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伐克語:Slovenská republika),簡稱斯洛伐克,西北臨捷克,北臨波蘭,東臨烏克蘭,南臨匈牙利,西南臨奧地利,是位於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

斯洛伐克作為這個地區的稱呼首次有證可考的是在15世紀。16世紀這個稱呼經常被使用,公元5~6世紀斯拉夫人在此定居,830~960年屬大摩拉維亞國,1867年後為奧匈帝國統治。 1918年10月28日與捷克聯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1960年改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9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3年1月1日起與捷克和平地分離,成為獨立主權國家。此外,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歷史文物景點多,旅遊資源豐富,從古城堡遺蹟到保存完好的博物館收集品,一應俱有。

斯洛伐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於2006年被世界銀行列入已開發國家行列。並於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2009年1月起加入歐元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斯洛伐克地形 斯洛伐克地形

最初在今天的斯洛伐克定居的是凱爾特人,前5世紀開始他們被屬於日耳曼人的部落排擠,從1世紀到5世紀今天的斯洛伐克是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邊界,這裡發生了多次邊界戰爭。

500年左右斯拉夫人的祖先來到這裡。

5-6世紀,西斯拉夫人在斯洛伐克定居。

7世紀中斯洛伐克是當時薩摩公國(Samo)的中心。

8世紀時這裡出現了尼特拉公國,公元830年後成為大摩拉維亞帝國的一部分。833年它成為大摩拉維亞的中心部分。

906年帝國滅亡後,淪於匈牙利人統治之下,後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11世紀斯洛伐克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1526年隨匈牙利歸奧地利君主管轄,由此1867年成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16世紀和17世紀內當東南歐大部分地區被鄂圖曼帝國占領時,匈牙利王國的實際組成部分只有今天的斯洛伐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10月28日,斯洛伐克和捷克一起組成捷克斯洛伐克,領土也包括今天匈牙利的一部分,這些地區的主要居民是匈牙利人,現匈牙利境內也有部分說斯洛伐克語的地區。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納粹德國占領,後成立了傀儡政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今捷克共和國,但不包括當時德裔人占多數的蘇台德區)、斯洛伐克國。

1945年5月9日,斯洛伐克在蘇軍幫助下獲得解放。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開始全面執政。

1960年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1969年起,斯洛伐克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個聯盟共和國之一。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局開始發生變化,捷克共產黨失去政權,之後,斯洛伐克的分離傾向日益明顯,1992年通過全民公投,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宣布脫離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史稱“天鵝絨分離”(Velvet Divorce)。

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同年4月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解體。

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2003年5月17日至18日斯洛伐克舉行全民公投,92.45%的公民支持加入歐洲聯盟。420萬選民中只有52.15%參加投票。

2004年3月29日斯洛伐克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加入歐洲聯盟。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博耶尼采城堡 博耶尼采城堡

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部內陸、原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東部。屬於內陸國,北臨波蘭,東接烏克蘭,南界匈牙利,西南與奧地利接壤,西連捷克。面積為49037平方公里,在歐洲43國位居第27位,與丹麥、瑞士和荷蘭的面積相當,東西長428公里,南北寬226公里。  

地形地貌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地勢較高,領土大部分位於西喀爾巴阡山山區,西南和東南有小片平原。北部是西喀爾巴阡山脈較高的地帶,大部分海拔1000-1500米,山地占據了國土的大部分地區。   該國最高的山峰是塔特拉山,也是喀爾巴阡山脈最高峰,海拔2655米   ,位於該國和波蘭的邊界。

氣候特徵

斯洛伐克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氣候,四季交替明顯。全國平均氣溫9.8℃,最高氣溫36.6℃,最低氣溫-26.8℃。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山區1000毫米以上。  

水文

斯洛伐克全境主要河流有瓦赫河、赫朗河等,屬多瑙河流域。多瑙河流經斯洛伐克南部邊境,是斯洛伐克與匈牙利、奧地利的界河。

時區

斯洛伐克屬於東一區。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小時;比台北時間晚7小時。每年3月至10月實行夏令時,期間當地時間比台北時間晚6小時。  

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全景 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全景

