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辨體匯選

每體之首,多引劉勰《文心雕龍》及吳訥、徐師曾之言,間參以己說,以為凡例。 其中有一體而兩齣者,如“祝文”後既附“致語”,後復有“致語”一卷是也。 且其書只存抄本,傳播甚稀,錄而存之,固未始非操觚家,由博返約之一助爾。

四庫提要

明賀復徵編。復徵字仲來,丹陽人。是書,首無序目,書中有復徵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憲副昔宦夔門,時為天啟甲子六月。越歲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先憲副為郎南都,嗣後入粵歸吳”,又云:“先宮保中泠公請師演說《金剛經》。又吳吟題詞雲,辛未秋,家大人粵西命下,予以病侍行。”考丹陽賀氏一家,登科名者,邦泰,嘉靖己未進士;邦泰孫世壽,萬曆庚戌進士,官總督倉場戶部尚書;世壽子王盛,崇禎戊辰進士,按之復徵所序祖父官階年月,俱不相合。又每冊首,有晉江黃氏父子藏書印記,而《千頃堂書目》乃不載是編,均莫詳其故也。復徵以吳訥《文章辨體》所收未廣,因別為?討,上自三代,下逮明末,分列各體為一百三十二類。每體之首,多引劉勰《文心雕龍》及吳訥、徐師曾之言,間參以己說,以為凡例。其中有一體而兩齣者,如“祝文”後既附“致語”,後復有“致語”一卷是也。有一體而強分為二者,如既有“上書”,復有“上言”,僅收《賈山至言》一篇;既有“墓表”,復有“阡表”,僅收歐陽修《瀧岡阡表》一篇;“記”與“紀事”之外,復有“紀”,“雜文”之外,復有“雜著”是也。有一文而重見兩體者,如王褒《僮約》,一見“約”,再見“雜文”;沈約《修竹彈甘蕉文》,一見“彈事”,再見“雜文”;孔璋《請代李邕表》,一見“表”,再見“上書”;孫樵書《何易於事》一見“表”,再見“紀事”是也。又於金、元之文,所收過略。而後人擬仿偽撰之作,如張飛《新都縣真多山銘》之類,乃概為收入,未免失於別裁。意其卷帙既繁,稿本初脫,未經刊定,不能盡削繁蕪。然其別類分門,搜羅廣博,殆積畢生心力,抄撮而成,故墜典秘文,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且其書只存抄本,傳播甚稀,錄而存之,固未始非操觚家,由博返約之一助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