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蹟、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拉爾卡納縣城南20公里處,距喀拉蚩約500公里,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遊勝地。它是1921年至1922年間,考古學家在印度河幹流的沙丘上發現的一個大約建於4500年前青銅時代的古城遺址。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史前被毀滅的印度古城

所屬國:巴基斯坦

英文名: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

摩亨約.達路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拉爾卡納縣城南20公里處,距喀拉蚩約500公里,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城市遺址之一。這座遺址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古代印度歷史的看法,從此,印度河河谷文明被公認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之一,並與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提並論。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印度次大陸文明的曙光,究竟從何時開端?在20世紀以前,人們一直是從印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時算起。這是因為雅利安人到達印度後,留下了關於他們活動的文字記錄,從此,印度次大陸開始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學者們稱這一時代為“吠陀時代”。 《吠陀》是印度最早的文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吠陀本集》從公元前1000年之前就已口頭流傳,婆羅門教徒把它一代又一代傳誦。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印度人發明了文字後,《吠陀本集》才得以書寫下來。

可是,當人們讀到印度的《吠陀本集》時,又常常發現,雅利安人初侵印度河流域後,曾與原始居民進行過無數次劇烈的戰鬥,並摧毀了他們的許多城堡。那么,人們不由聯想到,在雅利安人到達次大陸之前,這裡一定有過居民、城堡和高度發達的文化。可是,這種文化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么被毀滅的,為什麼被毀滅?

歷史的謎團吸引著考古學家的腳步。

1856年,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河谷鋪設軌道時,在屬於現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村附近發現了一些燒制精良的古代磚塊,隨後又發現了一些凍石刻制的印章,印章上刻有各種動物和一些陌生的文字元號。雖然當時有人意識到這是一項重大的發現,但有關部門並未立即著手組織發掘。

1922年,一支由約翰.馬歇爾率領的考古隊在印度河谷下游一個名叫摩亨約.達路的土丘挖掘一座佛塔的廢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發現挖掘出的一些古代石雕遠比佛教的時代更為古老。經過十年的挖掘,一座被塵土掩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破土而出。這時人們才想到,這裡與哈拉帕發現的遺物屬於同一類型、同一文化的物品,便將其稱之為哈拉帕——摩亨約.達路文明,或曰印度河谷文明,並開始發掘哈拉帕古城的遺址。

考古學家在印度河谷地區共發現了5座古代城市,其中最大的兩座是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的摩亨約。達路和位於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這兩個城市每座約有居民5萬多人,其他三個城市人口略少。

最使挖掘者們震驚的是,這兩座古城實在是太古老了,它們最初的建設始於公元前 2500 年,幾乎像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樣古老,比人們原來所了解的古印度文明向前推進了整整1000年。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不但城市的年代異常古老,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兩座城市在建造之前,似乎就已經作了非常細緻的設計。不論是公共建築、住宅、街道、商業區還是倉庫,都規劃得極有條理。

摩亨約.達路可謂上古時代城市設計的最佳典範,整座城市布局合理、規範,極端重視條理、秩序和計畫,頗具現代化城市特徵。每個城市都分為幾個區,每個區都有牆圍繞著。全城是四方格線設計的整齊街道,寬闊的街道呈棋盤式布局向四面伸延。兩條南北向和三條東西向大路縱橫交錯,四周築有城牆、塔樓、壕溝,均用燒制磚石砌成。人們居住的房屋設計風格基本相同,均是中間有天井的四合院結構。樓梯直接通往樓上或屋頂,窗戶上裝有活動的木格窗。

在摩亨約.達路城西面,有座高高的土堆,形狀與眾不同。這本來是一處巨大的用磚搭起來的平台,這個平台長366米,寬183米,高12米。儘管它的實際用途人們至今無法弄清,但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它似乎是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不是為百姓日常生活而建造。它旁邊有一座深達12米的蓄水池,是用泥磚和灰泥仔細修建。現在,人們一般將這座建築稱為“大浴室”,猜測它可能是用來舉行宗教的沐浴儀式的。與大浴室毗鄰的是一座更為奇怪的建築,人們現在把它稱為糧倉,但事實上,這只是考古學家們的一種揣測。這座建築只剩下一排排相隔很近的方形建築群,裡面有著狹窄的通道以利於空氣流通。平台的另外一端的第三個建築是一座大型的方形會堂,成排的柱子將屋頂撐起,因為這樣的設計適合大批民眾的聚集,所以現在被人們稱為會館。

哈拉帕古城比摩亨約.達路略小,但城市總面積也達85萬平方米。該城雄偉的磚牆高達15米,像一座堅固的堡壘。哈拉帕最宏大的建築就是他們的港口,似乎這是個貿易發達的商業城市。城內有巨大的穀倉,還有作坊和勞動者居住的宿舍。據估計,這些宿舍可以容納數百名僱工和奴隸居住。

難以令人置信的是,這兩個古老的城市裡的居民可能是古代最講究衛生的民族,他們在城市的各處都鋪設了下水管道並挖掘了排水渠,其公共衛生設施、洗浴和講究潔淨的程度令現代人驚訝不已,居民每戶每家都設有浴室和便所。他們不僅有著可與現代城市媲美的地下排水系統,且全城到處都是水井,共用的街井、私宅用的屋井比比皆是。寬10 米的大道兩旁均有完整的下水道設備,能匯集各路雨水和污水,考古學家還在哈拉帕城出土了一段上有高約1.5米弓形頂的下水管道。另外,這裡不但有公用的垃圾道排放垃圾,每戶住宅也都有特製的垃圾滑運道,直接與地下的下水道相接。這種健全的公用衛生設施,就連當代許多不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城市也望塵莫及。