自然資源

森林

斯洛伐克森林面積占全境三分之一。山地南坡為闊葉林,北坡為混交林和針葉林。  

油氣

斯洛伐克油氣資源並不豐富,擁有的多為小型油田,零星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及東部地區。斯洛伐克石油開採集中在扎里霍平原,年產量約為5.3萬噸。  

褐煤

斯洛伐克最重要的煤炭區是位於上尼特拉的漢德洛瓦、齊蓋爾、諾瓦茨盆地等地區,總蘊藏量為1.5億噸,年開採煤炭和褐煤約350萬噸。  

鐵礦

斯洛伐克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皮什-格美爾地區,礦床包括魯德那尼、斯洛溫基和斯莫尼克等,但開採量只能滿足國內需求的10%。  

水資源

斯洛伐克水資源豐富。全國水資源總量為50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9279立方米。斯洛伐克河網稠密,均屬多瑙河支流,河流全長367公里,大部分河流發源於山區。  

金屬礦

銅礦含銅量較低,位於魯德那尼和格爾尼查等地區;鎂主要開採區委耶薩瓦-魯貝尼克-赫努斯塔等地區;金礦開採歷史悠久,霍德魯夏地區金礦含金量較高。  

非金屬礦

陶瓷礦位於米哈洛夫策附近,是歐洲最大的用於電陶瓷和建築陶瓷生產的礦床;膨潤土開採主要集中在克雷姆尼察附近;菱鎂礦位於魯多霍里山脈南側,主要用作耐火原料。  

行政區劃

區劃

斯洛伐克國徽 斯洛伐克國徽

斯洛伐克分8個州(kraj),每個地區以其首府命名,其下分區(okres),一共有79個縣,下設2883個市鎮。

8個州分別是:布拉迪斯拉發州、特爾納瓦州、 特倫欽州、 尼特拉州、日利納州、班斯卡·比斯特理察州、 普列索夫州、 科希策州。

重要城市有科希策、日利納、尼特拉等等。  

首都

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位於多瑙河畔小喀爾巴阡山麓,人口61.8萬(2011年),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內河港口和政治、經濟、文化及石化工業中心。市內建有斯洛伐克科學院和大學城等文化機構。布拉迪斯拉發由新、老兩個城區組成。舊城區名勝古蹟眾多,其中最古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當屬布拉迪斯拉發城堡。這裡原是古羅馬人建造的要塞。新城區,橫跨多瑙河的鐵索大橋飛架南北。  

國家象徵

國旗

斯洛伐克國旗啟用於1993年9月2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白、藍、紅三色。旗面中心偏左側繪有國徽圖案。白、藍、紅三色為泛斯拉夫色,也是斯洛伐克人民喜歡的傳統顏色。

國徽

斯洛伐克國徽為盾徽。盾面為紅色,周圍鑲有白邊,盾面下部是三個藍色的山峰圖案,其上為白色的雙十字標誌。藍色山峰代表斯洛伐克的最高峰——塔特拉山主峰,海拔2655米的格爾拉赫峰。雙十字元號是信奉天主教的象徵,表明了斯洛伐克人民的宗教信仰。

國歌

《塔特拉山上的暴風》

歌詞大意:塔特洛山上電光閃閃 ,雷聲隆隆。兄弟們,要堅定,狂風暴雨會停,斯洛伐克會醒。兄弟們,要堅定,狂風暴雨會停,斯洛伐克會醒。斯洛伐克屬於我們,它沉睡至今。雷和電,把它來驚醒,教她振作生命。雷和電,把它驚醒,教她振作生命。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底,斯洛伐克全國總人口541.6萬人。斯洛伐克主要民族為斯洛伐克族,占人口總數的80.7%,匈牙利族占8.5%,羅姆(吉卜賽)族占2%,其餘為烏克蘭族、日耳曼族、波蘭族和俄羅斯族。匈牙利族多聚居在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邊境處,吉卜賽人多居住於斯洛伐克東部。  

斯洛伐克各州人口分布(2013年)
城市人口(萬人)城市人口
布拉迪斯拉發61.8日利納69.0
科希策79.5班斯卡·比斯特里察65.7
普雷紹夫81.9特爾納瓦55.8
尼特拉68.7特倫欽59.2

政治

政體

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獨立,並實行三權分立、多黨議會民主的政治制度,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相互獨立,相互制衡。

