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漢懸泉置遺址

敦煌漢懸泉置遺址

甘肅敦煌漢懸泉置遺址面積2400平方米,發掘出15000餘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懸泉置遺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門朝東,四周為高大的院牆,邊長50米,西南角設突出塢體的角樓。塢牆系用長、寬、厚約40、20、11厘米的土坯壘砌而成。塢內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時期的土坯牆體平房3組12間(內含一個套間),為住宿區;東、北側為辦公區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馬廄3間;塢外西南部建有一組長約50米,呈南北向的馬廄3間。塢外西部為廢物堆積區。

概述

敦煌漢懸泉置遺址 時代:漢晉
發掘地點:甘肅河西走廊敦煌兩縣交匯處(今敦煌市五墩鄉)
發掘單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遺存與意義

出土的2300余枚懸泉漢簡,主要包括了郵置郵書信札等,其中有大量以“懸泉置”為名的檔案,此中相當一部分被稱作“懸泉置以亭行”,有懸泉置吏馬馳行和各種使用傳車、傳馬以及接待過往各種人物的記錄。從大量關於西域各國使者途經縣泉置的記錄來看,當時相互來往的國家有好幾十個,特別是簡文中還有西域都護以外的中亞國家與漢朝來往的情況記載,其中祭越鈞耆披垣三個國家在過去的傳世文獻中未曾見記載。這些記錄都與文獻相印證,由此可認定,懸泉置是建立在我國河西走廊要道上的一處集傳遞郵件、傳達命令、接待賓客為一體的綜合機構。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還沒有出現過類似的遺址,所以,懸泉置應為我國最早的郵驛機構,為研究漢朝中亞關係的歷史提供了嶄新的寶貴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