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
哈拉帕(Harappa)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中心,位於沙西瓦爾(Sahiwal,距拉哈爾約250公里)西南35公里處,也是印度河流域古文明遺址中發現最早的。哈拉帕考古遺址發現於1920-1921年,規模比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蹟要大,但是地上部分在修建拉哈爾和木爾坦之間的鐵路時被破壞。幸免於難的一些公墓則向世人揭示了當時豐富多彩的文化。
哈拉帕發掘出的古物與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蹟的很相似,像是公元前2000年至1700年時的摩亨佐達羅古城的姊妹城。這裡以農業和貿易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這裡是最早發現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但從規模和條件來說都比不上摩亨佐達羅。位於拉合爾西南186公里處的哈拉帕遺址,需要騎沙希華牛(Sahiwal)才能到達。哈拉帕位於Ravi河畔,於1920-1921年間發現。但之前這裡一直被用作採石場,很多建築很早被挖掘出來,因此現在處於很差的狀態。
從哈拉帕發掘的陵墓中發現,許多墓主人都戴著指環、滑石珠鏈、腳鐲和手鐲。墓裡面滿是銅鏡、銻棒、輕薄的湯勺、以及不同形狀大小的容器與水壺。一些女性屍骨上還戴有小珠串成的腳鐲和鑲嵌著珍貴寶石的束腰。
在哈拉帕甚至出土了一些前哈拉帕文化的文物,它們與果德迪吉(Kot Diji)出土的文物就極為相似。在博物館展出的出土文物包括:赤陶玩偶、競技者、珠寶、動物雕像、銅器和銅雕。
歷史的謎團吸引著考古學家的腳步。

發現經過

1856年,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河谷鋪設軌道時,在屬於現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村附近發現了一些燒制精良的古代磚塊,隨後又發現了一些凍石刻制的印章,印章上刻有各種動物和一些陌生的文字元號。雖然當時有人意識到這是一項重大的發現,但有關部門並未立即著手組織發掘。

1922年,一支由約翰馬歇爾率領的考古隊在印度河谷下游一個名叫摩亨約。達路的土丘挖掘一座佛塔的廢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發現挖掘出的一些古代石雕遠比佛教的時代更為古老。經過十年的挖掘,一座被塵土掩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破土而出。這時人們才想到,這裡與哈拉帕發現的遺物屬於同一類型、同一文化的物品,便將其稱之為哈拉帕——摩亨約。達路文明,或曰印度河谷文明,並開始發掘哈拉帕古城的遺址。

考古學家在印度河谷地區共發現了5座古代城市,其中最大的兩座是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的摩亨約。達路和位於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這兩個城市每座約有居民5萬多人,其他三個城市人口略少。

最使挖掘者們震驚的是,這兩座古城實在是太古老了,它們最初的建設始於公元前 2500 年,幾乎像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樣古老,比人們原來所了解的古印度文明向前推進了整整1000年。

五千年前的印度哈拉帕城

哈拉帕(Harappa)被考古學界稱為長眠之城。

公元前2600年開始,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勃興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境內,與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但向來我們對印度古文明的了解最少。

考古人員從深埋地底許久的印度河城市廢墟中,挖出許多裝飾、貿易和儀式用的手工製品。經仔細考察,科學家已經重建出當時老練工匠的製造技術,考古學家從他們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尋找線索,終於為這個滅絕的文明,勾勒出更翔實的面貌。

哈拉帕全盛時期,占地超過150公頃,城內有供飲用的水井,棋盤式街道上建著多層樓房,房舍配有沐浴區、廁所、污水處理系統。這個遺址也首度顯示,當時的人已會在陶器上草草寫上抽象符號(即象形文字)。

最新的研究顯示,這些符號中有些在日後正式的印度字母表中保留了下來,和公元前約3500年刻在陶器、泥版上的美索不達米亞語符號以及公元前約3200年刻在陶器、泥版上的埃及語符號,幾乎一樣古老。

公元前2800年至2600年間,哈拉帕成為繁榮的經濟中心。考古學家還發現牛和人形的小雕像,雕像身上被塗上像紡織品的裝飾,這顯示當時紡織品的產量逐漸增長,且穿衣備受重視,不僅是為了它的功能,也為了炫耀。

據最新的證據,人類最早的玻璃就是哈拉帕生產的玻璃串珠,出現於公元前1700年左右,比埃及的玻璃製造早了約200年。而制鐵技術也是在這個期間問世,且這項新技術擴及北印度河流域和恆河地區。安納托力亞和西亞的民族也在這時期熔鐵,但古印度、古巴基斯坦的製造技術是當地獨自發展出來的,與西方無關。

哈拉帕等遺址的古文明面紗,正逐漸被揭開。

摘自香港《文匯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