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糧”

政府的“糧”

本書理性前瞻中國農村的第二次變革,本書全景掃描金融風暴之後中國面臨的機遇與選擇。

基本信息

政府的“糧”

作 者:李詠,徐競 著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3月第二版
字 數:280000
版 次:1
頁 數:279
開 本:16開
印 次:1
紙 張:輕型紙
ISBN:9787501788453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經濟>>經濟理論
定價:¥38.00

編輯推薦

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貴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危機最大的好處,是使得政府考慮得怎么讓老百姓的資源能增長。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 所長 閻學通
金融風暴,美國恐將失去十年;紅葉已霜,大國彷徨何去何從。
禍殃前伏,危機因果,欲知華爾街的鼓角爭鳴、刀光劍影,請讀本書人物春秋。
全球輸血華爾街黑洞,“憑啥華爾街犯錯,最終要我們一埋單?”
秋收冬藏,積糧備荒,解讀全球經濟過冬下的中國經濟突圍之路……
下一個風暴眼在哪兒駐紮?下一個金融帝國是誰?全球為華爾街埋單?危機?機遇?華爾街風暴影響的全揭示,中國經濟內需拉動的全指導。

內容簡介

真的存在華爾街風暴的時間魔咒嗎?
本書首次提出“20年周期坍塌”假說;
這是人類貪婪獲得的固定劫數嗎?這是工具革命帶來的周期性的繁華和衰落嗎?這是華爾街,或者全球所有的金融遊戲場所里潛伏的悲劇宿命?
“分業防火牆”何以時毀時建?
本書大膽預測美國將重拾《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精神;
至少今後一兩年內,怕是見不到投行家的長袖善舞了。或許,金融風暴救急過後,未來,還得確立分業經營防火牆,重拾《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的精神。
“新土改運動”指向何處?
本書理性前瞻中國農村的第二次變革;
全球金融動盪背景下,中國新土改運動負有特別使命。30年後的中國農村,實現農業產業化能夠解決部分問題,但如果不通過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就很難真正建成現代農業。
本書全景掃描金融風暴之後中國面臨的機遇與選擇;
什麼才是政府手中的“糧”?當然是內部需求。——我們長期盲從“出口創匯”的後果是什麼?就是辛苦換回來成捆成筐的美鈔被關聯儲貶為一地白紙……中國人還要幹這樣的事到什麼時候?

作者簡介

李詠,獨立財經評論人,品牌策劃專家。1998年撰拍電視政論片《融城》,先聲助推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擔任湖南衛視財經記者,10年追蹤報導華爾街。主要著述有《四十年河西》《辣椒管理》等,為國內多家上市公司品牌顧問。

目錄

第一章救街——風暴行進中的美國式阻擊
01破碎的格拉斯
02華爾街是什麼
03癮君子·狂躁的抑鬱症
04用納稅人的錢幫助作惡的金融大鱷?
05國會山成了菜市場
06誰來為華爾街埋單?
07下跪迎來了否決
08“補丁”里的輸家和贏家
09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0是“猛藥”,而非“妙藥”
11美國式社會主義?
12並非一場偉大的博弈
第二章流動性之惑——從軌跡看風暴的生成與裂變
01瘟疫路徑
02“狠角色”專捏“軟柿子”
03“兩房”太極手
04紛亂的證券化產品
05投行把次貸拉進華爾街
06沿革與破裂
07為何雷曼孤獨被棄?
08“流動性過剩”惹的禍?
第三章 模式的黃昏——華爾街坍塌的背後
01創新天使下了一隻魔鬼蛋
02評級機構的曖昧
03信用魔方轉不動了
04監管黑洞
05格翁崇拜
06野孩子不應是替罪羊
07投行10年變臉
08論貝爾斯登的倒掉
09混業經營掀翻AIG
10分業防火牆
11何去何從?
第四章不死的靈魂——曾經活躍在風暴眼中的傳奇
01蘇格蘭小販的私生子
02牛市操作者
03現代華爾街經紀人
04超級玩家
05現代邁達斯
06船長
07新生代投機家
08誠信巨頭
09華爾街上的女葛朗台
10總統原來很幼稚
11善行者
12經紀業鼻祖
13證券分析之父
14風險套利商
15金融天才
第五章“20年周期坍塌”假說——真存在華爾街風暴的時間魔咒嗎?
011837,遭遇首隻大熊
021857,黃金毒藥
031873,鐵路的膨脹
041893,英倫風暴撼動華爾街
051907,“銅礦王”的爭奪
061929,股災
071987,冷戰的美國頹勢
第六章下一個風暴眼——風暴繼續襲擊的區域性預測
01“絕對安全”的社會保險面臨決
02名副其實的“冰島”
03日不落見證60年來最恐怖的夕陽
04鬱悶!被貶值的“老毛子”
05“國家也會破產”似乎並非童話
06“小龍”慘遭泰山壓頂
07唇亡齒寒
08風暴蔓延的原因:橘子和蘋果
第七章堵住地球的“洞”——同一個目標下的國際眾生相
01以毒攻毒還是破罐破摔?
02不當替死鬼,歐盟的還擊
03北大西洋的汶川精神
04法蘭西強音
05至賤無敵的帝國注射器
06趁火打劫還是自顧不暇
07南半球的救援行動
08“中國力量”何時出手?
09首腦們在向中國呼救
第八章眺望華爾街——中國金融市場的審視與應對
01龍王?黑馬?2008年全成冤大頭
02“合俊”倒下的警示
03連破三戒的快速反應
04強弩之末還是蓄勢待發?
05自保還是抄底?“速決”為何姍姍來遲
06對抄底的擔憂
07內外“防火牆”
第九章手中有“糧”——風暴之後的機遇與選擇
01內需,才是手中的“糧”
02購買力是壓倉糧,中國又要搞重農抑商了?
03壓倉糧前的“攔路虎”
04“新土改運動”
05解放存糧,醫改先動
06藏富於民,加長糧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
07糧從地出,保護“土壤”,關注民生
08安得廣廈千萬間
09怎樣的社保“土壤”才能糧田蔥蘢?
10外籌新糧,不吊死一棵樹上
11“鐵桿莊稼”要升級
12心裡不慌,手中有糧
13迎接我們堅挺的“蘋果”吧
特別鳴謝
後記

