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最初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本質為是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概述

定義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

人類演變人類演變
產生時期 
最初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 
本質
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人類文明史的內涵

橫向
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類文明從範圍上可以分成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系統:一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鑑、融合與碰撞。
縱向
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採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資訊時代)。
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過程。

詳細介紹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最初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從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類文明從範圍上可以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系統:一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鑑、融合與碰撞。從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採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資訊時代)。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過程。
文明史觀在西方由來已久,20世紀90年代才引入中國並掀起研究的熱潮。文明史觀在中國存在時間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觀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國的歷史顯得很迫切。
文明的概念與劃分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而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它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生,並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的。在人類文明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曾產生過與之相適應的文明。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關係
物質文明就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物質生活的進步,包括物質生產文明史、物質交流文明史、物質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們在政治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社會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進步,包括政治觀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組織文明史、政治行為文明史和政治技術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現為社會精神產品和精神生活的進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學術思想文明史、文學意識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文明史觀”構建的幾點認識

(一)“文明”按照縱向可以分為農耕文明(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和工業文明(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等),橫向可以分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劃分標準是生產力。縱向的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都包含那個時代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視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文明成果,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繫現實,說明現代文明是如何傳承演變的,把歷史與現實予以結合。比如要理解中國傳統思想在現實社會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歷史上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形成的民主的運作方式和法律的現實意義,等等。
(三)要正確評價各種文明成果,正確認識人類文明成果與代價的關係。人類文明每前進一步,都須付出代價,如戰爭、浩劫、爭權奪利和歷史暫時的倒退……這些代價與文明進步所帶來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們不能過多地講代價,從而忽略了人類堅韌不撥的追求文明的誠懇的步伐。
(四)以文明類型作為基本研究單位,承認文明的多元性,承認歷史發展的多樣性;既要看到人類社會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趨勢,又要看到各個文明的獨特性,同時還應關注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關係。
(五)把中華文明納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從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國文明的演進,同時又從中國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