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村

文東村

文東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鄉文東村民委員會,該村國土面積3.83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8.86℃,年降水量1,136.00毫米,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業、林業為主。

基本信息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鄉

 
文東村文東村

文東村隸屬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鄉,地處振太鄉東南邊,距振太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95公里。東鄰文怕,南鄰興隆,西鄰太和,北鄰文索。轄大河邊、大村、唐家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78戶,有鄉村人口1478人,其中農業人口1478人,勞動力86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62人。

全村國土面積3.83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8.86℃,年降水量1,136.0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油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93.00畝,人均耕地2.3畝,林地2,456.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0.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業、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93.00畝(其中:田1,910.00畝,地1,383.00畝),人均耕地2.30畝,主要種植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45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茶葉、桔子等經濟林果。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61%;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56頭,肉牛19頭,肉羊2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15%;農民人均純收入1190.00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林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烤菸,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產業。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坭陂鎮文東村

文東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坭陂鎮東部。有資料顯示,全村共有296戶,830人,耕地面積542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1835元,村集體收入2.1萬元。貧困戶119戶,人口332人。文東村有兩個較大型的水庫移民集居點:三社和四社。

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文東村

文東村位於孤山鎮西北部,全村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54畝,有資料顯示,共有13個村民小組,2549人,2007年完成三業總產值2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380元。

文東村抓好班子建設,注重招商引資,突出結構調整,加大設施托投入,多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農業生產創造新特色,第三產業得到新拓展,社會事業有了新發展。2006年引進了一家企業,擴大了蔬菜種植面積,培植螃蟹水產等特色養殖.農村道路硬質化達95%,二三級河道全部進行了疏浚,農村橋樑.排灌設施全面獲得改造,建立了“四位一體”管護長效管理機制,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

雲南省普洱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文東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地處景谷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4.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景谷縣46公里。東鄰文杏村,南鄰文杏村,西鄰雲盤村,北鄰響水村。轄小團山、李家村、大柏樹等12個自然村。

全村國土面積10.55平方公里,海拔1320.00米,年平均氣溫20.10℃,年降水量1588.3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10.50畝(其中:田1284.70畝,地525.80畝),人均耕地0.97畝,主要種植水稻、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183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130.00畝,其他面積5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17戶通自來水,有244戶飲用井水。有46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3.2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9戶(分別占總數的47.07%和45.34%)。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1輛,機車20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84.70畝,有效灌溉率為70.96%。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9.90萬元,占總收入的61.07%;畜牧業收入27.90萬元,占總收入的12.1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9頭,肉牛39頭,肉羊150頭);漁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75%;林業收入23.10萬元,占總收入的10.08%;第二、三產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0.87%;工資性收入12.20萬元,占總收入的5.33%。農民人均純收入112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人(占勞動力的37.7%),在省內務工19人,到省外務工8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461戶,全村人口1860人,其中男性997人,女性863人。其中農業人口1860人,勞動力97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840人,傣族4人,彝族1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87人,參合率%;享受低保1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鄉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於鄉中學,距離鄉中學2.00公里,距離鄉國小3.00公里。截止2006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5人,其中小學生136人,中學生6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17.90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產負債情況、集體收益及收益分配情況、村委會值班人員及工作動態、政府聯繫領導及村委會人員分工情況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