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是一首詩歌,出自詩經·雅·大雅·文王之什,屬於西周作品。

周人早期都邑和西周重要遺址
篇名:文王有聲
出處:詩經··大雅·文王之什
所屬朝代:西周
作品體裁:詩

【原文】

文王有聲,遹駿①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②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築城伊③,作豐伊匹。匪棘④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⑤,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⑥。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⑦。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⑧?詒厥孫謀⑨,以燕翼子⑩。武王烝哉!

【題解】

歌頌文王、武王遷都於、鎬。

【注釋】

①遹(音域):遵循。一說作語助。駿(音俊):大。
②烝(音征):國君。一說讚美之詞。
③伊:作語助。淢(音序):護城河。
④匹:配。棘:急。
⑤公:事。濯(音濁):大。
⑥翰:楨幹。即骨幹。
⑦皇王維辟:一說君王是法則。
⑧芑(音起):白苗高粱。一說嘉禾。仕:事。
詒厥孫謀:武王之謀遺子孫也。
⑩以燕翼子:以安敬事之子孫。

【譯文】

文王有著好聲望,如雷貫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寧,終見功成國運昌。文王真箇是明王!
受命於天我文王,有這武功氣勢旺。舉兵攻克那崇國,又建豐邑真漂亮。文王真箇是明王!
挖好城壕築城牆,作邑般配實在棒。不貪私慾品行正,用心盡孝為周邦。君王真箇是明王!
文王功績自昭彰,猶如豐邑那垣牆。四方諸侯來依附,君王主幹是棟樑。君王真箇是明王!
豐水奔流向東方,大禹功績不可忘。四方諸侯來依附,大王樹立好榜樣。大王真箇是明王!
落成離宮鎬京旁,在西方又在東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沒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箇是明王!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鎬京好地方。依靠神龜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頌揚。武王真箇是明王!
豐水邊上杞柳壯,武王任重豈不忙?留下治國好策略,庇蔭子孫把福享。武王真箇是明王!

【賞析】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代,因詩中所寫皆周文王周武王之事,故東漢鄭玄的《詩譜》誤以為是文王、武王時之詩。朱熹《詩集傳》則將它斷為成王、周公以後之詩。《史記·周本紀》謂周武王死後,“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叛)周,公乃攝行政當國。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成王既崩,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以申之,作《康誥》。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措)四十餘年不用。”《大雅·文王之聲》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後遷豐、遷鎬京之事,又最後一章點出“詒厥孫謀,以燕翼子”,這“子孫”當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筆者把此詩產生的時代確定在成、康之際。
這首詩的主旨,前人多有闡述,而清代學者方玉潤的《詩經原始》最能道出詩人的良苦用心。他說:“此詩專以遷都定鼎為言。文王之遷豐也,‘匪棘其欲’,蓋‘求厥寧’,以‘追來孝’耳;然已兆宅鎬之先聲。武王之遷鎬也,豈徒繼伐,蓋建辟廱以貽孫謀耳,又無非成作豐之素志。故文、武對舉,並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實文之事。自有日進於大之勢,更有事不容已之機。文、武亦順乎天心之自然而已,夫豈有私意於其間哉?《序》雲‘繼伐’,固非詩人意旨;即《集傳》所謂‘此詩言文王遷豐,武王遷鎬之事’,又何待言?蓋詩人命意必有所在。《大雅》之詠文、武多矣,未有以豐、鎬並題者。茲特題之,則必以建置宏謀為纘承大計。說者當從此究心以求兩聖心心相印處,乃得此詩要旨。不然,泛言繼伐,與詩無涉;即呆說豐、鎬,於事又何益耶?”
從方玉潤的分析中,已經透露出西周開國君主文王、武王的業績所起的繼往開來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長艱苦歷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於有邰(在今陝西武功),至十代孫公劉由有邰遷到(在今陝西邠縣),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從豳遷到岐山(在今陝西岐山),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在文王、武王父子兩代,文王繼承前代的功業,當了“西伯”,殷紂王分庭抗禮的地步,為滅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武王秉承父志,又進一步擴展勢力,再建都於鎬京,終於完成了滅殷的統一大業。西周王朝建立之後,周武王的子孫面臨的是如何鞏固基業的問題。《文王有聲》末章說:“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正點明了這個要害問題,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