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畫

文字畫

文字畫是指通過畫面表達畫者的思想意圖的圖畫,具有輔助記事和社會交際文字畫作用的文字類型。一幅或一組圖畫,獨立地表示整個語段,圖形上不劃分為單詞。因此。它們只再現話語的內容,而不反映語言形式。文字畫屬於語段文字。

簡介

文字畫文字畫

文字畫是指通過畫面表達畫者的思想意圖的圖畫,具有輔助記事和社會交際作用的文字類型。一幅或一組圖畫,獨立地表示整個語段,圖形上不劃分為單詞。因此。它們只再現話語的內容,而不反映語言形式。文字畫屬於語段文字

追朔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歷朝的書法家在書法學習中,直追漢魏,遍覽古今名跡,心摹手追,從名碑聖帖中細讀精研古人之用筆、結字、章法等書法語言上技巧之妙處,極力感悟之、吮吸之、消化之,轉為自己書法藝術技巧上的語言,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態而清尚變。。。。。。千變萬化皆為書法美。

縱觀古今聖賢大師的墨寶,皆注重於氣勢之美、意態之美、韻律之美。總而言之皆意少。

書畫同源,這裡非指甲骨記事,也不是文字象形,而是指藝術創作中最本質的源——自然,它是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書畫家觀之、體味之、神會意領之,形諸筆下,畫家筆下生萬象則成;書家筆下走龍蛇,則為字。故茫茫天宇,恢恢地輪,萬物萬象,有形有色,是書家創造的源泉,也是畫家創造的源泉。更是文字畫創造的源泉。

改革開放,中國當代藝術如久旱逢甘霖,異彩紛呈,景象壯觀,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機會和空間。緣於社會的穩定發展與變革,文字畫應運而生。

其藝術創作特點

文字畫文字畫

文字畫和圖畫文字是不同的。圖畫文字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繫,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文字畫沒有這個特點。

文字畫是書法中特有的一種形式,實現了書與畫的完美結合。但文字畫既不是圖畫文字的再現也不是美術字。文字畫中的書法使繪畫得到充分體現和運用,

文字畫是書法的一種創新形式,它的用字涵蓋了古今各種書體。漢字雖歷盡滄桑演化至今,由繁至簡,天差地遠。但漢字這種不形象的形象,仍是書法美的根基,也是文字畫的根基。因意造型、因結構造型、因內容造型、因情感造型是文字畫一字多變的特點。造型是為了讓漢字更加形象美麗有趣,因情感的表達不同所選用的漢字也會有不同處理手法。故此,在文字畫書法作品中,既能體味甲骨、鐘鼎、秦磚漢瓦之氣韻,又能飽覽真草隸篆及古今流派之精髓。集百家之情趣,匯萬流之精華,書畫合一。讓人讀之有字,觀之有畫,賞之有趣,琢之有味。堪稱一絕。

文字畫在創作中,盡力保持原字結構。主張線上條造型和筆墨上加以變化。創作中,線條需要誇張,因為藝術離不開誇張。造型、墨韻、線條需要對比變化,因為藝術需要對比變化。文學藝術需要這一手法,文字畫同樣也需要這一手法。文字畫離不開誇張、變形。誇張之處也是最生動最形象之處,變形之處也是最靚麗最感人之處。沒有誇張變形,也就沒有藝術的生動性,沒有誇張變形,同樣也就沒有文字畫的趣味性。

文字畫創作的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主題和構思,其趣味性強,耐讀性強,是純藝術上的創造。在書法藝術上它更加注重內在精神品質的追求和外型美的張揚,將傳統文化中合理的訴求用當代視覺語言進行轉化,從而服務於理想家園中那種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生境界的描繪與構建。

文字畫貴在書畫合一,造型優美。用漢字所書的百篆壽星圖、八仙、酒仙、鍾馗、菩薩、中國在騰飛、聞雞起舞、人物山水花鳥等作品,生動逼真。

文字畫既有較高的審美情趣,又有現代藝術之美感。靚麗了漢字,提高了人們欣賞書法的品位。隨著中國文化藝術的開拓發展,文字畫定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重視,它必將成為書法藝苑中最艷麗奪目的一支奇葩!

