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前運動

支前運動

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之後,解放區廣大農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到1948年秋,在一億人口的解放區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係。廣大農民在政治和經濟上翻身以後,政治覺悟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在“參軍保田”的口號下,大批青壯年農民潮水般湧入人民軍隊。各地農民不僅將糧食、被服等送上前線,而且組成運輸隊、擔架隊、破路隊等隨軍組織,擔負戰地勤務。他們還廣泛建立與加強民兵組織,配合解放軍作戰。三年中,晉冀魯豫解放區參軍農民累計達148萬人;山東解放區先後有59萬青年參軍,還有700萬民工隨軍征戰。人民解放戰爭獲得了取之不盡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基本信息

運動背景

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之後,解放區廣大農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到1948年秋,在一億人口的解放區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係。廣大農民在政治和經濟上翻身以後,政治覺悟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在“參軍保田”的口號下,大批青壯年農民潮水般湧入人民軍隊。各地農民不僅將糧食、被服等送上前線,而且組成運輸隊、擔架隊、破路隊等隨軍組織,擔負戰地勤務。他們還廣泛建立與加強民兵組織,配合解放軍作戰。

運動經過

廣大支前民眾依靠人力和相當落後的工具,用肩挑、車推、驢馱、船運等方法,將大量的糧食、彈藥等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將傷病員送到後方救治。在四平、蘇中、魯南、孟良崮、濟南等戰役中,人民民眾全力支援前線,有力保證了人民軍隊的節節勝利。特別是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人民民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展現了一幅宏偉壯觀的人民戰爭畫卷。
據不完全統計,遼瀋戰役中,東北各地和熱河共動員民工183萬人,擔架13.7萬副,大車12.9萬餘輛,搶修公路2185公里,架設橋樑383座,籌集運送糧食5500萬公斤。
在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歷時也最長,達56天。前線將士加上隨軍民工達150多萬人,每天需要消耗糧食、馬料350萬斤到500萬斤。在氣勢恢宏的淮海決戰前線和廣大後方,各解放區人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其規模之巨大,任務之浩繁,動員人力物力之眾多,為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淮海戰役支前工作最動人的場面,是幾百萬推著小車運送糧食的民工大軍。據統計:淮海戰役中,華東、中原、冀魯豫、華中四個解放區前後共出動民工543萬人。當人民解放軍在陳官莊地區圍困杜聿明集團時,前方戰事一度平靜,後方運輸線上卻是一片繁忙景象。在各解放區通往前線的十幾條運輸線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戰爭奇觀。後方人民的全力支援,為解放軍奪取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強的後盾。
平津戰役發起時,遼瀋戰役剛剛結束,淮海戰役正在進行。東北解放區人民完成了遼瀋戰役巨大的支前任務,緊接著又投入了平津前線的支前熱潮。而華北解放區人民在支援平津前線同時,還擔負著淮海戰役和太原戰役的支前任務。東北、華北解放區人民,為支援人民解放戰爭,從人力、物力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運動統計

據統計,三大戰役共動員支前民工880餘萬人次,人民民眾出動支前的大小車輛141萬輛,擔架36萬餘副,牲畜260餘萬頭,糧食4.25億公斤。在千里運輸線上,奔流著一支亘古罕見的支前大軍,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忍著風雪饑寒,依靠人力和落後的工具,翻山越嶺,破冰渡河,譜寫著一曲人民戰爭的動人凱歌,湧現出許多感人事跡和無數的英雄模範。

運動意義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民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援,有力地保證了戰略決戰的勝利,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