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食中樞

攝食中樞

攝食中樞位於下丘腦腹外側核,破壞此中樞動物出現食慾喪失,拒食。人體依靠飽食中樞和攝食中樞保持平衡飲食,控制食慾。

簡介

攝食中樞位置示意圖攝食中樞位置示意圖
控制食慾的中樞在下丘腦,其與大腦皮層有廣泛的聯繫。在下丘腦有兩個調節攝食的中樞,一個是飽食中樞satiety center),在腹內側核,動物實驗破壞此中樞,出現食慾亢進、食量增加。另一個是攝食中樞(feedingcenter),在腹外側核,破壞此中樞動物出現食慾喪失、拒食。這兩個中樞相互調節,以控制攝食 。

工作原理

當攝食中樞發揮作用時,就會產生“血糖減少”和“胃的收縮”。動脈血中的血糖在吸收消化食物時會增加,爾後會隨之時間最終恢復到與靜脈血中的量大致相同。當動脈血處於此種低血糖狀態時,就會成為一種刺激,傳達至下視丘與神經(迷走神經),下視丘的攝食中樞受到刺激,即產生一種空腹感。另一方面,傳達到神經的刺激,會促使胃部收縮,而胃的狀態又由別的神經傳達到腦,將刺激送至攝食中樞。
攝取食物會使動脈血的血糖增加,這樣的刺激會使下視丘的飽腹中樞產生作用,減少胃部收縮,於是造成食慾減退。當食慾控制產生紊亂,而攝食中樞的功能占優勢時,就會產生飲食過度的現象,結果造成肥胖。
此外,大部分的人在日常中也會有精神作用引起的食慾,就是肚子雖然不餓,但看到美味的食物就忍不住的相吃,因為攝食中樞未必在空腹時才發揮作用,視覺、嗅覺、味覺的記憶也是關鍵 。

功能

損毀攝食中樞後,動物長期不能自發進食,即使身旁放有食物,也拒絕食用,最終可以餓死。與此相反,在同一水平刺激下丘腦內側區,尤其是刺激含腹內側核的部分(飽食中樞),則導致動物引起飽感、拒食;損毀此區域後,動物產生對食物貪婪而難以滿足的食慾,食物攝入量可比正常多2~3倍,因而逐漸肥胖。

套用微電極分別插入動物的攝食中樞及飽中樞區域內,記錄它們的神經元放電活動情況,發現動物在飢餓時,攝食中樞區域神經元放電頻率增多,而飽中樞區域神經元放電頻率較少;靜脈注入葡萄糖後,則攝食中樞區域神經元放電頻率減少,而飽中樞區域神經元放電頻率增多。說明攝食中樞與飽中樞的神經元活動具有相互制約的關係,而且這些神經元對血糖水平敏感。

戒菸後肥胖源自該中樞的激活

戒菸後肥胖源自攝食中樞的激活戒菸後肥胖源自攝食中樞的激活
飢餓感幾乎是所有戒菸者都會遇到的戒斷反應,這是因為菸鹼尼古丁本身具有抑制大腦攝食中樞的作用,所以戒菸後,大腦攝食中樞“復甦”,同時戒菸後味蕾更敏感,吃東西更香,食慾增強,嘴饞能吃了就是戒菸後發胖的主要原因。

對健康的人來說,好胃口必不可少,戒菸後能吃應該看做是對健康有益的。不過,值得戒菸者注意的是,體重增加是有標準的,一旦過量無節制進食導致體重超標,則會給健康帶來危害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