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平窪村

掌平窪村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掌平窪村位於新泰市東部,龍廷鎮北,九頂鳳凰山腳下。西距泰山90公里,三面環山,風景怡人,鄉情純樸。明洪武初年建村,因村子四面環山,中間窪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掌平窪村轄6個自然村,分別為:南溝、西莊、北嶺、沙平子、廬山頭、東莊。全村398戶,1219人,隸屬山東省新泰市龍廷鎮。林果面積1200畝,主要盛產杏梅、油杏、大櫻桃、李子等,是個典型的林果專業村。去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山東省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今年又被列為全國500家旅遊扶貧村之一。 近幾年來,該村利用林果資源優勢,打造集賞花、採摘、觀老井、吃農飯為一體的鄉村特色旅遊,吸引越來越多的遊人慕名來該村賞花、採摘、觀光、吃農家飯。在杏梅花開季節,每天遊人達四、五千人。 2014年村兩委註冊成立了掌平窪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上爭取多方籌措資金投資200萬元,整修環山路五公里,進山門牌、公廁、路標、休閒廣場、桌椅、垃圾箱等基礎設施,修繕了螺旋井,完成了15家農家樂改櫥、改廁工程,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水平。今年投資200萬元,建停車場一處,解決了停車難問題,建大寨文化館一處,讓遊客感受大寨精神文化。返租螺旋井周圍18位農戶老屋石房,按照外土內洋、一戶一個特色的標準進行修繕裝飾,建成吃住、農家生產、生活勞動體驗一體的休閒養生福地。 2018年11月,獲得中國生態文化協會“2018年全國生態文化村”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村情介紹

掌平窪村 掌平窪村

昔日的掌平窪村,,是一個靠天等雨吃飯村。1977年之前,村里沒有一處水源。村民們靠天吃飯,由於可耕地大都在山樑之上,土地貧瘠,十年有七、八年欠收,就連人畜用水也要到十幾里以外的村去挑。村民生活極其貧困,在一個半多世紀裡,掌平窪村沒有一個富裕家庭。村民們的收入除了地里以外,就靠山上的雜果換點錢以補口糧之不足。每當杏、柿子成熟的季節,村民們就靠肩挑人扛,把杏、柿子運到博山、萊蕪等地,換來一點可憐的血汗錢。村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面對著具有美麗傳說的“九頂鳳凰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期間村里人口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日益減少。

掌平窪村 掌平窪村

20世紀60年代前,由於土地脊薄,糧食得不到好收成,村里人年年種地,年年糧食不夠吃。70年代後,特別是通過“學大寨”運動,廣大民眾積極回響,奮戰幾個冬春,把本村的山坡荒地進行改造整修,建成了順嶺勢的梯形大寨田,使薄地變成米糧川。從此,不僅有糧食吃,每年還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公糧,1967年3月,在村黨支部書記韓慎元的帶領下,掌平窪人,在九頂鳳凰山腳下打螺旋井一眼,徹底結束了掌平窪村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掌平窪村插上經濟騰飛的翅膀,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關心支持下,個體私經濟迅猛發展,到2006年已發展到個體經濟30多戶。不少村民從事飯店、小吃部、炸油條、賣豆腐、攤煎餅、蒸饃饃、打火燒等買賣,也有的村民,在街上擺起了水果、蔬菜、衣料、生活必需品經銷部等攤點,村民的個人收入迅速提高。村民李 峰,就是這個群體的典型代表,憑藉掌平窪杏梅基地開發和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投資30萬元,建起了本村第一家農家樂--杏梅園酒家 。他的拿手菜,龍廷草雞、 柴雞、糖治魚、八寶魚蝦、草雞蛋 、苦瓜片以及掌平窪野菜、野味等佳肴,遊客百吃不厭,流連忘返。個人年經濟收入在10萬元以上。

