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態革魨

擬態革魨

擬態革魨(Aluterus scriptus)又稱掃把魚、長尾革單棘魨,屬魨形目、單棘魨科、革魨屬,為一類生活於珊瑚礁區的熱帶海水魚類。擬態革魨分布於中國南部沿海至澳大利亞東部海域,其外部形態利於擬態,可在海草茂密的地區隱蔽自己。掠食小型獵物及礁石上的的有機物碎屑、珊瑚蟲、蠕蟲等。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信息

簡介

擬態革魨擬態革魨
擬態革魨(學名:Aluterusscriptus),又稱長尾革單棘魨,是輻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到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南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域等,屬於暖水性魚類。其常生活於在熱帶海區的海藻間覓食。擬態革魨分布於全球溫帶熱帶海域。適應水深2-80公尺。擬態革魨原本生活在氣候溫暖的海域。近年來,由於地球溫暖化而出現北上的跡象。

體態特徵

擬態革魨擬態革魨

本魚體型較其他單棘魨瘦長,呈橢圓形,頭高約略等魚體高,成魚體色以暗灰色為底,身上散布著許多黑色小斑點集許多不規則的藍紋;尾鰭長且末端呈圓弧形,背鰭兩個,第二背鰭棘退化埋於皮下,背鰭鰭條45-47枚、臀鰭鰭條46-49枚。幼魚體色則以金黃色為底,身上有許多橘色塊斑,其上並有許多小黑斑,尾鰭上亦有些小黑斑。身體粗糙,被小鱗片,體長可達100公分。

習性

擬態革魨棲息在礁湖或向海礁坡上,幼魚常在開放海域有漂浮物的地方發現,偶而也看到成魚;多單獨行動。

幼魚有時候會靜止的倒立在海底,屬雜食性。

注意事項

擬態革魨的內臟有劇毒,其毒性超過河豚50倍以上。不可食用。如果攝取擬態革魨的毒素,將可能出現劇痛、呼吸困難、麻痹以及痙攣等症狀,重症患者可能在十個小時到幾天內死亡。

它們游泳速度很慢,在水族箱中經常頭向下靜止不動,但實際上,這種魚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非常喜歡啄食其它魚的眼睛。特別是750px以上的個體,它們常悄悄地靠近某條魚,然後突然發起攻擊,將對方的眼球啄出來吃掉。所以在飼養中,不可以和一些游泳速度慢的觀賞魚飼養在一起。如果它們體形夠大,也喜歡自己捕捉小魚,小蝦吃,因此也不能和小型魚混養在一起。多數情況下,人們把它們成群飼養在一個水族箱中,欣賞它們擬態的奇趣表現。

飼養方法

一般在觀賞魚貿易中的個體多為15-500px的幼魚,超過1000px的個體,捕撈商會直接賣給海洋館,從沒有在民間市場上出現過。它們是非常好飼養的觀賞魚,只要能提供凍鮮餌料就可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生長。幼年的時候它們身上具有許多黑點和藍色條紋,當成長到750px以上後,這些條紋和很點逐漸變淺,在人工環境中更大的個體身上的花色可能完全消失。當掃把魚受到威脅的時候,它們會將體色調節得很深,而且展開巨大的尾巴,形態很像有高粱節捆綁成的笤帚,因此得名掃把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