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中國古代諡號]

文正[中國古代諡號]

在中國的歷史上,在宋代以後,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的想得到一個諡號--文正。而作為統治者的皇帝,是不輕易的把這個諡號給人的。在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對象,如范仲淹。

基本信息

諡法

文正文正
逸周書·諡法解的記載為: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正: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發展

東晉時期

從諡法上來說,“文”這個字並沒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張昭、司馬昭、宇文泰等人,都單謚一個“文”字。東晉的王導,諡號是文獻。整個東晉,只有他一個人諡文獻。

唐朝時期

到了唐朝的時候,魏徵、陸象先、宋璟等人得到了文貞的諡號。在唐朝的時候,張說被謚為文貞,還是皇帝親自下詔,才結束了朝臣們關於張說該不該諡文貞的諡號的爭論。

北宋時期

北宋時承唐時的風氣,初年的幾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謚為文貞。到宋仁宗的時候,因為宋仁宗叫趙禎,為了避諱,文貞才改為文正。到了夏竦被擬定要謚為文正的時候,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皇帝不肯輕易給人。宋朝得文正諡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等九名。

元朝時期

元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

明朝時期

明武宗的時候,大學士李東陽要死了,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為諡號擔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後給他文正的諡號。垂死的李東陽竟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因為李楊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詩諷刺說:“文正從來謚范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到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明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詔之命而被殺,福王時追諡文正。

清朝時期

清朝二百多年來,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湯斌、劉統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個人。但其中的曹振鏞的諡號,世人一直非議不休。不過湯斌是死後50年追認的,當時“文字獄”酷烈,乾隆以湯斌為對象,意思再明白不過,就是只有歸隨我大清的文人,其文才“正”。否則,像呂留良一樣,其文就是歪的,就要被殺頭戮屍。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文正”對漢族知識分子是帶有明顯奴化性質的。劉統勛是死後直接諡文正。曾國藩的功勞的確大,但當時清朝的情況,有個激勵的意思在裡面。至於李鴻藻的身份是帝師,從他之後,凡是帝師皆有諡文正的可能。在之後的諡文正的,則有點末世名器,不足為貴的意思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