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花[鳳仙花]

鳳仙花[鳳仙花]

鳳仙花,別名:指甲花,急性子,鳳仙透骨草,拉丁文名:Impatiens balsamina L.牻牛兒苗目、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花卉, 全株分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因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花。鳳仙花的身體有根、莖、葉子、花、果實和種子六個部分。花顏色多樣,有粉紅,大紅,紫色,粉紫等多種顏色,花瓣或者葉子搗碎,用樹葉包在指甲上,能染上鮮艷的紅色,非常漂亮,很受女孩子的喜愛。 民間常用其花及葉染指甲。莖及種子入藥。莖有祛風濕、活血、止痛之效,用於治風濕性關節痛、屈伸不利;種子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用於治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閉經。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鳳仙花圖版 鳳仙花圖版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莖粗壯,肉質,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無毛或幼時被疏柔毛,基部直徑可達8毫米,具多數纖維狀根,下部節常膨大。

葉互生,最下部葉有時對生;葉片披針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12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向基部常有數對無柄的黑色腺體,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側脈4-7對;葉柄長1-3厘米,上面有淺溝,兩側具數對具柄的腺體。

鳳仙花 鳳仙花

花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無總花梗,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單瓣或重瓣;花梗長2-2.5厘米,密被柔毛;苞片線形,位於花梗的基部;側生萼片2,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唇瓣深舟狀,長13-19毫米,寬4-8毫米,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長1-2.5厘米內彎的距;旗瓣圓形,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長23-3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形,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葯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密被柔毛。蒴果寬紡錘形,長10-20毫米:兩端尖,密被柔毛。

種子

種子多數,圓球形,直徑1.5-3毫米,黑褐色。花期7-10月。  

鳳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灑金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種顏色的花瓣。

生長習性

鳳仙花 鳳仙花

鳳仙花性喜陽光,怕濕,耐熱不耐寒。喜向陽的地勢和疏鬆肥沃的土壤,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  

鳳仙花生存力強,適應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蟲害。如果氣溫高、濕度大,出現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靈可濕性粉800倍液噴灑防治。如發生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防治。鳳仙花主要蟲害是紅天蛾,其幼蟲會啃食鳳仙葉片。如發現有此蟲害,可人工捕捉滅除。

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印度。中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為常見的觀賞花卉。   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藥材主產於江蘇、浙江、河北、安徽等地。

植物種類

頂頭鳳仙:別名攔頭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花頂生主莖或分枝頂端。花大,重瓣。分枝擴張,形成叢株。

矮生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植株較矮,株高20-30厘米。

龍爪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側枝蜿蜒,水平延伸。

1.

頂頭鳳仙:別名攔頭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花頂生主莖或分枝頂端。花大,重瓣。分枝擴張,形成叢株。

2.

矮生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植株較矮,株高20-30厘米。

3.

龍爪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側枝蜿蜒,水平延伸。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

以根、莖、花及種子入藥。

鳳仙花 鳳仙花

中藥名:根:鳳仙根。莖:鳳仙透骨草。花:鳳仙花。種子:急性子。

採收加工

根:秋季採挖根部,洗淨,鮮用或曬乾。

莖:夏秋間植株生長茂盛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葉及花果,洗淨,曬乾。

花:夏、秋季開花時採收,鮮用或陰、烘乾。

種子:8-9月當蒴果由綠轉黃時,要及時分批採摘,否則果實過熟就會將種子彈射出去,造成損失。將蒴果脫粒,篩去果皮雜質,即得藥材急性子。

功能主治

鳳仙花是著名中藥。花入藥,可活血消脹,治跌打損傷。花外搽可治鵝掌瘋,又能除狐臭;種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活血通經,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主風濕肢體痿廢;腰脅疼痛;婦女閉腹痛;產後瘀血未盡;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白帶;鵝掌風;灰指甲。活血通經,祛風止痛,外用解毒。用於閉經,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性關節炎,癰癤疔瘡,蛇咬傷,手癬。  

性溫、味微苦,有小毒。有軟堅、消積之效,用於治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活血行瘀、主治婦女閉經。  

民間常用其花及葉染指甲。莖及種子入藥。莖稱“鳳仙透骨草”,有祛風濕、活血、止痛之效,用於治風濕性關節痛、屈伸不利;種子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用於治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閉經。  

選方

①治風濕臥床不起: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湯洗浴,每日二、三次。內服獨活寄生湯。(《扶壽精方》)  

鳳仙花 鳳仙花

②治腰脅引痛不可忍者:鳳仙花,研餅,曬乾,為末,空心每酒服三錢。(《綱目》)  

③治跌扑傷損筋骨,並血脈不行:鳳仙花三兩,當歸尾二兩,浸酒飲。(《蘭台集》)  

④治骨折疼痛異常,不能動手術投接,可先服本酒藥止痛:乾鳳仙花一錢(鮮者三錢),泡酒,內服一小時後,患處麻木,便可投骨。(《貴州民間方藥集》)  

⑤治蛇傷:鳳仙花,擂酒服。(《綱目》)  

⑥治百日咳,嘔血,咯血:鮮鳳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許燉服更佳。(《閩東本草》)  

⑦治白帶:鳳仙花五錢(或根一兩),墨魚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⑧治鵝掌風:鮮風仙花外擦。(《上海常用中草藥》)  

⑨治灰指甲:白鳳仙花搗爛外敷。(《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

鳳仙花 鳳仙花

花含各種花色甙(Anthocyanins),由此分得矢車菊素(Cyanidin)、飛燕草素(Delphinidin)、蹄紋天竺素(Pelargonidin)、錦葵花素(Malvi-din)。又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以及一種萘醌成分(可能是指甲花醌Lawsone)。  

根含矢車菊素苷(cyanidinmono-glycoside),指甲花醌(lawsone),2-甲氧基-1,4-奈醌(2-methoxy-1,4-naphthoquinone)。莖含山柰酚-3-葡萄糖苷(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etin-3-glucoside),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苷(pelargonidim-3-gluccoide),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等。

花:抗過敏,抑菌。種子: 抗生育,抗菌,抗過敏。

對癬菌作用:鳳仙花的鮮花汁,對紅色表皮癬菌,堇色毛癬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專夫曼高爾夫表皮癬菌均有抑制作用。

對細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1.