中西對比

文字畫文字畫

中國歷史人物王維的文字畫是一幅中國山水畫,有青墨味。但事實上,印象派所獲取的“刺激與暗示”除了來自於西方國家,還來自於“東洋畫”的影響,尤以東洋畫的暗示為多。原來東洋畫(中國畫、日本畫)家對於事物的觀察,都是印象的;“又極愛好自然;題材多取山水花草,所描的都是事物的第一印象”(豐子愷,《西洋美術史》,P.86)。西方的印象派畫之所受“刺激與暗示”與“東洋畫”相關,而且“尤以東洋畫的暗示為多”;同樣,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末美國最前衛的“文字畫”家Waller的“文字畫”顯然也是淵源於東方古老的中國“文字畫”,特別是王維的“文字畫”。當然,我們必須承認,Waller可能並不了解中國人在1000多年前就已練字為畫了。而且,練到絕巧的地步。 

蘇軾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恐怕還只是從“靜”的一面評價王維的文字畫。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外有聲”動靜兼具的評價當是更確切些。這個評價也同樣適於Waller的文字畫。
中國古詩中早於和晚於王維以詩做畫者不乏其人,但王維是以詩做畫的大家,其詩又稱“山水詩”。因此,以王維之詩畫與Waller的文字畫相對比,可知當代美國後現代主義作家所做文字畫的手法和技巧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早已有之,而且用到絕妙的地步。
他們之間不同的是,王維的文字畫畫的是中國式的山水畫,從他筆端流出的“松”、“明月”、“清泉”,皆可嗅到中國畫的青墨味。而Waller的文字畫則是一幅典型的早期印象派油畫(請注意,作為一個後現代主義者的Kincaid卻自我標榜他對印象派畫的推崇),我們自然可以嗅到油彩味。
我們所以說Waller的文字畫是早期印象派畫,而不是新印象派(“點畫派”)或後期印象派畫,根據在於新印象派(New-impressionists)“不用條紋而用圓的點來集成物體”(豐子愷著,《西洋美術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P.88),這是前期印象派的極端。後期印象派又稱表現派(Expressionists),其“要旨與前期印象派及新印象派完全不同,在畫法上另闢一新天地。其特徵為‘力’與‘動’”(同上,P.89)。早期印象派注重“表出事物靜止時的形、光與色,偏重客觀,故其畫面均是靜止的”(同上,P.89)。Waller的這幅文字畫又正是如此,因為他強調的是“靜止”,而且是絕對的“靜止”——“Itwasquiet(萬籟具寂)”;進一步更是強調“NothingelsemovedinthewhitesunofAugust(在8月白熾的太陽底下,一切都靜止不動)”,雖然Waller的文字畫中有一隻紅翼鶇和一隻會唱歌的牧場百靈——它們只是相對地動,並且後者也未在文字畫面上出現,即它是隱的畫面。這也是Waller的文字畫與王維的文字畫不同之處。
Waller的文字畫是早期印象派“畫”,另一根據在於,Waller已明確聲明他的男主人公Kincaid(Waller的自畫正像)崇尚法國印象派和荷蘭的倫勃朗。
在很年輕的時候,他就特別喜歡法國印象派和倫勃朗的用光方法。
倫勃朗(HarmenszVanRijnRembrandt,1606—1669),是“17世紀荷蘭最負盛名的畫家”(周青,“荷蘭之旅”,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著,《阿姆斯特丹美術館》,外文出版社,1999,P.14)。他“曾從拉斯特曼(PieterLastman)習畫,後吸收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方法並加以發展形成獨特的風格”(光復書局編輯部編著,《羅浮宮美術館》,外文出版社,2000,P.183)。“他善於用光塑造形象、表現色彩和營造氛圍,手法巧妙卻不濫用,這使他的畫面既寫實又具一份戲劇性或主觀化的色彩”(周青,“荷蘭藝術之旅”,《阿姆斯特丹美術館》,P.15)。
我們說Waller的文字畫是一幅印象派畫,有油彩味;王維的文字畫是一幅中國山水畫,有青墨味。但事實上,印象派所獲取的“刺激與暗示”除了來自於西方國家,還來自於“東洋畫”的影響,尤以東洋畫的暗示為多。原來東洋畫(中國畫、日本畫)家對於事物的觀察,都是印象的;“又極愛好自然;題材多取山水花草,所描的都是事物的第一印象”(豐子愷,《西洋美術史》,P.86)。西方的印象派畫之所受“刺激與暗示”與“東洋畫”相關,而且“尤以東洋畫的暗示為多”;同樣,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末美國最前衛的“文字畫”家Waller的“文字畫”顯然也是淵源於東方古老的中國“文字畫”,特別是王維的“文字畫”。當然,我們必須承認,Waller可能並不了解中國人在1000多年前就已練字為畫了。而且,練到絕巧的地步。

儘管西方的印象派畫和Waller的印象派“文字畫”與東方的畫與中國(王維)的“文字畫”有“淵源之據”,但是從王維與Waller的兩幅文字畫中,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東西方文化源頭之不同。王維在他的這幅“文字畫”中著意抹上一筆“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收束“腳註”,吐露著他願擇遁逸深山大川而居,不願與市俗相隨的心境。無疑,這是中國文化之根“釋道”——被“鹹海”(徐松石先生語)——儒教——“鹵透了的”——精神的折射。