媒體評論

我不相信,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不會造成重創,我認為這正在發生……
——美國聯邦儲德委員會前主席 艾倫·格林斯潘
美國這種經濟模式造成了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虛擬財富太多了,全是氣泡,你以為它是財富,它是虛擬財富,吹口氣它沒了。因為美國人消費水平太高,而儲蓄率極低,它怎么能夠維持經濟運轉的呢?就是憑藉了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它的紙票子,一張美元,甚至電腦上一個符號,全世界都承認它是錢,於是它就大量地發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從整個來講,亞洲經濟和新興國家的經濟還是比較看好的,並沒有從根本上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這次美國包括西方金融危機的影響。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龍永圖
美國經濟真正的問題,壞賬早晚都是能撇掉的,這不過是時間問題,關鍵是它經濟發展的需求是什麼?美國經濟真正的要產生困難,就是它拿什麼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過去是靠美國的需求,現在這個需求肯定是要大幅度地縮減。這種情況下,中國比美國有優勢:中國還有內需的市場需要開發,中國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但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並不一定就變成有效實際的需求,怎么讓這么高的儲蓄轉化成有效的實際的需求?這是我們中國現在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 許善達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救街——風暴進行中的美國式阻擊
暴富與辛酸。喧囂與寧靜。世俗與神聖,教堂與銅牛這些相對立的事物和感受。每天在這個神奇的地方奇妙地組合著。
目前。美國金融企業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份額從20年前的5%上升至40%。金融衍生品市場,後來也允許商業銀行介入,因而投行領域的高風險滲透入商業銀行。正是1999年後。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的界限被打破。缺乏風險交叉感染的防火牆。才使當前美國金融危機一路難以探底。
看來。中國、中東和歐佩克對於美國增發國債的態度最為關鍵。必然陷入所謂的“囚徒”困境。這就好比銀行放僨。對於一個需要續放的客戶。放與不放,這是一個問題。被美國綁架。還是主動為美國陪綁?面對美國救市。各國央行思考的是同一個問題。
儘管財長保爾森在苦求救救美國,但眾院還是以微弱多數否決了這個法案。從中可以看到美國政治的偉大和無奈,說她偉大。她真正代表了民意;說她無奈,那是因為大難當前的猶豫。顯得是那樣弱智!就像當年羅斯福。不得不犧牲珍珠港數千官兵的生命才能通過對日宣戰法案。美國人一直寧願選擇有代價的民主。他們不需要行政獨裁。
必須去拯救貪婪,這是理性的道德勇氣;用貪婪來拯救貪婪,這是一貫的資本主義的原則和手法。確實,在“效率至上”的亞洲社會穩定觀裡面。我們是見不到這種豐富而嚴肅的探討和博弈的。
2008年9月,世界經濟的天空,迎來了“華爾街神話”的終結:
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而被摩根大通收購;
9月15日,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近440億美元收購;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
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申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獲美聯儲批准。
至此,標誌華爾街創新金融的獨立投行業走向沒落。
全球經濟,每一個銅板似乎都浸漫了綠銹,每一處角落都撒滿了嘆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