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效率

經過對2011年全國31個省的省級政府效率進行量化和排名,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與政府管理研究院昨天發布《2012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 2010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與政府管理研究院首次發布《2011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 政府效率的衡量指標由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物品、政府規模、居民經濟福利等4個一級指標組成。

簡介

政府效率,即公共管理績效,指政府從事公共管理過程中以較低的成本、較少的資源實現政府最優產出,達到預定行政目標的水平和能力。

報告排名

2012年研究報告

經過對2011年全國31個省的省級政府效率進行量化和排名,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與政府管理研究院昨天發布《2012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北京的政府效率排名從上一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在政府公共服務和居民經濟福利兩項指標中,北京均位居全國首位。江蘇連續兩年成為政府效率最高的省份。
《報告》認為,與上一年相比,我國31個省的省級政府效率總體變化趨好,2011年20個省級政府的效率保持或高於2010年。《報告》顯示,全國省級政府的效率排名呈階梯形分布,政府效率排名由高到低呈現出“東部—東北部—中部—西部”的特點,政府效率排名前十位的省級政府中,除位於東北部的遼寧和黑龍江外,其餘8個均來自東部地區。排名最後10位的地方政府均來自西部地區。
記者注意到,在顯示居民經濟生活水平的“居民經濟福利”一項中,北京排在全國首位。衡量經濟福利的指標包括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人均GDP以及政策性補貼支出和財政支出等7項。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別是上海和天津,前10個省基本大部分是我國的傳統經濟大省,排名後十位的基本都處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而在直接反映政府運行成本的政府規模排名中,上海排在全國首位,意味著在行政就業人員占總人口數量、政府消費占GDP等5個方面的綜合表現最好。從排名看出,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規模較小,落後地區政府規模相對較大。而一反東中部地區省政府規模排名靠前的規律,北京位列全國第27位,報告認為這可能與大部分中央機構集中在京有關。

2011年研究報告

2010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與政府管理研究院首次發布《2011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這是中國國內首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省級政府效率,江蘇、上海、北京位居三甲。
為了測量政府效率,該報告設計了一套指標體系,由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物品、政府規模、居民經濟福利4個因素及其子因素組成。

政府效率如何量化

政府效率的衡量指標由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物品、政府規模、居民經濟福利等4個一級指標組成。四個指標又依據多個二級指標的水平進行綜合衡量打分。如政府公共服務一項,需根據政府在科教文衛服務、公共安全服務、氣象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等4個方面的表現進行打分。而科教文衛一項則需要考查政府在人均科技費用、文盲半文盲率、初等教育生師比、衛生人員等11個三級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