總統

總統為國家元首,是斯洛伐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任期5年。現任總統安德烈·基斯卡,於2014年3月當選,並於6月宣誓就職。

憲法

1992年7月17日,斯洛伐克國民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斯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9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聯邦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通過斯洛伐克共和國憲法。憲法於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議會

國民議會為斯洛伐克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共150個議席,每屆任期4年。2016年3月5日,斯洛伐克國民議會舉行選舉,最後有8個黨派進入議會:社會民主—方向黨49席,自由與團結黨21席,普通公民和獨立個人組織/新黨19席,斯洛伐克民族黨15席,我們的斯洛伐克-人民黨14席,我們是家庭黨8席,橋黨10席,網路黨7席。中左派方向黨以28%的得票率獲勝,蟬聯議會第一大黨,在國民議會150個議席中占49席,同民族黨、橋黨和網路黨組建聯合政府。方向黨主席羅伯爾特·菲佐三度出任總理(菲佐曾於2006年至2010年、2012年至2016年擔任總理)。  

政要

總統伊萬·加什帕羅維奇,1941年3月出生。1964年畢業於斯洛伐克考門斯基大學法學院。曾任前捷斯聯邦總檢察長。1992年當選斯國民議會議員。1993年斯獨立後,任斯議會議長,1994年11月連任。1998年10月至2004年4月任斯議員和議會資格審查和豁免委員會委員,斯駐國際議會聯盟代表團成員。2004年4月首次當選,2009年4月連任。1992年至2002年7月為民斯運成員,曾任民斯運副主席。2002年7月退出民斯運,創建爭取民主運動並任主席。該黨在2002年斯大選中未能進入議會。已婚,有兩個子女。

總理羅貝爾特·菲佐,1964年9月出生。畢業於斯考門斯基大學法學院,獲法官資格證書。1986年至1995年在法務部法律研究所從事刑法研究工作。1999年創建方向黨,任主席至今。2006年,方向黨贏得大選,2006年至2010年,菲佐首次出任總理。2012年4月再次出任總理。已婚,有一子。

政黨

註冊黨派100餘個,主要有:

(1)社會民主-方向黨(簡稱方向黨):執政黨。黨員約16200人。2005年1月,方向黨與民主左翼黨、民主選擇黨和社會民主黨正式合併,更名為社會民主-方向黨。把建立有序、公正和穩定的社會作為黨的首要目標。主席羅貝爾特·菲佐。

(2)基督教民主運動(簡稱基民運):在野黨。黨員約15360人。1989年11月成立,該黨崇尚基督教價值觀,主張建立公正、民主國家。黨主席揚·菲戈爾。

(3)民主基督教同盟-民主黨(簡稱民基盟):在野黨。黨員7117人。2006年1月,民基盟與民主黨合併,正式更名為民基盟-民主黨。主張建立基於基督教和民主價值觀的民主法制國家及穩定和高效運轉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黨主席帕沃爾·弗雷肖。

(4)自由與團結黨:在野黨。黨員278人。成立於2009年3月,主張尊重個人自由和社會團結,推崇自由市場經濟和私有制,反對國家干預。黨主席理察·蘇利克。

(5)橋黨:在野黨,黨員4472人。2009年7月成立,由原匈牙利聯盟黨分化而出的主要黨員創立,匈牙利族黨團,主張睦鄰友好和多民族和平共處。主席貝拉·布加爾。

(6)普通公民組織:在野黨,成立於2011年11月。右翼黨派,倡導為民請願,反對腐敗。主席伊戈爾·馬托維奇。

(7)斯洛伐克民族黨:非議會在野黨,黨員2500人。斯洛伐克民族黨是斯洛伐克人於1871年創立的最早的政黨,1945-1989年,民族黨停止活動。1990年,新型的斯洛伐克民族黨成立,致力於發展斯洛伐克國家和民族特性。主席安徳雷·丹科。  

經濟

概況

斯洛伐克早年為農業區,基本無工業。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執政期間在斯逐步建立了鋼鐵、石化、機械、食品加工及軍事工業,縮小了同捷在經濟上的差距。1989年劇變後,斯根據聯邦政府提出的“休克療法”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導致經濟大衰退。1993年1月斯獨立後,推行市場經濟,加強巨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斯洛伐克政府不斷加強法制建設,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大力吸引外資,逐漸形成以汽車、電子產業為支柱,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市場經濟。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下滑,2010年實現恢復性增長。2011年起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2012年斯洛伐克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714.6億歐元進出口總額1220.6億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進口額592.2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3040歐元出口額628.3億歐元
通貨膨脹率3.6%失業率14%
貨幣名稱歐元平均工資805歐元

