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期權

不過,基於掛牌期權及權證條款上的不同,其買賣策略亦稍有不同。 此外,香港期權市場上可買賣的相關股份,選擇種類亦不及權證市場多。 舉例說,部分大型股票無論是期權或權證都有相關產品,但一些上市不久的股份或非一線股份,權證市場上的選擇則會較多。

掛牌期權簡介

掛牌期權又稱上市期權,是世界上最早的股票類衍生品之一,1973年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創造和啟動,成為第一家在有組織的市場上開始交易標準化的、掛牌期權的美國交易所。掛牌期權出現後,大量的期權交易策略在市場中湧現。雖然各種各樣的交易技巧對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投資者需要清楚的是:這些專業的交易策略更適合於對期權有深刻了解的專業的投資者。
在全國交易所交易的看跌期權看漲期權,都是掛牌期權。掛牌期權的定約價和契約到期日是固定的。
所謂期權,是指未來某一時間對交易標的(股票外匯期貨債券)買賣權力。

掛牌期權的投資

掛牌期權與權證的基本運作原理是相同的,而香港的掛牌期權亦有認購及認沽,不同的是,它比權證多一種投資方法,那就是長倉及短倉──即買入認購及認沽期權,或沽出認購及認沽期權。而在衍生權證市場上,投資者則只能單方面買入認購權證認沽權證,不能作沽空。因此,在策略配合上有所不同。
如投資者看好後市走勢,可考慮買入認購期權,但若只希望收取期權金,則亦可選擇沽出認沽期權;相反的,在看淡時,則可以選擇買入認沽期權或沽出認購期權;而權證市場則只可以執行單方面策略,在看好時買認購權證,看淡時買認沽權證。
不過,基於掛牌期權及權證條款上的不同,其買賣策略亦稍有不同。香港的掛牌期權買賣差價較闊,而流通量亦不及權證市場,所以,通常在買賣策略上,當投資者做最壞打算或避免買賣差價過闊時,都會選擇持有期權至到期;相反,權證市場則由於發行人競爭激烈,買賣差價較窄及流通量充足,故投資者可採取較短線策略,甚至可單日買賣數次。
此外,香港期權市場上可買賣的相關股份,選擇種類亦不及權證市場多。舉例說,部分大型股票無論是期權或權證都有相關產品,但一些上市不久的股份或非一線股份,權證市場上的選擇則會較多。因此,投資策略亦有所不同,主要區別在於:當看好某正股,如滙豐,假如兩個市場都有相關產品,投資者可先留意有哪些滙豐期權或權證可供選擇,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條款。
舉例說,若滙豐期權較滙豐權證便宜,看似前者較划算,但投資者應先考慮清楚本身打算持有多久,再作選擇。假設只擬短線持有,能否迅速轉手便關係重大,因此,買賣差價及流通量便顯得很重要,權證較期權更能配合這方面需要;而若擬持有至到期日,買賣差價及流通量相對重要性較低,投資者便應比較兩者的價格及其他條款,在該等情況下,滙豐期權便可能較適合。因此,即使在某些情況下期權的引伸波幅較權證便宜,但若須考慮買賣差價及流通量能否配合的話,投資者可能要另做打算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