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暗殺團

支那暗殺團

西元1910年,庚戌新軍之役兵敗,滿清在國內大肆搜捕革命黨人,一時間神州大地陷入了空前的恐怖之中。面對這種嚴峻的局面,同盟會決定效仿在日本戍辰戰爭中起過很大作用的人斬,組建了支那暗殺團(又名東方暗殺團)。

支那暗殺團

支那暗殺團支那暗殺團
西元1910年2月,劉思復,朱述堂,謝英伯,陳自覺,高劍父,程克等六人聚議組織暗殺團,設機關於香港般含道十六號,定名“支那暗殺團”,用“同心同德”四字為團的小章。團員入盟典禮,極為嚴肅。時間定在夜間,廳中四圍張以黑布,當中一桌,圍以白布,桌上置一骷髏頭,旁置一白蠟燭。入盟者一人獨對骷髏若干時刻,才由主盟者告以團的宗旨和方略。團員分為兩種,一為執行員,一為補助員(類似於人斬殺人後放置“天誅”標記的人)。不久,陳炯明,李熙斌由廣州來港,遂同日加入。隨後梁倚神,丁湘田,林冠慈,鄭彼岸等四人,亦相繼加入,總計團員十二人,未正式加入而參加團的活動的,亦有十餘人。
暗殺團成立時,得劉師復的同鄉蕭楚璧資助港幣百元,作為活動經費。團員又分頭在香港九龍新界,和廣州東郊幽僻之地,從事於炸彈炸藥的試驗及製造。7月,議決由師復,熙斌,述堂,程克赴北京謀刺攝政王載灃(年初時,汪兆銘,黃復生等謀炸載,事泄,兆銘,復生被捕)。以程克生長河南省,熟悉北方情形,遂派其先往籌備。詎料程去後訊息杳然,疑遇險,直到民國成立後,才知道程已變節,投靠了袁世凱,後任熱河都統(一說內務部次長)。
西元1911年4月,辛亥黃花崗之役失敗後,團員決議在粵行刺兩廣總督張嗚歧和水師提督李準。林冠戎自請為執行員,並改名“冠慈”,如果失敗,以免傷其母心。陳炯明介紹陳敬岳為執行員,馬育航,鍾秀南擔任運輸炸彈。後有潘賦西,劉鏡源亦願擔任執行。所以冠慈,敬岳,賦西,鏡源分四路守候,觀察張,李行動,伺機行事。
4月8日,溫生才在廣州東門外咨議局前,將滿清廣州將軍孚琦誤認為李準,連發4槍將其擊斃。
8月13日午12時許,李準至雙門底,冠慈乃取彈引爆。據15日香港《士蔑西報》的報導,李準右手受微傷,腰部則有兩寸闊的傷口,二十衛兵中有八人受傷,而轎夫受傷最重,一轎夫足被炸斷。冠慈因為已抱定必死的信念,乃是攜帶炸彈沖入隊中,當場殉難。敬岳在城外,載兩彈於小木箱內,由長堤尾追李準至大南門口。聞巨響,知冠慈已行動,折入仙湖街,給警察發覺其神色有異,且剪短髮著西裝,遂被捕。張嗚歧親自審問,敬岳直認黨人不諱,說可惜無溫生才之幸運,能成功的完成其任務。當時,敬岳得免一死,但到廣東光復前夕的11月初里,才被殺害,成了清廷官吏間,互相暗鬥中的犧牲物。李準於廣東光復後,曾致函陳炯明,對敬岳之死,有下面一段的解釋:競存都督麾下,素未謀面,然常聞莫任衡君(前諮議局議員)為道我公高世之才,欽佩無已。既又觀我公光復惠垣時,軍令森嚴,秋毫無犯……至陳敬岳一事,準於受傷時,即緘告張嗚歧,免其一死,斯事已登之報章,準已不殺之於前,豈於將反正時,復處之於死地?前後不符,事可明矣……乃民賊張嗚歧密諭李世桂,使其殺之而不告準,推其意,故欲使民軍仇準,則準雖反正,亦將無容身之所。故於鄂省起義後,即殺陳敬岳,準在虎門,實未聞其事……嗚呼,事若不白,粵人嫉我日甚,準將何以立於世也。陳敬岳事亦請代為表白,使準他日猶可為民國一份子之力,不致被嫌疑以終身。
民國元年,炯明為陳敬岳,溫生才的遺體,移葬於黃花崗上,並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改葬禮,參加典禮者逾萬人。林冠慈的遺體,亦於廣東光復後,得以改葬。
炸李準未遂,而冠慈殉難,敬岳被捕,眾團員悲憤已極。9月,四川鐵路風潮起,革命情緒更為高漲。清廷為鎮壓粵東革命,特派滿人鳳山為廣東將軍。眾團員乃議決派倚神,熙斌,述堂三人到廣州,負責籌備炸鳳山的工作。據熙斌的回憶,當時黃興憤辛亥之役的失敗,亦派李應生及其弟佩基,周之貞,黃悲漢,莊某等來粵圖刺鳳山。團議決派倚神幫助布置一切。同時,陳炯明亦介紹陳其尤,馬其英到廣州見熙斌,擬作執行員,另組一路。
倚神,熙斌,述堂等三人經過周密調查,一方面制定了執行任務時的路線:在倉前街頂受一鋪,以倉前街為第一關,雙門底為第二關,惠愛中為第三關;一方面改用七磅重的毒藥炸彈,藥一見血,血即凝結。為了試驗這種炸彈的效力,倚神,熙斌,劍父在郊外爆炸一小牛及二小狗,結果“小狗即死,小牛雖只腿上傷二小孔,但因藥性發作,掙扎半個鐘頭,也即死去”。
