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飾

文飾

基本解釋 1. [rhetoric]∶文辭上的修飾 2. [cover up (one’s mistake)]∶掩飾;文過飾非 范必曲為文飾,稱揚讚美。——《南史·孔范傳》 文飾之詞 3. [rites]∶指禮節儀式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詞目:文飾

讀音:wénshì

引證詳解

1. 亦作“ 文飭 ”。彩飾。
《禮記·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裼。”《呂氏春秋·先己》“子女不飭” 漢高誘註:“不文飭也。”《太平御覽》卷二七九引作“飾”。

2. 引申謂打扮。
葉聖陶《倪煥之》十七:“女性總是愛文飾,圖表面的堂皇。”

3. 文辭修飾。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八節:“散文分質言、文言兩體。質言如《周書》《大誥》、《康誥》、《酒誥》等篇,直錄 周公 口語,辭句質樸,大加文飾。”

4. 掩飾,遮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梁元帝 時,有一學士,聰明有才,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行之非,揜藏文飾,冀其自改。”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偽跡昭然,理難文飾。”
《明史·楊言傳》:“ 邦奇 心懷怨望,文飾奸言,詬辱大臣,熒或聖聽。”
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文飾這種醜惡的,正是那些山羊式的文人。”

5、心理學術語: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不是好的,這種心理防禦方式稱為文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