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哲學

教父哲學。公元2~5世紀早期基督教為其教義辯護的一種宗教唯心主義思想體系。它是由護教者根據聖經,利用古希臘 羅馬哲學特別是新柏拉圖學派和斯多阿學派的學說建立起來的。所謂教父,是那些既宣講又著作的護教者,他們對制訂和論證基督教教義作出了貢獻,因而被尊稱為"教會的父老",簡稱"教父"。教父哲學因此而得名。

教父哲學

正文

公元2~5世紀早期基督教為其教義辯護的一種宗教唯心主義思想體系。它是由護教者根據聖經,利用古希臘羅馬哲學特別是新柏拉圖學派斯多阿學派的學說建立起來的。所謂教父,是那些既宣講又著作的護教者,他們對制訂和論證基督教教義作出了貢獻,因而被尊稱為"教會的父老",簡稱"教父"。教父哲學因此而得名。
兩大派別 教父哲學的代表人物主要分為希臘拉丁兩大派:查士丁塔提安伊雷納烏斯克萊門奧里根等,出生在東方並用希臘文著作,故稱東方希臘教父。他們最早意識到哲學的作用,把哲學作為為基督教教義辯護的工具。他們推崇柏拉圖,稱他為神派遣的先知。他們是教父哲學的創始者。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有:Q.S.F.德爾圖良傑羅姆安布羅斯A.奧古斯丁、格雷高里等。他們生長在西方並用拉丁文宣講和著書,故稱西方拉丁教父。他們對古希臘哲學作了明確的選擇,主要把新柏拉圖主義塞進基督教教義中,使哲學和神學混為一體。他們是教父哲學的組織者。奧古斯丁則是最後的完成者,他把教父哲學推向了全盛時期。
主要內容 教父哲學主要是以哲學論證神、三位一體、創世、原罪、救贖、預定、天國等教義。
神 教父們根據柏拉圖的理念論提出了神真實存在的論斷,認為肯定一個判斷的真或假,不在於主觀意識,而在於依據客觀真理。判斷這一事實本身證明了真理世界的存在。同時,變化不定的感性世界這一現象本身也表明它所依據的永恆不變的精神世界的實在性,感性世界的存在無疑是淵源於精神世界的實在性。所以,真理的精神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須首先獨立存在和永恆存在。無論人們掌握與否,都無法予以否定。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人類的思維是可以本能地直觀到神的。
三位一體論 教父們還根據邏各斯學說和新柏拉圖主義的流溢說確立三位一體的理論。在神那裡,存在與本質是同一的。神為了顯示其權能而發射出邏各斯。邏各斯本身與神同在。邏各斯無非是神的權能的表現。就實體而言,邏各斯與神是同一的,就位格而言則是不同的。至於耶穌基督,乃是邏各斯的化身,是邏各斯的人格化。在位格上,耶穌基督作為子同其父是不同的。但是,在實體上,作為父的神與作為子的邏各斯是同一的,所以父及其子耶穌基督乃是一個神。至於聖靈,同邏各斯一樣,來自唯一的神,並且和神同在。不過它是作為父和子的共同愛情和智慧的表現。在實體上,父、子、聖靈是完全同一的,父、子、聖靈三者沒有大小和先後的區別。在位格上,三者又是不同的。父不能稱為子,子也不能稱為聖靈。正如太陽發射出光和熱,太陽不是光,也不是熱。但光和熱離不開太陽,太陽與光和熱共為一個實體。所以,父、子、聖靈,三而一,一而三,既具有三個位格,又共是一個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創世論 教父們斷言世界是神從無中創造的。他們藉助邏各斯理論加以證明,認為神通過邏各斯創造世界,邏各斯在神的理智之中,邏各斯就是神創造世界的原型,世界萬物乃是神的邏各斯的具體表現,也是神的真和善的具體表現。他們還認為人是神創造的,而且是最高級的創造物。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成的,神賦予人以精神性的靈魂,這靈魂就是神的肖像。與肉體相比,靈魂占主導地位。人有靈魂才區別於一般創造物。人應當注意精神生活,信奉神。
原罪論 可是,人類祖先亞當違背神的命令,無視精神生活,貪圖物質享受,敗壞本性,犯了"原罪",貽害全人類。從此,人不能不犯罪。奧古斯丁根據新柏拉圖主義理論貶低物質世界,同時又根據其"原罪"論抹煞人的自由意志。
救贖論和預定論 教父們還宣揚神的救贖論,即神不僅主持正義,又體現仁愛,為了拯救人類,派遣基督代為贖罪。而人類唯有依靠神才能恢復早先敗壞了的本性。所以,神的幫助即所謂"神恩"對人來說是決不可少的。奧古斯丁等教父們又進一步提出,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神預先安排的,得出神的"預定論"結論。
天國論 為了圓滿地實現神的意旨,人類必須從愛自己、貪圖物質和無視神,轉變為愛神、蔑視自己和拋棄物質,努力建立以神為核心的善的國度,以達到來世回歸天國,同神結合在一起,享受永生。
歷史影響 教父哲學是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和基督教神學合二為一的宗教信仰主義理論,本質上是宣揚以神為出發點和終結點的宗教唯心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基督教的理論發展史上,教父哲學是基督教哲學的最初形態。經院哲學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世紀托馬斯主義和現代新托馬斯主義同教父哲學有著密切的聯繫。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