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之鄉

tea gmen gton

簡介

在將樂,擂茶是普通人家即興製作出來的飲料。
顧名思義,擂茶得用器具來“擂”。它的主要器具就是擂持和擂缽。擂持為一根2尺長的棍子,一般用茶樹枝或白蛇藤製作而成(屬於可食雜木),講究的話,可在擂持上端刻環溝繫繩懸掛,下端則刨圓便於擂轉;而擂缽是當地的一種特製陶盆,其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其粗糙程度是為了擂茶過程中增加摩擦力),呈倒圓台狀。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採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等等,不下十餘種。經洗淨、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而大量製備,常年取用……

擂茶做法

添料

等茶葉基本上被擂成了粉末,阿娟也開始“中場休息”,接她活的是她的大嫂。本次工序是將白芝麻及橘皮倒進擂缽與基本擂好的茶粉混合。據說,加入芝麻後擂茶的營養保健功效將更顯著,所以當地人都把這道工序稱為“錦上添花”。
將樂人在基本配料的基礎上,還根據季節變化和客人的口味靈活調整配方:例如冬春一般加生薑、肉桂用以溫通經脈、通陽化氣、祛濕驅寒。夏天可加魚腥草藿香及當地一種稱為“鳳尾草”的草藥,製成防暑擂茶,或加金銀花、荷葉淡竹葉薄荷等製成清涼解毒擂茶。秋天可加貢菊或杭白菊。對於喜歡喝香茶的人,可將芝麻炒過(或一部分炒過)再擂,亦可加入炒花生米、炒黃豆等。“聽說用黑芝麻打擂茶,美容養顏的效果更好。”

細擂

客家人的傳統中,“細擂”這一環節往往是賓客和主人輪流動手擂茶,每個人都可以一展自己的擂茶技藝,所以這一環節也被稱為“各顯身手”。於是,我們這些從沒有擂過茶的人,也都輪流上場體驗一把……
在“細擂”到配料足夠細時,阿娟媽沖入大量熱開水。據說,此時開水的水溫很有些講究,溫度不能太高,也不可太低。水溫太高易造成混合物的蛋白質過快凝固,衝出的擂茶清淡而不成乳狀;水溫太低則沖不熟擂茶,喝的時候不但不香,而且有生草味。“一般水溫控制在90攝氏度左右,衝出的擂茶才能'水乳交融’。”阿娟說。
至此,粗加工的擂茶工序已告完成。剩下的還有細加工,即“過篩”,其目的是濾去茶渣。阿娟取過“撈瓢”,把缽里茶渣過濾完畢,把那些乳白色的茶液斟到茶碗裡,並按照長幼順序依次敬奉給客人,整個擂茶的流程才算大功告成。

喊茶

擂茶製作完畢,親朋好友圍在桌子上喝著熱氣騰騰的擂茶。此時,一些瓜果茶點,加上天南地北的聊天,是擂茶這種動手勞作後快樂的延伸。
在將樂,喊人喝擂茶被稱為“喊擂茶”。在當地,這很有點兒規矩:四時八節喊過節茶,平日裡喊互酬茶,有喜事的喊喜茶,請人幫忙的喊答謝茶。喊擂茶喊得最火熱的時候還數八月中旬。這時節考上大學中專的、招工了的、畢了業的都喊擂茶,重點請老師,去喊的人汗流浹背,那誠摯的神情,真有點“茶不醉人人自醉”的風情……

將樂擂茶謠

月光仔、月嬤嬤,喊你下來食擂茶。擂茶噴噴香,配老薑老薑辣,配莙薘。莙薘鹹,配菠菱。菠菱嗆,配莧素梗。莧素梗里通彤彤紅,楊梅樹上掛燈籠、掛燈籠。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答禮
客家常年居住在深山僻壤地帶,客人較少,但每逢有客人到來,不管什麼時候,也不管走進哪一家,主人都會立即取出"茶米",泡一杯濃茶敬上。客家人稱茶葉為"茶米",將茶與米等同看待,說明他們對茶的重視程度。客家人一則自己飲茶成癖,二則以茶待客成俗。來客進門先敬茶,品嘗一番後才開始拉家常或談正經事。
客家人喜住土樓,群體觀念特強,一家有事,鄰里都會伸手幫忙,仿佛是自家的事似的。各家各戶之間禮尚往來,親密無間。他們又極文明,凡被接受幫忙的,或被祝賀的,戶主總要尋找一個適當的機會,邀請有關人員到家裡來,請他們喝茶,並作為一種答禮。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客家答禮茶文化。喜慶答禮則是通過客家特有的"擂茶"形式來表達。
每逢來客,客家人必先泡一杯濃茶敬客,這是敬客。答禮請茶則不是這樣,有他特殊的習俗,是客家特有的答禮茶文化。需要答禮的項目很多,諸如嬰兒滿月、老人做壽、小孩上學、子女入仕、病人康復、一場虛驚、兒子結婚、女兒出嫁,等等,都要設茶答禮。通常是以"擂茶"形式答禮,才算答厚禮。
擂茶用茶葉、生薑、大米製成。製作很講究,先將3種原料放在陶製的擂缽或青石打就的擂臼中,再用山楂木或油茶木製成的擂槌,反覆搗磨成糊漿。再拌入韭菜、陳皮、番薯冬粉、粳米粉乾和適量的鹽,加水在大鍋里煮成稀粥狀。食用時,再撒上一些香料,諸如油炸花生、炒大豆、炒芝麻等。

擂茶起源

關於擂茶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常聽到的故事版本是,東漢時期的大將軍馬援帶兵途經武陵(現今湖南地區)時,隊上士兵們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當地的農戶及時提供祖上相傳數代的除瘟良方:取生茶、生薑、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狀後以開水沖食。故事的結果是士兵們茶到病除,擂茶也由此流傳開來。

擂茶文化交流會

將樂擂茶與台灣擂茶同出一源,均屬於客家擂茶系列。擂茶文化可以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紐帶,對於增強台灣同胞對兩岸民族同根、文化同源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增進客家鄉親的聯誼,促進兩岸民眾的進一步往來和交流具有積極的作用。
1992年8月,舉辦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擂茶節”,400多名海內外嘉賓出席了擂茶盛會,擂茶文化影響深遠。2006年起舉辦每年一度的擂茶風情展演大賽。
近年來,將樂縣高度重視相關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2006年之後,該縣每年都舉辦一屆擂茶風情展演大賽。

最大的擂茶缽

福建省將樂縣最大的擂缽銅雕2008年6月1日,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 “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榮譽稱號。
該擂茶缽最大口徑:11.8米高:3.98米座落於福建省將樂縣日照東門廣場,由杭州金星銅工程有限公司朱炳仁設計,福建鴻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捐建,福建省將樂縣人民政府監製,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建造完成。2008年6月頒證:
The Biggest Tea Mortar (Issued in Jun,2008)
The biggest diameter: 11.8m height: 3.98m
The tea mortar was located at Rizhao Dongmen Square, Jiangle County, Fujian. It was designed by Zhu Binren of Hangzhou Jinxingtong Project Company and contributed by Fujian Hongtu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mpany and supervis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gle County, Fujian. It was constructed from November 2005 to November 2007.
NO:020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