工業

2010年工業生產總值為486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3%。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食品、菸草加工、石化、機械、汽車等。從業人員60.2萬,約占總勞動力26%。

農業

2009年農業生產總值為18.38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業用地193萬公頃,可耕地面積為135.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約40%。農業人口約占總勞動力的4.4%。農作物總產量333.0萬噸,主要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油料作物、馬鈴薯、甜菜等。畜牧業比較發達。

林業

斯採取的林業保護措施可以分為預防性措施、災害防治措施和搶救措施3類。從1987年開始,斯洛伐克就開始了大範圍的林業狀況監測和普查。監測計畫由斯國家林業研究所執行,將全國林地劃分為面積256平方公里的111個區域進行監測,根據受損害的程度,將被檢測的林地分為:無損害、輕微損害、中度損害、重度損害和完全破壞五個等級。通過監測,了解森林狀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此外,為保證樹種安全繁殖,防止基因缺陷,斯還實行了一系列樹種保護和改良計畫,包括樹種篩選、優良樹種培育、建立基因檔案以及樹種和基因資料庫等。根據上述計畫,樹種被分為A、B兩個目錄(A目錄為貴重經濟林樹種,B目錄為一般經濟林樹種),在全國範圍進行普查和認證,並劃出專門林區作為樹種培育園,重點培育A目錄中的樹種。納入樹種培育計畫的樹種主要有冷杉、雲杉、蘇格蘭松、落葉松、橡樹、榿木、榆樹等,總計210公頃。

根據林業管理計畫,除特殊情況,不得對林地進行完全砍伐。所有林地開發人必須在兩年內,對其開採過的林地進行重新種植。種植面積中至少30%以上是國家鼓勵種植的品種。

斯農業部和斯標準化局於1998年頒布了《進口植物及其製品控制規定》和《森林保護技術標準》,對進口植物及其製品進行病蟲害等方面的檢疫。

生物信息素陷阱、殺蟲劑、陷阱林等被廣泛用於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有效的防止了森林蟲害。

斯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森林生態系統搶救,特別是因環境污染等原因造成損害的林地。採取了平衡土地酸鹼性、科學施肥、土地改造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到1997年間,共搶救3800多公頃的林地,價值4800萬斯克朗。

外國資本

2012年斯吸引直接外資4.66億歐元,外資絕大部分流向工業生產、交通、郵電通訊、金融和保險業、商業、建築業、服務業等領域。主要投資國為荷蘭、德國、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捷克等。

文化

語言

斯洛伐克官方語言為斯洛伐克語。主要外語為英語、德語和俄語。主要少數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  

宗教

斯洛伐克境內居民68.9%信奉羅馬天主教,6.9%的居民信奉斯洛伐克福音教,少數居民信奉東正教。  

習俗

斯洛伐克人熱情好客,講究謙遜禮讓和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擁擠。喜愛象徵高貴的藍色和象徵熱情的紅色。喜歡使用數字8、12、14等,忌諱13。  

節日

1月1日:元旦,建國日;

1月6日:三個國王節;

8月29日: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紀念日(國慶日);

9月1日:憲法日;

11月17日:爭取自由和民主日;

12月24-26日:聖誕節。  

軍事

國防

體制: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國防委員會,成員有總理、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內務部長、財政部長、總參謀長等,由總理任主席。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負責對軍隊實施政治領導和行政保障。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準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軍、空軍防空軍兩個軍種。總參謀部為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總統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

領導人物: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魯道夫·舒斯特(1999年6月15日就任)。國防部長約瑟夫·斯坦克(2001年1月上任)。總參謀長米·采羅夫斯基中將(1998年11月上任)。

軍力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武裝力量:兵力現役部隊3.86萬人。其中基本役士兵1.36萬人,直屬機關及後勤支援部隊3300人。

陸軍 2.38萬人,其中基本役士兵1.36萬人。編有1個軍、1個坦克旅(轄2個坦克營、1個機械化營、1個偵察營、1個炮兵營)、1個機械化步兵旅(轄2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坦克營、1個偵察營、1個炮兵營)、1個炮兵旅、1個快速反應營。

