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探測儀

摩爾探測儀

摩爾探測儀,一種探測半徑超過100米,可穿越牆壁、貨櫃乃至冰層,準確定位數十種爆炸物、毒品乃至人體;它不需要任何電源,僅靠使用者行走時產生的人體靜電即可工作——摩爾探測儀,08年中國奧運期間警方普遍以每套28萬元人民幣價格購入的高科技探測裝置。目前該裝置生產公司Quadro因涉嫌欺詐在英國被起訴,於當地時間4月23日被英國法庭裁定犯有欺詐罪。

基本信息

由來

細節圖細節圖
1996年,美國有一家叫Quadro的公司,聲稱可以提供一種僅使用同一晶片就可以探測各種分子的“高科技裝置”,價格從$395到$8000不等。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檢查了這種裝置,發現這種裝置由一個中空的盒子和一根天線組成,晶片由兩片塑膠夾一片紙組成,成本大約2美元。後來因為FBI的介入,美國聯邦地方法院禁止了Quadro公司製造和出售這種裝置。
後來,Quadro公司的副總羅伊從美國跑到英國,繼續賣這種高科技裝置,並將其改名為“Mole(摩爾)”。資料顯示,這個羅伊即為麥考密克的公司人員。從公開報導來看,摩爾探測器功能之強大令人吃驚———探測半徑超過100米,可穿越牆壁、貨櫃乃至冰層,準確定位數十種爆炸物、毒品乃至人體;它不需要任何電源,僅靠使用者行走時產生的“人體靜電”即可工作。

工作原理

摩爾探測儀官方所宣稱的原理:
在摩爾探測器的售賣網站,是這樣介紹其工作原理的:每種物質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結構,就好比人類的DNA一樣,這就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有其本身的“特徵”。摩爾就是根據物質的分子結構,賦予物質一個“特徵”,並且將這些“特徵”固化到主機的記憶卡中。這樣,摩爾即可對附近區域中所有具有類似“特徵”的物質進行定位。這是利用了分子共振、人體靜電和超低頻傳導技術等原理。

科學論證

華南理工大學物理系教授全宏俊說“我不能理解這樣的工作原理,最難以置信的是探測器竟不需要電源,而人體產生的靜電十分微弱。”至於此類探測器以“記錄分子特徵”來實施探測的工作原理,方舟子在2009年就曾說過“沒有哪個學科有這個理論,也根本就不會有科學家研究這個。”
更有力的駁斥來自國際著名反偽科學人士詹姆斯·蘭迪——他以百萬美元懸賞:任何人能通過雙方認可的實驗,證明超自然現象的存在,就可獲得100萬美元的獎勵。並同時邀請生產商參加百萬美元挑戰,但至今無人回應。

檢測

摩爾探測儀摩爾探測儀
2002年1月29日,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對摩爾探測器進行了雙盲測驗。由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與公安部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安防產品信息》,在2006年第2期的“海外安防”欄目里,以《對摩爾(Mole)可程式探測系統的雙盲現場評估》為題,翻譯刊登了聖地亞國家實驗室這一評估報告。
根據這份報告,實驗室的測試過程如下:4個箱子分布在室內不同角落,其中一個藏有炸藥,共進行兩階段實驗。第一階段是“基線測試”。測試人員隨機放置爆炸物,並將位置告訴操作員,操作員使用摩爾探測器進行20次探測,結果定位100%準確;第二階段是“雙盲測試”。在雙方均不知道炸藥位置的情況下,操作員用摩爾探測器進行20次探測,結果僅有6次成功。在統計學意義上,這並不比隨機查找的結果好。
國防科大湖南省公安廳聯合發布的論文《摩爾探測器性能測試研究》中,也得出了“測試表明摩爾探測器的探測成功率非常低,不能證明摩爾探測器具有炸藥探測功能”的結論。