而Waller的文字畫卻是突出歌頌和讚美那隻紅翼鶇——愛情鳥,藉以歌頌的是愛情。這無疑充分折射出西方二希文化之根中的希臘羅馬文化的人文精神。

其運用

文字畫文字畫

圖畫記事
圖畫記事是用圖畫或者簡單的圖形來代表各種事物的方法,又稱作文字畫。和實物記事相比較,圖畫記事簡便易行、形象明了,也能夠代表比較複雜的事物,比實物記事前進了一步。文字畫不同於古代的繪畫藝術。繪畫藝術是用來欣賞的,而文字畫是用來傳遞某種信息的,它是一種輔助性交際工具。

北美奧傑布華人為了要求歸還他們在蘇必利爾湖上的漁業權,在1849年聯名向美國總統遞交的一份請願書。這個請願書寫在一塊白樺樹皮上,上面畫的七個動物是七個部落的圖騰,為首的是七個部落的盟主。代表盟主的動物的眼睛和心臟同其它六個動物的眼睛、心臟分別用線連線,表示他們意見一致。線的一端指向前方,代表這是七個部落的共同希望。另一條線連線著盟主的眼睛和湖泊,代表他們的要求。這幅文字畫由一組敘事性圖形組成,所記載的內容由這些圖形的象徵意義共同表示。

印第安人部落首領墓碑上的圖畫。鹿是這位部落首領的圖騰,倒置的鹿代表死去。兩側的短橫線代表數字。這個圖畫的大意是:這位死去的首領名字叫“鹿”,他出征七次,經過九次戰鬥,在一次連續兩個月的征戰中被敵人用斧頭砍死。這是一幅由多個圖形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的圖畫,所記載的內容由這些圖形連續表示。

圖畫記事在傳達信息的時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圖畫可能會由於畫畫人和看畫人的生活經歷、生活環境的不同而使他們產生不同的理解。

圖畫與文字有著本質的不同。第一,文字是約定俗成的,可以反覆運用,圖畫則沒有定規,是隨意繪畫的。第二,文字是有讀音的,而圖畫是不能“讀”的。文字和語言有著直接的聯繫,每個字都對應著語言中的一個單位。圖畫記載的是事情的大意,沒有固定的語言來描述。圖畫只能是會意的。第三,文字是書寫符號體系,圖畫不是書寫符號,更談不上是符號體系了。

實物記事和圖畫記事都是能夠起幫助記憶和提示作用的方法,它們和語言沒有直接關係,不能記錄語言,還不具備文字的性質和作用,因此都不是真正的文字。
然而圖畫記事和文字的產生是有關係的。當簡化了的圖形逐漸固定表達某個語素或詞,真正的文字——象形文字就產生了。

有趣鑑賞

文字畫文字畫

“學用字詞句”板塊不是單項的詞句的基礎知識訓練,而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有字詞句學習的綜合,又有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還有知識能力情感的綜合。蘇教版國小語文低年級課本“學用字詞句”板塊中的“文字畫”安排特別有新意,它還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下面就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單元練習·學用字詞句”板塊,談談有趣的文字畫。
1、看文字畫,感悟文字與事物之間的天然聯繫。
國小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而形象思維能力則比較豐富,因而直觀教學往往能提高教學效果。漢字的字形或字義與具體字物、物象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繫,這是表義文字的一大特點,特別是象形文字。一年級下冊中練習7“學用字詞句”板塊中有9個象形字:“日、山、人、舟、木、魚、燕、石、水”,需要指導學生先認識,再正確地寫在旁邊的田字格里。讓學生體會漢字的優美與有趣。

2、畫畫,感受大自然的美。
葉聖陶先生指出:“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為了把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為現實,教學中要搭建“學”和“用”的平台,要讓學生經歷學中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過程。因為學用的過程,既有知識的建構,又有能力的提升,還有探究能力的培養。

瞧,一幅文字畫!這9個象形字:“日、山、人、舟、木、魚、燕、石、水”一個象形字就是簡單的一幅畫,這一幅一幅的畫又組成了一幅簡單的山水文字畫,讓學生初步“領略”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這時讓孩子再把這幅文字畫改成一幅風景畫,孩子們在畫紙上畫出山川河流,水清魚游,漁人泛舟,燕子空中飛翔,樹木……再給畫塗上相應的顏色。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展現在我們眼前。馬克思有句名言:“未來的人是審美的人。”讓孩子以美好的心看世界,大自然是美好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