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損

yì sǔn ㄧˋ ㄙㄨㄣˇ
挹損(挹損) 
(1).減少;縮小。《管子·輕重乙》:“國貧而用不足,請以平價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損焉。”《漢書·谷永杜鄴傳贊》:“及 欽 欲挹損 鳳 權,而 鄴 附會 音商 。永陳三七之戒,斯為忠焉。”
(2).貶抑。《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明史·宦官傳二·馮保》:“ 保 屬 居正 草帝罪己手詔,令頒示閣臣。詞過挹損,帝年已十八,覽之內慚。”
(3).謙遜。 漢 蔡邕 《和熹鄧後謚》:“允恭挹損,密勿在勤。”《三國志·魏志·文昭甄皇后傳》“ 文帝 納後於 鄴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後寵愈隆而彌自挹損。” 宋 葉適 《北村記》:“﹝公﹞既以天趣得真樂,而又能挹損其言,不自誇擅,可謂賢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