通過對遺址的挖掘,人們還發現,當時的手工藝人已掌握相當高的手工技巧。他們不但是技藝嫻熟的陶製工人,製作出大量的精細陶器,還製作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商品,如金屬工具和武器,用貝殼做成的鐲子,用珠子串成的項鍊。有些精緻的項鍊其製作技術極為複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比如,一條長長的光玉髓(一種類似石英的紅色寶石)項鍊大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在這裡還發現了一些精製的銅質天平,以及眾多象牙和彩色小石塊製成的砝碼,說明他們已有一套完善的計量制度。 這裡出土的文物塑像最多的是公牛,也有用牛拉車的陶俑,說明這裡的人們已懂得駕馭牲畜並使用車輛。

在這兩座城市遺址中也發現了一些陶製或石刻的人像,他們的服飾比較獨特,似乎與後來的印度民族服飾並不完全一致。

考古人員在這兩座城市發現許多凍石刻制的印章。據推測,好像當時的每個家庭都可能有自己的印章。印章上的圖案大多是公牛、犀牛、大象、水牛、羚羊、獨角獸等一些動物,圖案的上方是一種陌生而獨特的文字,行文似是由右至左。考古學家還相繼發現了上百處碑刻,以及在一些陶器、銅器和用石頭、貝殼或者象牙做成的物品上,都可以看到一些簡短的文字。古文字學家們研究了這種文字,發現它是用四百多個不同的符號來代表音節和完整的詞。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區的早期文字有些也是音節和單詞的複雜組合,但沒有與哈拉帕的這種文字有聯繫的。這種文字與人們所熟知的古印度梵文完全不同,與世界上的其他文字也都不一致,至今還沒有得到破譯。

更讓考古學家們困惑的是,有著高度文明的這兩座城市,在興旺發達了幾個世紀之後,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卻突然消亡了。從此,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之光熄滅了。直到五百多年後,即公元前1500年左右,另一種文明——雅利安文明才在印度重新興起。

與此相關的是,儘管印度是個文化淵源悠久的古國,但在古印度的所有典籍和傳記,包括最古老的《吠陀本集》之中,都從來沒有提到過這兩座城市和它的文明。有些學者認為,這隻有一個解釋,就是這兩座城市的文化在這些典籍的撰寫之前很久就已經不存在了。

那么,這兩座城市究竟是誰創造的,為什麼突然消亡,印度歷史為什麼在此處發生了“斷裂”?這是世人不能不關心的問題。

考古學家們通過對這兩座城市的多年考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有人認為,印度河河水孕育出來的文明,是依賴於河岸居民不斷的抗洪才發展壯大,可能是一次地震引發了印度河的洪水泛濫,導致城市毀滅。但洪水可以毀滅一座城市,卻不大可能毀滅由五座城市和眾多村鎮組成的一種文明。因此這種看法不夠令人信服。

更廣泛的一種看法認為是外族入侵的結果,具體地說就是雅利安人入侵,造成了印度河文明的衰落。持此說法的學者是根據有跡象表明摩亨約.達路曾遭到巨大的破壞。在這座城市的街道和房屋中,人們挖掘出不少集中死亡的男女老少的遺骨,這些人有的還帶著手鐲、戒指和串環,顯然是突然死亡的。因此這種看法一度流傳甚廣。但歷史有明確記載雅利安人到達印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而這兩座城市毀滅是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這裡有500年的差距。也就是說,在雅利安人到達的500年前,這兩座城市已遭到放棄。而對摩亨約。達路居民的突然死亡,也有不同的解釋。

近年來,英國學者捷文鮑爾特和義大利學者欽吉又提出了與上述說法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們推測這兩座古城之所以突然銷聲匿跡,是一次原因不明的史前核爆炸造成的。這種觀點雖然有些聳人聽聞,卻在印度的古代文獻中確實找到了某些相應的記載。

其實,在此之前,有些考古學家就已經注意到,這兩座古城都曾遭到過嚴重的破壞,特別是摩亨約.達路,從挖掘的現場來看,全城居民幾乎死於同一天,因此被稱之為“死亡之丘”。這顯然是遇到了某種不可抵抗的災難。而在該城遺址的中心,有一塊十分明顯的爆炸點,約一平方公里內的所有建築物皆化為烏有。而在距爆炸中心較遠處,人們卻挖到許多屍體骨架。有人認為這極像一次核爆炸後的痕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自從哈拉帕和摩亨約.達路重見天日以來,很快引起各國歷史學家的注意。

當年富庶繁榮、盛極一時的城市,現在僅剩下一片片磚瓦殘跡和數不清的謎團。如果人們能夠破譯出這些神秘的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千古之謎也許就能大白於天下,但如何破解這些文字,卻仍然沒有一點線索。至今無人能說清它毀滅的真正原因。雖然對這兩座城市的考古挖掘工作還在進行,但這一帶地下水的上漲又妨礙了考古學家們的工作,古城的原始地基

現在低於地下水位6米多,這道難題的解決對考古學家來說,已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