掌平窪村 掌平窪村

值得驕傲的是掌平窪村還出了一位精明能幹,勤政務實的好書記劉方軍,200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他思想解放,視野開闊,幹事創業勁頭大,他和兩委成員,立足服務村民,以村集體領辦杏梅專業合作社為抓手,投資70多萬元,修建了一條寬5米、長十多華里的水泥環山路,極大方便了掌平窪村民的生產生活。為了更好地發展杏梅產業,劉方軍書記還做了三件事:一是興修水利,在集體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劉方軍背著媳婦,從家裡拿出10萬元錢,自己動手,在半山腰新建集雨窖86個。現在,村里已建成集雨窖248座,每個集雨窖里都蓄滿了水,從根本上解決了缺水難題。二是組織技術人員,在杏梅培育方面實行規劃、育苗、栽植、管護“四統一”。邀請省農科院等單位專家到村里授課,使生產的果品優質率達90%以上。2010年,杏梅被評為新泰市十大名優農產品。2012年,杏梅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合作社。2013年9月,杏梅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三是建市場,為提高果品價格,村里與杏梅專業合作社聯手籌措資金,投資5萬元建起掌平窪杏梅批發市場;投資15萬元新建冷庫一座;並組織銷售人員聯繫客戶。杏梅成熟後,統一管理、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打開了銷路,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多萬元。

與此同時,劉方軍書記,還通過最佳化土地流轉、統一提供優質服務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進行推動,逐步將掌平窪村的杏梅,做成了帶動村民致富的支柱產業,現“杏梅”產業,已成為掌平窪村,遠近聞名的形象名片。目前全村已發展杏梅面積1100畝,2015年全村實現杏梅銷售收入142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4390元。

去年,掌平窪村兩委又利用本村林果資源優勢,打造集賞花、採摘、觀螺旋井、吃農飯為一體的鄉村特色旅遊,吸引越來越多的遊人慕名來該村賞花、採摘、觀光、吃農家飯。與此同時,註冊成立了掌平窪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上爭取,多方籌措資金投資200萬元,整修環山路五公里,進山門牌、公廁、路標、休閒廣場、桌椅、垃圾箱等基礎設施,修繕了螺旋井,完成了15家農家樂改櫥、改廁工程,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水平。今年又投資200萬元,建停車場一處,解決了停車難問題,建大寨文化館一處,讓遊客感受大寨精神文化。返租螺旋井周圍18位農戶老屋石房,按照外土內洋、一戶一個特色的標準進行修繕裝飾,建成了吃住、農家生產、生活勞動體驗一體的休閒養生福地。

村名由來

掌平窪村,地處九頂鳳凰山腳下,明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樹老鴰窩遷此,據家譜、碑文記載,最初遷入該村的是楊、陳兩姓,其他姓氏逐步入遷,目前該村,已發展到劉、韓、楊、陳、王、李、鄭、曹等17個姓氏,因村子四面環山,中間窪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

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掌平窪村屬龍廷區管轄;1941年10月,龍廷區劃入新蒙縣,掌平窪村歸新蒙縣管轄。1941年10月,龍廷劃入新蒙縣,掌平窪村歸新蒙縣管轄。1943年8月重歸新泰縣,歸新泰縣管轄。1944年7月劃入蒙陰縣,掌平窪村歸蒙陰縣管轄。1945年10月復歸新泰縣,歸新泰縣管轄。1958年3月撤區並鄉,掌平窪村屬龍廷鄉;同年10月,鄉改公社,掌平窪村隸屬龍廷人民公社【期間,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為“東風人民公社”,1979年復名龍廷】;1985年10月撤處並鄉,掌平窪屬龍廷鄉;2001年1月岙陰鄉與龍廷鎮合併,掌平窪隸屬不變,屬龍廷鎮管轄至今。