空軍防空軍1.15萬人。作戰飛機84架,武裝直升機19架。準軍事部隊:2600人。其中內衛部隊1400人,民防部隊1200人。預備役:約2萬人,編為1個軍、2個機械化旅、1個炮兵旅。兵役制度: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2個月。

駐外兵力:聯合國駐中東軍事觀察員2人,聯合國駐獅子山軍事觀察員2人,聯合國駐敘利亞維和人員93人,駐南斯拉夫多國維和部隊40人。

交通

公路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截止2014年斯洛伐克公路總長433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9公里,一級公路3546公里,二級公路3637公里,三級公路10415公里。客運量總計3.06億人次,貨運量總計4464萬噸。  

鐵路

斯洛伐克鐵路截止2014年總長3631公里,其中複線1020公里,單向鐵路2489公里,電氣化鐵路1586公里。客運量總計4753萬人次,貨運量總計4164萬噸。  

水運

歐洲第二大河流多瑙河流經斯洛伐克,在斯洛伐克境內全長172公里,與匈牙利、奧地利界河長149.5公里。布拉迪斯拉發和科馬爾諾是主要的水運港口,年貨運量總計150萬噸。  

空運

斯洛伐克機場分布在布拉迪斯拉發。科希策、皮耶什佳尼等地。客運量總計60.3萬人次,貨運量總計7.2萬噸。  

社會

教育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國家對食宿給予補貼。教育體制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前教育提供給2-6歲的兒童。初等教育面向6-15歲的少年兒童。國小分為9個年級。中等教育由中學、中專、績效、實踐教學中心、專門學校和基礎藝術學校組成。  

醫療

斯洛伐克公民可通過參加公共健康保險獲取免費的醫療和保健服務。醫療保險制度規定,除無經濟能力的公民(包括失業者、退休、學生、兒童、軍人和殘疾人)的醫療保險由國家支付外,其他人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保險醫療,保險範圍包括牙科服務費、住院看護費、療養費、藥費、醫療費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斯洛伐克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7.9%,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917美元。

體育

斯洛伐克首次參加奧運會是1996年,當年奧運會上即取得1金1銀1銅。北京奧運會獲得3金2銀1銅的最佳成績。皮划艇和射擊將是他們在倫敦奧運會上具有奪金實力的項目。

斯洛伐克是奧運會上的新成員,但是體育具備一定實力,1996年首次參加奧運會就取得1金1銀1銅,皮划艇和射擊是他們取得突破的項目。此外他們還在游泳等項目取得過獎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斯洛伐克再次在皮划艇項目上取得2金2銀,射擊名將岡茨得到男子10米氣步槍的銅牌,最終斯洛伐克以2金2銀2銅的成績排在獎牌榜第29位。  

媒體

新聞出版

斯洛伐克報刊實行私有化,2009年全國發行報刊雜誌1400多種,主要日報有《真理報》、《存在報》、《新時代》、《經濟日報》等。

通訊社

斯洛伐克通訊社為國家商業性通訊社。斯洛伐克信息通訊社為私營通訊社。

電台

2011年斯國家廣播電台共廣播60780小時。私人廣播電台共有28家,全年廣播209827小時。

電視台

2011年斯電視台播放全國性節目17924小時。斯私人電視台全年播放節目800863小時  

禮儀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保守的溝通方式:和義大利人比,斯洛伐克人不善表達,但比北歐人稍強。一旦雙方認識以後,雙方交往就變得很活躍。

商業禮儀和禮節:通過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預約要提前大約兩周。可以用英語通信,儘管這會讓你的未來客戶或合作夥伴感到有點麻煩。最佳會面時間:上午9點到中午和下午1點到3點。

衣著:男士穿深色西裝,扎領帶,女士穿莊重的禮服或套裝。

稱呼:互相介紹時,要在姓氏前加專業或學術職稱。只有親戚和親密朋友之間使用名字。

交換名片:要在名片上註明公司名稱和最高的學位。

話題:斯洛伐克人認為斯洛伐克是中歐的一部分,而不屬於東歐。認為斯洛伐克是中東歐是可以的。不要談論政治。可以談的話題包括足球、冰球、散步、腳踏車和音樂。

贈送禮品:如無特殊要求,可以送中等價值的禮品。可以贈送的禮品有蘇格蘭威士忌或柯納克白蘭地或小的東西,例如精美的鋼筆或打火機。如果接受邀請去當地人家裡吃飯,進口葡萄酒或白酒最好。有些斯洛伐克人不喜歡鮮花,因為鮮花通常都有浪漫的含義。