10月22日倚神得上海電告,說鳳山已乘輪往香港,劉師復亦得鄭彼岸從北京來電,探得該輪於24日抵港,鳳山將於25日晨準時到廣州。是日清晨,倚神即往倉前街告知李佩基,李“即與倚神上樓上臨街之視窗,放上斜板,斜板上置炸彈,彈旁護以木板,使彈不能自由滑下,護板之一端,系以長繩,餘人盡皆離去,僅留李佩基一人專司其事”。早八時,鳳山乘寶璧兵艦登入,乘轎進城,三百旗兵隨護,從接官亭轉入倉前街,行至樓下,佩基觀查清楚,即拉繩去護板,七磅重彈從斜板上滑下,這彈炸力巨大,即倒塌左右房屋八間,當場炸斃鳳山,及旗兵三十人。佩基拉繩後,即向鋪後遁走。美國總領事Leo Bergholtz下午到場觀察,報告說尚有十餘屍首狼藉街上,燒毀至無可認辦。
辛亥革命成功後,民國成立,團員以“初志已遂”,議決自行解散,將團章檔案,盡行燒毀,只留下冠慈烈士親手自籤押的盟書,及其就義照片等數件檔案,留交述堂保存。不久炯明任都督,思復,劍父等任職軍協會。民國二年(1913年)8月,第一次討袁之役失敗,炯明出走南洋,龍濟光入粵,搜捕革命黨人,特別忌恨同盟會及支那暗殺團人。朱述堂被捕,龍親自審詢,卒被殺害,朱赴刑場時,沿途演說革命真理,聞者傷之。述堂被捕後,其家人恐再遭搜尋,獲有證據,不利於述堂,乃將所存檔案盡毀之,支那暗殺團所僅餘的檔案,也就失存於世了
所幸日後有團員發表了兩篇文章,使這暗殺團的秘密活動,不致於完全失傳於世。一篇是團員李熙斌寫的《記同盟會中之一個暗殺團》。另一篇題名為《暗殺團在廣東光復前夕的活動》,作者是團員鄭彼岸與何博,何博是由團員梁倚神,高劍父生前向其口述得來的資料。
劉思復:一說劉師復。1884年出生於中山石岐,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開始學做炸彈。1906年,多次遭遇失敗後的南方同盟會總部,已經風流星散,只有劉思復主持的支那暗殺團在擔當“最後一點火種”的角色。1907年6月11日,劉師復趕赴廣州,準備與李準赴總督衙門參謁時截擊。不料出門時發生爆炸,左手五指全廢並被捕入獄。1909年恢復自由後,發起組織了“無政府共產主義同志社”在全國許多地方設立分會,一時頗具聲勢。1915年3月27日,年僅31歲的劉師復得肺病逝世於杭州。
陳炯明:1878年出生於廣東海豐。1898年中秀才。1906年就讀於廣東法政學堂,1908年畢業。1909年任廣東咨議局議員。1910年參加廣州新軍起義联絡工作。1911年5月,與馬育航、鍾秀南等一同宣誓加入支那暗殺團。廣東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副都督,旋代都督。1913年經孫中山、黃興等勸促,於7月18日宣布廣東獨立討袁,失敗後逃往香港轉赴新加坡。1922年4月拒絕前往梧州與孫中山面商北伐問題,退居惠州,於6月16日發動武裝叛亂,炮轟總統府和粵秀樓。1923年1月被滇、桂、粵聯軍組成的西路討賊軍擊敗,率部退守東江。1925年革命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其所部叛軍後避居香港。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
林冠慈:1883年出生於廣東歸善。早年在家鄉務農,稍長赴廣州,在基督教會福音船上學習駕駛,信奉基督教。時民族革命思想日甚,受其影響加入同盟會,以光復中華為志向。1910年加入劉思復、謝英伯等在香港組織的支那暗殺團。次年8月初主動請為執行員,易名冠慈,赴廣州謀炸兩廣總督張岐鳴及水師提督李準。8月9日、11日,兩次謀炸張、李皆未成。13日在雙門底(現政為漢民路)怕興製衣店炸傷李準,衛隊死傷十餘人,自己也當場犧牲。
陳敬岳:1870年出生於廣東嘉應(今梅州),在馬來亞加入同盟會。幼年求學,不事章句,尤鄙科舉業。1903年赴海外遍歷南洋各島,設帳授徒,向學生灌輸“漢賊不除,滿清不覆;滿清不覆,中國不強。”嗣後加入“中和堂”,繼又參加同盟會,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參加廣州“三·二九起義”,1911年4月廣州起義失敗後,回到香港,加入支那暗殺團。8月13日,得知李準由水師公所進城,林冠慈與陳敬岳兩人伺水師提督李準從廣州南門外的水師公所(在今北京南路)入城途中,投以炸彈,傷李準腰部,林冠慈當場中彈犧牲,陳敬岳行至育賢坊時,被巡警逮捕。被捕入獄,同年11月7日初廣州光復前夕,被清吏李世賢殺害。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