螺旋井

田茂泉攝 田茂泉攝

螺旋井,坐落在九頂鳳凰山腳下,始建於1967年 ,完工1977年。井體為直壁式螺旋形砌石結構 。昔日的掌平窪,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缺水村。每遇乾旱年份,村民吃水都要跑到十幾里路以外的村去擔水,村裡的老少爺們為吃水犯愁、犯難。

1967年3月,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韓慎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找水源,請專家,最後由縣水利局專家張道文敲定在此開挖螺旋井。當時正逢十年動亂,村集體沒有公共積累。怎么辦?支部書記韓慎元同志,提出了自製土法炸藥,自製錘釺等工具的建議,並發出了“寧願少活20年,也要拿下螺旋井,讓老少爺們吃上水”的豪邁誓言。

歷時十年,掌平窪人在村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先後投資2萬多元,用工25萬餘個,開挖土石 3 萬立方,砌石 2萬立方米,使用錘釺 300公斤,開挖出了井口直徑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該井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掌平窪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人畜吃水,果樹良田灌溉的問題,被村民稱之為"生命井"、"幸福井"。

螺旋井,是上個世紀掌平窪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創造的一大奇蹟,它結束了掌平窪村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此井是掌平窪人刻在九頂鳳凰山腳下的一座豐碑,是掌平窪人的精神傳家寶.。

特別是近幾年來,掌平窪人,不斷賦予螺旋井精神新的內涵,將中華民的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譜寫出“美麗、漂亮、幸福的掌平窪”創業新篇章,實現了掌平窪由山區貧困村,向現代、生態、文明、鄉村旅遊村的跨越。掌平窪人在建設這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中,鍛造出了氣壯山河的"螺旋井精神"。該井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是掌平窪的村魂,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螺旋井的修建孕育了偉大的"螺旋井"精神,它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2011年12月23日,時任新泰市委書記張宏偉在掌平窪調研時,對螺旋井精神進行了集中的概括:"為了村民,依靠村民是螺旋井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螺旋井精神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螺旋井精神的具體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螺旋井精神的有力保障。

" 螺旋井精神,是掌平窪人偉大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這種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掌平窪人去戰勝各種困難,創造人間新的奇蹟。

鳳凰山傳說

作家田茂泉站在九頂鳳凰山上觀景 作家田茂泉站在九頂鳳凰山上觀景

九頂鳳凰山,位於掌平窪村西,主峰海拔 580米,山體俊俏,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山石,在新泰周圍,九頂鳳凰山,一直有“九頂風景以壯麗”著稱和美譽。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大地上有一對鳳凰,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 其中,鳳住在掌平窪村西山上,凰住在百里以外的泰山上。據說這對鳳凰,開始和睦相處,後來因爭高低鬧了矛盾,雙方互不服氣。為了證明誰是老大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搏鬥中各自都傷了元氣,但叫人苦惱的是,鬥了三天三夜也沒有分出個勝負。

一日,雲遊到此的神仙呂洞賓,看著這對鳳凰打鬥不分勝負,實在著急。於是,出了就一個騷主意,呂洞賓說:你倆別鬥了,最簡單的辦法,是你倆個誰能把自己坐落的山,一夜之間叫它提升到比另外一個山高,誰就是老大。於是,這對鳳凰各展神通,兩座山呼啦呼啦的開始往上拔高起來。

天亮了,住在村西山上的鳳,一看傻眼了。它的咒語念錯了,村西的山及附近的8個山頭雖然一起長了一些,但都不高。而住在泰山上的凰卻把泰山一下子拔高到1545米。住在村西山上的鳳這才意識到自己徹底失敗了,後來凰比較大度,為了安慰鳳,棄泰山不住,嫁給了鳳在此地住下來了。九頂鳳凰山由此而得名。