談判風格:談判進展慢、程式化。報價要實際些,先高后低在別的國家很流行,但會導致斯洛伐克人對你的不信任。耐心和勸誘推銷會讓你取得巨大成功。

風俗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1、見面禮節以握手為主。

2、根據斯拉夫人傳統,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時,還有主人身穿民族服裝,捧出麵包和鹽,客人撕一小片麵包蘸鹽吃的習俗。寓意主人即使清貧到只有麵包和鹽,對朋友依然熱情歡迎、無私款待。此風俗在現代城市化生活中已衰微,僅在歡迎貴賓的某些特殊場合偶有套用。

3、在公共場合,關係親近的婦女之間親臉,男子之間抱肩擁抱,男女之間貼面頰,晚輩對長輩親額頭。夫妻之間擁抱親吻。.父母子女之間親臉、親額頭,平輩親友之間貼面頰。男子如對尊貴的女賓親一下手背,是表示尊敬。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1993年1月19日,聯合國大會接納斯洛伐克為會員國。

2007年,斯外交活躍,致力於發展與美、歐國家關係,大力推動地區合作,保持和深化與鄰國關係,已於2007年12月成為申根協定成員國,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與俄羅斯關係逐步改善。斯是2006至2007年度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斯洛伐克外交活躍,以歐盟和北約為依託,發展睦鄰友好關係,重視同大國關係,積極推動地區合作,廣泛參與國際事務。

對外關係

與歐洲國家的關係

2004年3月、5月,斯分別正式加入北約、歐盟。繼續深化維謝格拉德四國集團的合作。加強同巴爾幹地區國家的關係,希在該地區國家加入歐盟問題上發揮作用。

與中國關係的關係

1993年1月1日,中國承認斯洛伐克為獨立的國家並同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2003年1月,斯洛伐克總統舒斯特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斯兩國簽署聯合聲明。 兩國經貿合作獲得了較大發展,貿易額持續增長。2004年雙邊貿易額為2.88億美元。2005年12月,溫家寶總理對斯洛伐克進行正式訪問。

2009年6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對斯洛伐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一致同意,以中斯建交十六周年為契機,鞏固傳統友誼,豐富合作內容,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發展。

2009年9月,國防部長梁光烈訪斯。

2014年11月12日,中國與斯洛伐克簽署文化合作計畫。

旅遊

景點

斯洛伐克有9個國家公園。其中高塔特拉斯·蘇台德國家公園。自然賜予斯洛伐克的造化,使其成為登山健行的天堂。

斯洛伐克也是洞穴探險的自然愛好者的好去處。這裡的岩洞大多為山石岩洞,少數為冰川岩洞。在奧切蒂那有極為罕見的文石洞,對公眾開放的同類山洞世界上只有3個。多拍辛斯基冰洞連同斯洛伐克喀斯特岩洞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清單。斯洛伐克擁有中歐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地形。

在斯洛伐克約有1300處泉水。23個自然度假中心用水、泥和天氣進行治療。另有幾個景點有:特壘森、切汶尼門和奧拉瓦城堡、波切尼斯城堡和貝特里亞莊園房屋。

城堡

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從古城堡遺蹟到保存完好的博物館收集品一應俱有。斯洛伐克有大約180處登記受保護的城堡和遺蹟,還有大約1200處莊園房屋和高樓。多數城堡都伴隨著有趣的傳說和神話。例如,特倫欽城堡就有一段斯洛伐克傳奇的愛情故事。

一年內斯洛伐克的城堡會舉辦各種活動和特殊節目。你可以在波切尼斯城堡體驗一回浪漫的情人周末或在國際鬼怪幽靈節上見識一下“真鬼”。你還可以參加奧拉瓦城堡的神秘夜行或切汶尼卡門舉行的騎士博弈。