在中國

於04年引入中國
摩爾探測儀早在2004年就已涉足中國,由於多種原因未能造成一定的市場影響。
於08年大規模普及於中國,首先大規模引進的是重慶,在2007年,重慶“從英國進口3000多支探測器將陸續裝備執法人員”。而大面積普及則在2008年。公安部2008年曾大批購買“摩爾探測器”用於奧運會、春運等安保工作,每套探測器採購單價普遍為28萬元人民幣。在一篇《科技點亮奧運之火北京奧運會9大科技看點》的官方新聞稿中,官方稱“北京奧運會有‘嗅覺靈敏’的摩爾探測儀保駕護航”。
摩爾探測儀“戰功屢屢”
在搜尋引擎輸入“摩爾探測器”,可找到數百條相關新聞,大都講述這種探測器在全國各地的赫赫戰功:青島警方用它查出50多萬響土鞭炮,西安警方用它搜出600多件非法煙花爆竹,福州警方用它在酒吧里揪出6名癮君子,湖南警方用它在雪峰山隧道查出12噸炸藥,重慶警方用它在火車站抓住身藏冰毒的嫌犯……
當前,仍可發現2013年1月中國多地警方使用英國進口的摩爾探測器神奇破案的新聞。例如中國北方網2013年1月4日的報導說:“元旦過後,春節腳步臨近,非法製造、運輸、儲存煙花爆竹的高峰也將來到,公安大港分局率先在本市發起整治煙花爆竹專項行動,今年民警查控民爆用品多了一個新式武器—來自英國的摩爾探測儀。”
可笑的是,天津政法綜治網2010年就刊文《摩爾探測器騙局曝光全記錄》,可直到2013年1月4日,天津警方還很自豪的宣布《民警查控民爆用品添置新武器——摩爾探測儀》,“治安支隊民警老王說,有了這件‘寶貝’,民警查繳煙花爆竹變得手到擒來。”

實為假

摩爾探測儀摩爾探測儀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3年4月23日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1995年就發出警告說,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檢查發現,一種名為QuadroTracker的炸彈探測器完全是假貨,美國各政府機構不得使用。中國網民稱,這個假探測器製造公司的副總裁羅伊從美國跑到英國,繼續出售他的這種高科技裝置,並將其探測器改名叫摩爾探測器。網上資料顯示,羅伊為麥考密克公司人員。BBC發現,摩爾探測器(GT200)和ADE651等同為假探測器。
如果說摩爾探測器是偽科學,報章里那些“戰果”又是怎么得來呢?很多國外網友給出的解釋是“念動動作”,這個心理學概念是指“人在大腦里想像運動,軀體也不由自主地產生微弱運動”的現象。按照這種解釋,摩爾探測器也許根本無用,只是操作員在直覺上覺得某個方向“有問題”,產生“念動動作”,指針就指往相應方向;操作員準確的直覺,成就了摩爾探測器的“赫赫戰果”。有這種可能性嗎?在此領域頗有造詣的心理學家、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主任朱建軍表示,這在理論上確有可能發生。
報導稱,伊拉克政府耗資8500萬美元購買了大批麥考密克公司的假探測器,供包括英軍把守的公路檢查站使用,導致英軍和伊拉克軍民嚴重死傷,引起人們懷疑。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新聞之夜”2010年1月就揭露說,麥考密克發明的所謂炸彈探測器,不過是基於他從美國用20美元一個買來的高爾夫球尋找器,他把這些尋找器改頭換面後售價4萬美元一隻,大批出售到伊拉克、喬治亞、沙特、尼日中國等20個國家。

賄賂當道

假冒的炸彈探測器最早引起注意是在2009年,當時伊拉克發生的一系列爆炸中,這種設備並未起到阻止作用。隨著死亡人數的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這種設備是假的。伊拉克總理努里·馬利基也開始下令調查,為什麼安全部門進口了6000件該類產品。
麥考密克表示,在伊拉克政府支付給他的4900萬英鎊中,他僅拿到了780萬英鎊。而採購了大量假冒炸彈探測器的伊拉克內務部長官,如今因涉嫌受賄面臨指控。這就可以理解,這種低級騙術是怎樣“騙過”一些國家(大部分清廉指數不高)的防爆專家,並堂而皇之的登上政府採購目錄了。
值得注意的是,摩爾探測器在09年時已經被各國媒體頻繁曝光,其中美國和歐洲還做出過權威的鑑定,為何在這之後,中國依然引進這種產品而絲毫沒發現問題,直到這次英國商人被起訴呢?
明明這種探測器沒有作用,而且已經屢次被揭露,但我們看到的卻都是它如何“立功”的信息,可見對安保效果的評估“報喜不報憂”,宣傳取代實際,監督體系形同虛設。
同時,安保資金的充足和去向不透明,也給這樣的假冒炸彈探測儀留下了市場。08年奧運會,用於安保的預算超過3億美金,但是最後花了多少以及去向,至今未公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