景區推介

田茂泉拍攝 田茂泉拍攝

九頂鳳凰山風景區,位於國家級園林城市新泰城東6公里的龍廷鎮掌平窪村,緊鄰京滬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總區域面積2.6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大地上有一對鳳凰,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 其中,鳳住在掌平窪村西山上,凰住在百里以外的泰山上。據說這對鳳凰,開始和睦相處,後來因爭高低鬧了矛盾,雙方互不服氣。為了證明誰是老大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搏鬥中各自都傷了元氣,但叫人苦惱的是,鬥了三天三夜也沒有分出個勝負。 一日,雲遊到此的神仙呂洞賓,看著這對鳳凰打鬥不分勝負,實在著急。於是,出了就一個騷主意,呂洞賓說:你倆別鬥了,最簡單的辦法,是你倆個誰能把自己坐落的山,一夜之間叫它提升到比另外一個山高,誰就是老大。於是,這對鳳凰各展神通,兩座山呼啦呼啦的開始往上拔高起來。

天亮了,住在村西山上的鳳,一看傻眼了。它的咒語念錯了,村西的山及附近的8個山頭雖然一起長了一些,但都不高。而住在泰山上的凰卻把泰山一下子拔高到1545米。住在村西山上的鳳這才意識到自己徹底失敗了,後來凰比較大度,為了安慰鳳,棄泰山不住,嫁給了鳳在此地住下來了。九頂鳳凰山由此而得名。

九頂鳳凰山,與著名的沂蒙72崮之一的旋崮山對應成趣,兩山環繞,形成了晝夜溫差大,及適宜林果生產的特殊地理環境。一年四季,百果飄香,空氣清新,景色怡人,神似世外桃源,是名副其實的春賞百花夏收果,秋摘柿子冬觀山,以體驗鄉村田園生活和綠色生態採摘、觀光為主要內容的休閒農業鄉村游特色景區。

景區山巒延綿,風光綺麗、鄉情淳樸、資源豐富,主要生產杏梅、杏、柿子等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產品的新泰市杏梅生產示範基地、全國杏梅之鄉的掌平窪村,共有392戶、1209人,1223畝耕地、1500畝荒山,目前已發展杏梅面積1130畝。已有50多年人工繁育歷史的杏梅,是當地獨有的特色果品。

據說:最早是杏和李子的一種芽變,因生長在當地特殊自然環境條件下,具有獨特的營養成份和藥用價值。2001年通過了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保護審定,被列入國家級保護新品種,填補了國內林果品種空白,經技術權威人士鑑定:龍廷杏梅屬薔薇科屬梅杏種,是一個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開花結實率高、豐產性強、盛果期畝產高達4163公斤、穩產、商品性好、具有廣泛開發前景和推廣價值的珍稀地方良種。龍廷杏梅果實中大(平均單果重71.3克,最大的104克),果肉黃色半透明、較韌,有3至5天的後熟期,耐長途運輸;甜酸適口有香氣,品質極佳,是鮮食佳品,也適宜深加工;杏梅高抗多種病蟲害,常年不需化學防治,是天然綠色果品。多年來,龍廷杏梅暢銷全國各大城市還遠銷到俄羅斯的最大特點是: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活性酶、酸、甙、醇、三萜等,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及其他藥理作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純天然保健果品。

近幾年來,九頂鳳凰山風景區依託中國杏梅之鄉、板栗、蘋果、柿子、蜜桃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等品牌,大力挖掘以春有杏花、李花,桃花,杏梅花,山巔山坳,村里村外,雲蒸霞蔚,如夢如幻,如入仙境的賞花游,夏有紅彤彤的櫻桃、蜜桃、李子和黃澄澄的凱特杏、珍珠油杏和杏梅;秋有紫紅的板栗、瑪瑙紅的山棗、大棗,柿子等採摘游,冬有峭壁攀岩、石林、石洞探險游等“土野青、獨專精”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

景區掌平窪村地處沂蒙革命老區,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周邊26處市級以上紅色革命遺址,每年吸引數萬民眾來這裡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是新泰市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山腳下最南端的自然村口,有一眼當地村民賴以生存的大口井,名叫螺旋井,始建於1967年 ,完工1977年。井體為直壁式螺旋形砌石結構 。 1967年3月,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韓慎元,找水源,請專家,最後由縣水利局專家張道文敲定在此開挖螺旋井。