木結構教堂

巴爾代約夫 巴爾代約夫

斯洛伐克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等大小不一的木結構教堂是非常獨特而又珍貴的文化古蹟。這些木結構教堂的內裝修及其歷史價值在整箇中歐都是不多見的。這些教堂是國家保護的文化古蹟,多數位於斯洛伐克的東部。建築風格異常簡樸,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國家的地理風貌保持協調統一。有些教堂甚至沒有使用釘子或任何金屬材料,其內部裝飾有寶貴的圖畫和聖壇。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斯洛伐克民族勤勞、智慧、心靈手巧,建築結構古蹟和匠心獨具的技術工程和藝術品都是有力的佐證。該國有4處古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上,該國文化遺產的價值可見一斑。典型的班斯卡·什佳夫尼察礦石保護區、富有魅力的14世紀巴爾代約夫歌德式小鎮、傳統民間建築特色的弗爾科里涅斯小村和斯皮思城堡等古蹟都被認為是中歐最大的城堡建築。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是一個古老的礦區,有許多漂亮的建築作品。從13到18世紀,該鎮是最重要的貴金屬採礦中心。該區開採加工貴重金屬特別是金銀的歷史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班斯卡·什佳夫尼察1762年成立的採礦學院也是非常出名的,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這一領域的高等教育機構。

斯皮思城堡

斯皮思城堡 斯皮思城堡

斯皮思城堡是中歐中世紀最大的城堡。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113年,當時是建在通往波羅的海重要貿易通道上的一座皇家城堡。歷史上該居民點的第二部分是斯皮什卡卡皮圖拉,建立時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宗教社區。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澤拉小村,這裡有歌德式聖神教堂。教堂裡面掛有精美歌德式繪畫。

巴爾代約夫

巴爾代約夫是14世紀的歌德式城鎮,以其保存完整的城堡和歌德式房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房屋為主要特點。15世紀建立的聖伊吉迪亞斯教堂和1505~1511年的市政廳都屬國家級古蹟。小城附近的巴爾代約夫保健中心,綠樹環繞、景色宜人,其房屋代表19世紀時的建築風格。附近有民間建築博物館,周圍村落有許多17~19世紀。

布拉迪斯拉發

布拉迪斯拉發位於斯洛伐克的西南邊陲,靠近斯洛伐克與奧地利、匈牙利三國交匯處,距離奧地利維也納不到60公里。多瑙河從城中穿過,滿是巴洛克古老建築的老城(StaréMesto)位於多瑙河的北岸。老城旁高居山丘上的城堡是城市最古老的建築,在城牆上可以俯瞰全城及多瑙河沿岸風光。

大廣場(Hlavnenamestie):是市中心最大的廣場,中間是羅蘭噴泉建於1527年是城裡最古老的噴泉。廣場旁的老市政廳(Stararadnica)建於1421年,1868年被闢為市政博物館(Mestskémúzeum)。

主教宮(Primacialnypalac):在主教廣場旁邊建於1778-1781,曾為匈牙利大主教的官邸。主教宮內有仿造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鏡廳見證了歐洲歷史上重要的事件,1805年拿破崙與神聖羅馬皇帝在此簽訂“普萊斯堡和約”奠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結束。二層展出一些罕見的十七世紀英國掛毯。

斯洛伐克國家歌劇院(Slovenskenarodnedivadlo):早期的古典劇場建於1776,1884-1886被維也納建築師改造成如今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是斯洛伐克歌劇院和國家芭蕾舞團的演出地。

聖馬丁大教堂(Domsv.Martina):建於13世紀哥德式,高大的教堂曾經是匈牙利國王的加冕教堂。1563年到1830年間有11位匈牙利國王及8位王后在此加冕。

米榭爾門(Michalskabrana):是古城牆裡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中世紀的城門。城門之上是高51米綠色尖頂的鐘塔。塔頂是天使聖米榭爾的雕像。如今塔內闢為小型兵器博物館。

格拉蘇爾科維奇宮(Grassalkovicovpalac):洛可可式的宮殿建於1760年,由匈牙利宮廷議會領袖格拉蘇爾科維奇公爵下令興建。作曲家海頓曾於1772年指揮室內管弦樂隊演出。1996年重建後成為斯洛伐克總統府。(Prezidentskypalac)後面的大花園作公園對外開放。

