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之敵

一、“時差”的焦慮12 二、“會通”的困惑15 三、“問題”的匱乏18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3月1日) 平裝: 290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7214042711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文藝之敵》倡導一種平等對話和自由對抗的精神,以“知己知彼”的“對敵”的方法深入文本,用美學的以及文藝的方式,解決人文社會科學的一些問題。在第一部分,從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提出全書的基本原則和理念,強調精神深度和精神搏鬥。第二部分,用美學的方式思考社會和生存世界之中的若干重要問題,強調美學與生存的統一。第三部分,從文學文本的解讀來讀解世界、人生,是作者理念的具體實踐。三個部分有內在的聯繫,核心線索是對美學與詩性生存的探索。從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從社會文本到生存文本,都可以用美學的眼光進行透視。但是,美學的思考本身就存在著一種矛盾,即以理性來處理感性的現象。這樣的矛盾牽涉到人文學術的根本。

編輯推薦

《文藝之敵》:美,可以在一瞬間摧毀人的整個價值系統,讓人痛感以前的生活毫無價值,“白活了”。同時,美又是一種最高的價值標準,如天光乍現,似醍醐灌頂,讓人們明白了一切的微不足道,平庸、瑣屑、無聊、荒謬,無意義。讓一切以前感覺不錯的事物,統統變成了沒有意思的追求。一切變得荒涼而……醜陋。

作者簡介

駱冬青,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著有《新聞眼》等,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一、反者道
文藝之敵3
不冒險。哪會有創新
一、關於中國文藝學發展困境的思考1l
一、“時差”的焦慮12
二、“會通”的困惑15
三、“問題”的匱乏18
四、“觀念”的探險20
“五四”的三重變奏25
何來“終結”。誰與“對話”――文藝學流行話語批判31
臉對臉。還是背靠背?――文藝學:本土經驗與中國問題34
革命的“藝術”。鬥爭的“武器”――文藝學“革命”話語剖析37
文學研究還是要研究文學44
無邊的文學批評47
文化批評的內在理路51
中國文化的邊緣與異端58
二、美學課
美學的抗爭63
一、以理殺美64
二、美學治療70
三、美是目的73
否定的精靈――從魯迅到顧準77
有學問的文藝學――從王國維到陳寅恪88
中西文化“情根”論102
夢想的目光――關於攝影的遐想114
當代審美文化反思118
一、親身體驗――當代審美中的身體化現象118
二、占有與生存――20世紀90年代趣味掃描124
三、空間意識形態――全球化視野中的民族藝術130
四、文化記憶與存在感受136
政治美學與文藝美學142
後現代狂歡――從電視綜藝節目審視一種文化趨向147
課間潛對話155
一、悲哀・斷章(朱彥)155
二、筆尖上的祭祀(方凌)160
三、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偽弒父”的悲劇性(吳克濤)166
四、嚴重的時刻(石圓圓)170
被美驚醒――感悟與隨想175
三、信天游
問余何意棲義山183
一、情成於樂183
二、通靈之悲189
三、哀樂時態193
重估阿Q:價值的顛覆197
一、阿Q與魯迅世界197
二、生存困境與精神超越202
三、哲學批判與文化反思206
荒誕、荒唐與荒謬――我也要重估阿Q或曰我自己(朱崇才)211
一、荒誕:當我們都是阿Q211
二、荒唐:當改造阿Q成為良好的願望214
三、荒謬:當改造阿Q成為實際的行動220
不準革命:被殺戮的阿Q――阿Q與中國現代小說中的“革命”222
一、狂人、傻子、聰明人、奴才222
二、誰救阿Q228
三、精神失敗法231
古文觀旨236
一、反抗符咒236
二、死有何憑239
三、詩與苦難242
四、以心說園245
讀詞隨感249
說鳳姐256
一、“都知愛慕此生才”256
二、“機關算盡太聰明”260
三、“凡鳥偏從末世來”262
偉大的寧靜――歌德與李白的兩首小詩265
皈依自然的夢幻269
西稗偶拾278
一、科學敘事與科學附魅――《剛果驚魂》前言278
二、法律迷宮與法律智慧――《終極證人》前言283
三、歷史的另一面――《恐怖的遺產》前言2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