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銀行利用外匯儲備轉化資金支持“走出去”問題研究

《政策性銀行利用外匯儲備轉化資金支持“走出去”問題研究》,由張建平等著,中國市場出版社於2010年1月1日出版,本書描述了我國外匯儲備的形成、來源和增長態勢、性質、影響及合理規模、外匯儲備規模過大的負面影響、純儲備資產、準儲備資產、非儲備資產的規模共四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其主要原因在於,隨著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的製造業中心;隨著國際產業分工不斷深化,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產業垂直專業化分工的發生地,在國際工序分工中的加工組裝環節發揮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積極利用外資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全球最具有投資吸引力的國家,目前每年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00億美元左右,位居全球第二。我國不僅成功地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占據一席之地,而且,我國勞動力等資源的動態比較優勢,使中國製造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突出,競爭力日益增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大國,同時也成為全球主要的貿易順差國之一。由於我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外資淨流入和外貿順差使我國每年新增外匯儲備和外匯儲備餘額均迅猛增長。

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開展國際貿易,應對國際市場大幅波動,特別是能源、糧食、大宗期貨產品市場的大幅波動,防範國際經濟風險和金融危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得到了實踐檢驗。

目錄

第一章 我國外匯儲備的形成、來源和增長態勢

第一節 外匯儲備的定義和特徵

第二節 我國外匯儲備的形成過程

第三節 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和增長態勢

第二章 我國外匯儲備的性質、影響及合理規模

第一節 國家外匯資產、政府外匯資源及政府外匯流動性頭寸

第二節 我國外匯儲備的特殊性

一、我國外匯儲備的屬性

二、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特點

三、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分析

第三節 外匯儲備規模過大的負面影響

一、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

二、我國外匯儲備的成本分析

三、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風險

第四節 純儲備資產、準儲備資產、非儲備資產的規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