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佐·貝里尼

文森佐·貝里尼,男,義大利音樂家,貝利尼的作品有兩大特點:其一是美妙的旋律;其二是高難度的美聲唱段,這兩者的完美融合便是他歌劇的魅力所在。他歌劇中的許多詠嘆調,至今仍被奉為“美聲唱法”的經典教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文森佐·貝里尼
外文名:Vincenzo Bellini
性別:男
生卒年:1801—1835
國別:義大利
作品:夢遊女 清教徒 諾爾瑪
生平簡介:
文森佐·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年),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出生於西西里的卡塔尼亞尼,其父為管風琴家。貝里尼從小顯露音樂才華,在那不勒斯聖塞巴斯契諾音樂學院師從辛加萊里學習作曲。24歲發表第一部歌劇《阿岱爾森與薩爾維那》,初露頭角,1827年即以《海盜》取得巨大成功。34歲時作的《清教徒》使他獲得世界聲譽。還作有《凱普萊特永與蒙泰古》、《夢遊女》、《諾爾瑪》等。貝里尼共創作了11部歌劇,其中以《諾爾瑪》最為著名。除《諾爾瑪》外,《夢遊女》、《清教徒》亦長期受到歌劇觀眾的歡迎。
19世紀前葉的義大利歌劇,正值美聲唱法成熟輝煌之際,又匯入浪漫樂派的抒情風格,因此開始了義大利歌劇質與量的燦爛年代。而貝里尼與羅西尼、多尼采蒂一起,被稱為當時義大利代表性作曲家。他們不但引領一代風騷,而且還影響巴黎,共同締造了法國大歌劇(Grand Opera)的風采。其中以貝里尼的纖巧細緻,則無人出其右者。他的歌劇富含浪漫主義特色,尤以旋律的清麗婉暢著稱(蕭邦、威爾第在旋律寫作上受其影響)。貝里尼的音樂優雅細膩,而且具有很濃厚的詩意,有人稱他為歌劇音樂的蕭邦。他歌劇中的許多詠嘆調,至今仍被奉為“美聲唱法”的經典教材。大概由於他的追求絕對純美,容不了一些雜質,以致他的思想、言行和音樂均趨於十分敏銳,而他亦以35歲的英年早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