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著旗子的街道

1905年,杜飛見到了馬蒂斯的油畫《奢華、寧靜與快樂》,為之大受震動。 1906年,杜飛畫了幾幅表現其家鄉國慶慶典場面的畫。 在這裡,他把旗子的色塊當成了畫面重要的構成要素。

基本信息

【名稱】掛著旗子的街道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1906年
【作者】杜飛
【規格】80x65.8厘米
【屬地】巴黎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簡介】
杜飛 (Raoul Dufy,1877—1953)是一位受馬蒂斯影響而轉人野獸派行列的畫家。他的畫風格清新,色調鮮明,慣以一種速寫式的筆法,以細粹的線條和筆觸,以及明亮、淡薄的顏色,來表現活潑、歡快的圖像。
杜飛生於法國最迷人的城市之一勒阿弗爾。父親是一家小金屬公司的會計。杜飛十四歲時就離開中學,到家鄉的一家公司當職員。他酷愛繪畫,從1892年起,他不顧父親的反對,每晚八點鐘下班以後,便去市立美術學校上夜校。1900年,他獲得每年1200法郎的獎學金而來到巴黎美術學院學畫。1901年,他以一幅題為《勒阿弗爾黃昏》的作品人選法國藝術家沙龍。他起初十分迷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風,追隨莫奈、畢沙羅、梵谷及塞尚的風格,後來他轉向了色彩強烈的野獸主義追求。1909年以後,他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往往在白色底子上薄薄地塗上明快的色彩,再以簡潔的線條勾畫物象輪廓。他的畫,優雅纖秀,輕鬆愉快。在他畫上,幾乎找不到醜陋的東西。他的表現手法,雖然趨於寫實和具象,但是卻富有東方情調,充滿裝飾意味。
1905年,杜飛見到了馬蒂斯的油畫《奢華、寧靜與快樂》,為之大受震動。他說:“在這幅畫前,我懂得了全部繪畫的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來的神奇想像力,印象派現實主義失去了對我的魅力。”於是,他不再崇拜印象主義,轉而熱衷於野獸派風格的繪畫實驗。他以明亮的色彩和裝飾性的筆調,去畫那些熱鬧的街道和舞會場面,成為野獸派畫家中重要的一員。
1906年,杜飛畫了幾幅表現其家鄉國慶慶典場面的畫。這些作品與其說是出於愛國的動機,不如說更是出於對藝術形式表現的追求。《掛著旗子的街道,勒阿弗爾》便是其中的代表。在這裡,他把旗子的色塊當成了畫面重要的構成要素。那一面面由紅、白、藍的條塊所組成的法國國旗,既加強了街景的華美與節慶氣氛,同時又在畫面上產生抽象的幾何圖案意味。在這幅畫中,那些似乎被誇大了好幾倍的旗子,占據著很大的面積;而下部那些人物形象,則看上去是那樣矮小,與旗子形成鮮朋的對照。杜飛對於舊日現實主義的幻覺表現毫無興趣,他顯然感到沒有必要確切地表現那一面面旗子是如何掛在兩邊的房屋之上。這些旗子似乎是透明的,在左下角的旗子上我們可看見兩個人物清楚地映透出來。令人稱奇的是,該畫雖然採用野獸派的大色塊平塗,但色彩效果卻並沒有節日的那種熱烈感,而全畫的基調也是如此。畫面的白色並不真那么白,而是被輕淡的灰色所減弱,這使全畫具有某種莊嚴感。這幅面,其實是畫家在乎面上進行的幾何構成實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