歷時十年,掌平窪人在村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先後投資2萬多元,用工25萬餘個,開挖土石 3 萬立方,砌石 2萬立方米,使用錘釺 300公斤,開挖出了井口直徑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該井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掌平窪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人畜吃水,果樹良田灌溉的問題,被村民稱之為"生命井"、"幸福井"。

景區積極規範、壯大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的規模,鼓勵當地農民民眾投身到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中來,大力發展以龍廷莪子雞、紅毛山羊等獨具特色風味的農家飲食,形成了“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乾農家活、享農家樂、購農家物”的鄉村田園體驗游,帶動當地柴雞、山羊等畜牧養殖業發展,並申報了2家星級農家樂,不僅豐富了景區的旅遊項目,也帶動了地方經濟成長。

歷任支部書記

任職時間:1939年3月--1958年12月楊在沂

任職時間:1959年1月--1978年1月韓慎元

任職時間:1978年2月--1982年9月王玉`臣

任職時間:1982年10月--2007年9月劉少增

任職時間:2007年10月--至今 劉方軍

歷任主任

任職時間:1952年--1956年楊在元

任職時間:1956年--1958年 牛光合

任職時間:1958年--1967年劉吉儀

任職時間:1967年--1976年崔加義

任職時間:1976年--1982年 劉少增

任職時間:1982年--1984年 陳洪坤

任職時間:1984年--1995年 曹成禮

任職時間:1995年--2004年 楊西明

任職時間:2004年--2007年 杜 林

任職時間:2007年--2010年

任職時間:2010年5月--至今 楊西明

特色產業

田茂泉攝 田茂泉攝

掌平窪杏梅基地, 位於九頂鳳凰山下,山巒延綿,風光綺麗、鄉情淳樸、資源豐富,是新泰市杏梅生產示範基地。現已發展杏梅面積1130畝,苗圃地16畝,從業果農536人。全村杏梅年總產量605萬斤。

該杏梅為“龍廷杏梅”品種,是1996年在新泰市龍廷鎮掌平窪村九頂鳳凰山上發現的珍稀野生變異的新樹種。其特性與李、杏相似,人為繁育栽培性狀穩定。樹皮灰白色,多分枝,外圍新梢陽面紅色,葉橢圓形,花白色,雄蕊30個,雌蕊高於雄蕊。果實近球形,果頂平滑,縫合線淺,兩側對稱,果實大,平均單果重71.3克,最大110克;果面無粉無毛光滑有光澤,向陽面顏色鮮紅;果肉黃色半透明、較韌,有3—5天后熟期。香味濃,鮮食甜酸可口。適於生長在背風向陽肥沃的沙質壤土。該品種7月初成熟,果實球形,成熟時金黃色、光亮、果肉較硬,呈半透明狀。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及多種有機酸、酶、醇等。

經省內技術權威鑑定:“杏梅屬薔薇科屬梅杏種,是一個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開花結實率高、豐產性強(盛果期畝產高達4163公斤)、穩產、早實、商品性好、具有廣泛開發前景和推廣價值的珍稀地方良種,所研究的其早實豐產技術已達國內先進水平”。 該品種甜酸適口有香氣,品質極佳,是鮮食佳品,也適宜深加工;杏梅高抗多種病蟲害,常年不需化學防治,是天然綠色果品。成熟期七月上中旬,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活性酶、酸、甙、醇、三萜等,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及其他藥理作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純天然保健果品。2000年建成萬畝杏梅基地,年產500萬公斤。產品主要銷往青島、天津、上海及東北三省,出口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2001年被國家林業總局授於植物新品種保護權,2002年在國家工商局註冊了“龍廷”牌商標,同年獲得山東省農業廳無公害生產認證,2010年被評為新泰十大名優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