大主教夏宮(Letnyarcibiskupskypalac):如今是斯洛伐克政府機構的辦公樓。17世紀文藝復興式的宮殿曾是匈牙利埃斯泰爾戈姆大主教的夏宮。18世紀由奧地利建築師改建成龐大的巴洛克式宮殿。

布拉迪斯拉發城堡(Bratislavskyhrad):高居老城旁的的山區上,城堡最早提到是在907年,15世紀為抵禦胡斯的搶劫加固了城堡,後來的匈牙利國王又下令在城堡中間建設高大的宮殿作為王宮。1811年宮殿曾被喝醉的士兵燒毀。1953-1968重建,如今一半的建築被闢作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是一個古老的礦區,從13世紀到18世紀,這裡是最重要的貴重金屬採礦中心。該礦區開採加工貴重金屬特別是金銀的歷史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班斯卡·什佳夫尼察1762年成立的採礦學院非常有名,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這一領域的高等教育機構。這裡漂亮的建築比比皆是。

巴爾代約夫:巴爾代約夫是14世紀的歌特式城鎮,以其保存完整的城堡和哥德式房屋、文藝復興時期的房屋為主要特點。15世紀建立的聖伊吉迪亞斯教堂和1505年至1511年的市政廳都屬國家級古蹟。小城附近的巴爾代約夫保健中心綠樹環繞、景色宜人,其房屋代表了19世紀時的建築風格。附近有民間建築博物館,周圍村落有許多17世紀至19世紀時的木結構教堂。

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斯洛伐克共有6處世界遺產,如下:

名稱 類型 所在地
1 巴爾代約夫古城保護區 文化遺產 普列索夫州
2 巴爾卡阡山原始山毛櫸森林 自然遺產 普列索夫州
3 弗爾科利內茨中世紀村莊 文化遺產 日利納州
4 斯皮什堡 文化遺產 科希策州
5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 文化遺產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州
6 奧格泰萊克洞穴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群 自然遺產 科希策州

 

餐飲

斯洛伐克本地菜對許多遊客來說比較陌生。具有斯洛伐克濃郁民族特色的飯菜有意大利麵加羊乳酪醬油———加羊乳酪醬的馬鈴薯湯、鴨肉或鵝肉炒白菜湯糰和馬鈴薯麵團加白菜做成的蓬鬆湯糰。傳統的斯洛伐克菜有蘑菇湯、白菜湯和豆湯。該國盛產的美酒也比較知名,有托考伊或小喀爾巴阡山等許多葡萄種植區。

購物

斯洛伐克可以購買的紀念品與布拉格差不多,由於匯率變動之故,同樣的手工藝品例如:木偶、水晶、木頭玩具、陶瓷等,雖然種類不多,但是在斯洛伐克購買比較便宜。斯洛伐克購物區集中在福爾班廣場、密契爾斯卡路、總統府廣場一帶;總統府廣場對面有一家Eduscho咖啡館,在維也納到處可見其連鎖店,在這裡喝一杯Expresso只要台幣7塊錢,咖啡豆售價也是大約維也納的1/3。此外、廣場上的市集攤位所出售的紀念品,價格更加便宜。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簡稱經合組織,是全球30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總部設在巴黎。
成員澳大利亞 · 奧地利 · 比利時 · 加拿大 · 捷克 · 丹麥 · 芬蘭 · 法國 · 德國 · 希臘 · 匈牙利 · 冰島 · 愛爾蘭 · 義大利 · 日本 · 韓國 · 盧森堡 · 墨西哥 · 馬爾他 · 荷蘭 · 紐西蘭 · 挪威 · 波蘭 · 葡萄牙 · 斯洛伐克 · 西班牙 · 瑞典 · 瑞士 · 土耳其 · 英國 · 美國
觀察員台北市
強化夥伴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 · 印度 ·巴西

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的州

 捷克是捷克共和國的簡稱,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但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地分離。捷克全國共分為一個首都(hlavní město)與13個州(kraje,單數稱為kraj)。斯洛伐克1993年和捷克友好的分裂後,保持了一段時間的3州格局(分為中斯洛伐克、東斯洛伐克和西斯洛伐克3州和1個直轄市),並將首都改為直轄市,1996年重組為新的8州。

地中海聯盟

歐洲國家


歐洲聯盟(E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