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樹聲

文樹聲(1898—1941),廣東順德桂洲馬崗人,1898年出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他是民國時期華南地區著名的電學專家,在陳濟棠治粵期間,參與“三年施政建設”,發揮過比較重要的作用,他的求學歷程比較平順。

生平經歷

早年遊學步入仕途

少年時代,到香港讀書,畢業於香港大學工程科,獲電機工程學士學位,繼而到美國哥倫亞業大學深造,獲電學碩士學位。
之後,他遊歷歐美等國,作深入的專業考察。 1927年北伐戰爭期間,他回到中國,被國民革命軍司令部委任為中校電務教官,同年秋季復員,接受廣西當局委聘,擔任建設廳技正,兼任南寧無線電台籌備主任、台長,歷升至建設廳交通處處長。
1931年,他應陳濟棠之聘,回歸廣東,歷任中山大學理學院教授、省建設廳技正、廣州市電力公司資產評價委員會委員、省電報線路委員會委員、長途電話管理處主任、滃江水電站勘測團主任,廣州市政府公務局局長。

開發翁江資源

文樹聲對廣東的貢獻,主要在開發滃江電力資源、籌劃廣州新電廠工程、建造廣汕無線電話裝置和省內主要城鎮長途電話通訊網、規劃廣州市政建設,籌建廣州首座氣象台等方面。 1932年,他在廣東省建設廳任技正期間,見省內水力資源豐沛,認為應該充分開發利用,於是主動建議在英德縣滃江興辦水力發電廠。為了證實計畫的可行性,他利用羅浮山賓館的山麓瀑布興建了一座小型的水力發電站作為示範。
當局採納了他的建議,拔出4250萬銀元,委派他興辦滃江水電站。受任以後,他與法國西門子機器廠簽訂了測量設計契約,做了大量工作,受到西南政務委員會的嘉獎。可惜由於時局發生變化,該項工程未完成便被迫中繼,直至解放後才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每年發電近三億度。而這時,文樹聲已辭世十多年了。當年的願望,身後得以實現,文樹聲於九泉之下是會感到欣慰的。

一根電線接通全省

1933年,他就任長途電話管理處主任後,針對當時電訊業十分落後的情況,採取積極措施,加快長途電話建設速度,決定在汕頭地區實施無線電通話,對未用上長途電話的重要城鎮,也一一落實施工措施。並經常巡迴指導技術及培訓管理人員。
幾個月後,廣汕無線電話裝置和省內主要城鎮的長途電話通訊網順利建成,實現了全省通話。 1934年,在廣州市任工務局局長兼任市新電廠工程處處長任上,他在開發水電資源的同時,也積極規劃火力發電,對新發電廠的興建,在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技術上親自指導,促使電廠迅速建成投產,解決了兩村工廠的生產用電,也緩解了市內生活用電的緊張狀況。

設計廣州合暑大樓

1933年11月至1936年8月,他就任廣州市工務局局長期間,市政建設開展活躍。無論是市政規劃還是交通道路系統整理,內港建設,填江築堤、文化衛生等公共福利事業,都得到迅速發展。
名聞遐邇的廣州市合署(現廣州市人民政府大樓),也是在他主持下設計及施工的。該建築原計畫建在中山五路永漢公園,採用宮殿式的傳統風格,與紀念堂匹配相諧,相互呼應,莊嚴巍峨,美輪美奐,被建築界譽為“經典”之作。

倡建氣象台

在工務局長任上,他還一力倡建了廣州市第一座氣象台。此前全市天氣預報的訊息一直依靠香港提供,由於兩地相隔,既有誤差,也不及時,他認為這是市政建設中一項急待解決的問題,便向當局積極倡儀興建氣象台,得到拔款三萬四千銀元,選址石牌,於1935年3月建成啟用,大大方便了工商各界及廣大市民。
1936年陳濟棠下野,文樹聲被免職,轉任勷勤大學工學院院長。抗日戰爭爆發,他隨校遷至雲浮縣,不久便染病,轉往澳門求醫。病情稍有好轉後,他無法與校方取得聯繫,只得赴澳門謀生,與人合辦了一家制釘廠。1941年8月,因中暑救治無效去世,年僅四十三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