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螟強

敵螟強分子式:CAS號:性質:淡黃色固體,熔點86~87℃。40℃時的蒸氣壓為53.2mPa。室溫時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於10mg/L,易溶於丙酮、二甲苯等有機溶劑中,遇鹼水解。大鼠急性經口LD5042mg/kg,急性經皮LD501300mg/kg。製劑有25%可濕性粉劑。除草劑。由2-叔丁基-5-甲基苯酚經硝化和乙醯化生成。可用作甜菜、棉花和豆科作物田中除草,用量為1~2kg/ha。

基本簡介

一、稻飛虱
稻飛虱屬於同翅母,飛虱科。我國為害水稻的飛虱主要有褐飛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飛虱(Sogatellafurcifera)、灰飛虱(Laodelphaxstriatellus)3種。其中以褐飛虱發生和為害最重,白背飛虱次之。
褐飛虱分布很廣,全國各稻區都有發生,其食性單一,在自然情況下,寄主僅有水稻和普通野生稻。白背飛虱寄主植物有水稻、白茅、早熟禾、稗草等。灰飛虱則有水稻、大麥、小麥、看賣娘、游草、稗草、雙穗雀稗草等。
稻飛虱成蟲、若蟲都能為害。在稻叢下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養分,並從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質,引起稻株中毒萎縮。稻飛虱產卵時,其產卵器能劃破水稻莖桿和葉片組織,使稻株傷逝水分。另外,由於刺吸取食,可在稻株上殘留很多不規則的傷痕,影響水分和養分的輸送。
灰飛虱除本身為害水稻以外,尚可傳播水稻矮縮病、條紋葉枯病、小麥叢矮病和玉米粗縮病等。飛虱為害的傷口還是小球菌核病直接侵入稻株的途徑。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冬季結合積肥,徹底清除雜草,消滅灰飛虱越冬蟲源。結合秧田和本田除草,徹底拔出稗草,消滅部分蟲卵。2)藥劑防治:執行以治蟲防病為目標,採取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防治策略。適期用虱雷、噻*速、噻速滅、追到底、粉虱淨、阿維*吡、吡*殺單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屬鱗翅目螟蛾科,別名寡青蟲。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台灣、海南的全國各稻區。主要為害水稻,有時為害小麥、甘蔗、栗子、禾本科雜草。
稻縱卷葉螟為害特點:稻縱卷葉螟以幼蟲綴絲縱卷水稻葉片成蟲苞,幼蟲匿居其中取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白色條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減產。東北年生1~2代,長江中下游至南嶺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11代,南嶺以南以蛹和幼蟲越冬,南嶺以北有零星蛹越冬。越冬場所為再生稻、稻樁及濕潤地段的李氏禾、雙穗雀麥等禾本科雜草。卵期3~6天,幼蟲期15~26天,共5齡,一齡幼蟲不結苞;二齡時爬至葉尖處,吐絲綴卷葉尖或近葉尖的葉緣,即“卷尖期”;三齡幼蟲縱卷葉片,形成明顯的束腰狀蟲苞,即“束葉期”;三齡後食量增加,蟲苞膨大,進入4~5齡頻繁轉苞為害,被害蟲苞呈枯白色,整個稻田白葉累累。幼蟲活波,剝開蟲苞查蟲時,迅速向後退縮或翻落在地面。老熟幼蟲多爬至稻叢基部,在無效分櫱的小葉或枯黃葉片上吐絲結成緊密的小苞,在苞內化蛹,蛹多在葉鞘處或位於株間或地表枯葉薄繭中。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合理施肥,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水稻生長健壯,以減輕受害。抓緊早稻收穫,及時曝曬稻草。2)化學防治:抽穗期是防治的關鍵,生長嫩綠的稻苗是防治的重點對象。施藥最佳時期為盛孵期,利於天敵保護;防治適期為2齡幼蟲高峰期。防治藥劑:銳克螟強無螟蘇克毒死蜱稻豐散順清、驕子、力殺敵、三令、1.8%阿維。頂佳、2.5%甲維鹽、美除、殺單*氟啶脲、丙*毒,毒唑磷、毒辛、阿毒、馬辛、硫丹*滅多威、吡*殺單等藥劑進行防治,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