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台[廣播電台]

敵台[廣播電台]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個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前是非常嚇人的。敵台就是敵人的電台,那時除了政府和黨的電台外,都可以理解為敵台。雖然還有幾個國際朋友,如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但個個窮得叮噹響,其電台估計連自己的國家都覆蓋不了,更無法將他們的革命之聲傳到中國了。

由來

這個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前是非常嚇人的。敵台就是敵人的電台,那時除了政府和黨的電台外,都可以理解為敵台。雖然還有幾個國際朋友,如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但個個窮得叮噹響,其電台估計連自己的國家都覆蓋不了,更無法將他們的革命之聲傳到中國了。

釋義

文革期間中國有一個政治罪名叫偷聽敵台。

從學術上講,美國的各家電台,在文革期間的確就是敵台。因為兩國當時就處於準戰爭狀態,而且在越南還交著火,當時中美是沒有外交關係的,中國也因為美國的阻饒暫時也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國。

因此,當兩個國家處於軍事上的敵對狀態,甚至隨時有爆發戰火的可能的時候,那相互之間的電台,就可以稱之為敵台。比如說吧,如果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有一個電台專事對八路軍和國軍進行勸降,並發展漢奸特務,瘋僧認為那是不是敵台呢?如果有人總聽那樣的電台,算不算得不道德呢?從學術上回答我一下試試?

就我在文革期間的經歷,從來沒有見到過有人純粹因為“偷聽敵台”而被捕判罪過,不過就是“大字報”中相互攻擊的時候給對方羅織的所謂“罪名”。正如,如果現在有網友在和另一個網友爭論的時候給對方扣一個帽子,那和政府行為是無關的。

當然,當時的教育,也是把偷聽敵台視為不道德行為的,就象不遵守交通規則,或者吸菸有害健康那樣。而當時主要的教育對象還是青少年。不僅如此,當時其實並不在意敵台中的政治宣傳,因為,那些政治宣傳讓人一聽就立即覺得特別荒唐,比如說,當時我在江西,就聽到國民黨的電台說大陸人民民不聊生,十家合用一把菜刀,九個人合穿一條褲子。而這種造謠污衊的東西,我們當時是轉載在人民日報上的,還有更荒唐的就是當時的國民黨電台一說中共,就罵作“蘇俄勢力”,當時我們和蘇聯都成了敵國了,馬上就有可能爆發核戰爭了,居然還被視為蘇俄勢力?相當可笑。

但是,共產黨當局當時的確也有忌諱,那主要是那些歌曲,還有就是黃色下流故事,主要是害怕“黃色”,政治上反而是參考訊息都轉載了的。

不過我覺得,當局真的有一些害怕和平演變宣傳,反而倒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那之後的和演宣傳比較巧妙,撒的謊比較像。但是,在那之後反而不叫敵台。

也就是說,當中美兩國處於戰爭狀態的時候,當然相互的電台都是敵台,而後來建交了,甚至成了戰略夥伴關係了,那當然就不叫敵台了。

理工科思維的角度看,還缺少一個定量的描述,比如說,少到什麼程度?是平均每天一小時,還是一分鐘?或者說一年仔細地聽上那么一回算不算少?
其實,要想收入集美國之音的資料,根本都不用打開收音機,只要上網用搜尋引擎一搜,花上半天功夫整理一下,就可以知道許多知識,那總共不超過四個小時吧,那么不過就是一年用了四個小時,那已經算是少的了。

總之,美國的飛機當時就是在越南大量丟下炸彈,炸死成千上萬的人。中國軍方的高炮部隊也在越南和美國飛機進行浴血奮戰。美國及台灣省當時的電台也的確在努力在大陸發展特務。

當時中國軍方還專門設有收聽敵台,收集敵方報紙新聞的部隊,那可是成天聽了。聽的目的,是將其中主要的政治觀點整理出來,登在參考訊息上。因此,當時的全國人民,是知道敵人方面的任何政治觀點的。那么,如果不登在參考訊息上,任由全國人民自己去聽去找?那也是不容易的。參考訊息的確起到了訊息精煉的作用,否則的話那個訊息也是不容易得到的。比如說吧,一個人出差到了香港,想要看看反共的一些政治觀點都有一些什麼,他還真不容易找到。比如說,天天日報的政治態度是反共的,那也不是整版都在那裡反共,而是你要從厚厚一疊報紙上找上很久,找到一個角落,才發現那么一兩個短文,而且寫得邏輯性極差。香港也並不是滿大街都貼著反共標語的。同樣,如果一個人出差到法國,想要知道達賴最近有什麼活動,想找到那個報紙和電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那還不如去看參考訊息來得更快一點。

其實,批評美國之音並不一定聽了美國之音,比如說這次CNN造謠,還有主持人大罵中國人民,我是直接看了CNN嗎?從來沒有,但是我就知道,為什麼呢?因為國內各大網站都轉載了嘛!所以全國人民當然可以憤怒聲討CNN,但並不表明全國人民平時都看了CNN啊!這種常識,瘋僧居然不知道。這叫愚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