對癬菌作用:鳳仙花的鮮花汁,對紅色表皮癬菌,堇色毛癬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專夫曼高爾夫表皮癬菌均有抑制作用。

2.

對細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禁忌

孕婦忌服。

全草在南方地區作透骨草用。

鳳仙花含有促癌物質!促癌物質不直接揮發,但會滲入土壤,長期食用種植在該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險。

鳳仙花的草酸鈣較多,在煮過後會消失,不建議生吃,尤其有風濕症、關節炎、痛風、胃酸過多症、腎結石等病人不可多食此物,要做藥用也必須嚴格遵照醫囑。

1.

孕婦忌服。

2.

全草在南方地區作透骨草用。

3.

鳳仙花含有促癌物質!促癌物質不直接揮發,但會滲入土壤,長期食用種植在該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險。

4.

鳳仙花的草酸鈣較多,在煮過後會消失,不建議生吃,尤其有風濕症、關節炎、痛風、胃酸過多症、腎結石等病人不可多食此物,要做藥用也必須嚴格遵照醫囑。

觀賞價值

我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為常見的觀賞花卉。  

鳳仙花如鶴頂、似彩鳳,姿態優美,嫵媚悅人。香艷的紅色鳳仙和嬌嫩的碧色鳳仙都是早晨開放,是欣賞鳳仙花的最佳時機。鳳仙花因其花色、品種極為豐富,是美化花壇、花境的常用材料,可叢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養。  

食用價值

鳳仙花在中國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人們煮肉、燉魚時,放入數粒鳳仙花種子,肉易爛、骨易酥,別具風味。

鳳仙花嫩葉可焯水後可加油鹽涼拌食用。

使用價值

染色作用

在印度、中東等地稱為HENAA海娜,其本身帶有天然紅棕色素,中東人很早就種植這種植物,用它的汁液來染指甲和修飾自己。據記載,埃及豔后就是利用指甲花來染頭髮的。著名的印度身體彩繪,也是用它來染色的。  

驅蛇作用

據新聞報導: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專家重慶自然博物館黃永昭研究員介紹,鳳仙花還能驅蛇。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種子繁殖

鳳仙花 鳳仙花

繁殖培育鳳仙花用種子繁殖。3~9進行播種,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這樣6月上、中旬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  

1、選地與整地:以陽光充足、土質濕潤、肥沃、疏鬆及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施基肥、整地做畦,南方做高畦,北方做平畦,畦寬1.2米。  

2、播種方法:種子細小,壽命較長,在室溫下貯藏3年其發芽率仍達79.7%。直播,南方3月份,北方4月份。行距35厘米,開1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後稍加鎮壓,隨後澆水。播後保持土壤濕潤,溫度25℃左右時約5天開始出苗。每667平方米用種量500克。

1.間苗 苗高5~10厘米時間苗,將細小、纖弱、過密的苗間去,並按20厘米株距定苗。合理密植,可以優質高產。  

3、育苗:種子撒播在培養土上,輕加覆土約0.3公分,5~6天后發芽,真葉3~4片即可定植於花盆或花壇,株距30公分。  

4、花期控制:如果要使花期推遲,可在7月初播種。也可採用摘心的方法,同時摘除早開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斷擴大,每15~20天追肥1次。9月以後形成更多的花蕾,使它們在國慶節開花。  

5、中耕除草:出苗後防止雜草爭奪水分,應適時鬆土除草。天旱時及時澆水。1年中耕除草2~3次。  

6、追肥:苗高30~40厘米時,可把莖下部的老葉去掉,摘去頂尖,促其多分枝。此時,每667平方米施餅肥40千克,可順行開溝,把肥料撒入溝內,覆土,澆水。高溫多雨季節注意排水。  

病蟲防治

1、白粉病

【症狀】該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蔓延至嫩莖、花、果。感病的葉片最初在葉表面上出現零星不規則狀的白色粉塊,隨著病害的發展,葉面逐漸布滿白色粉層。初秋,在白粉層中形成黃色小圓點,後逐漸色變深呈黑褐色。病葉後期變枯黃、扭曲。  

(圖)鳳仙花 (圖)鳳仙花

【病原及發病規律】病原為單絲殼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病菌在鳳仙花的病殘體和種於內越冬,翌年發病期散放子囊孢子進行初次浸染。以後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複浸染。借風雨傳播。8~9月為發病盛期,氣溫高、濕度大、種植過密。通風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種植密度要適當,應有充分的通風透光條件,多施磷、鉀肥,不過量施氮肥。  

2.及時拔除病株、清除病葉並集中燒毀,減少來年浸染源。  

3.發病期間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  

2、褐斑病

鳳仙花褐斑病又稱風仙花葉斑病,在中國南北各地均有發生。  

【症狀】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面病斑初為淺黃褐色小點,後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以後中央變成淡褐色,邊緣褐色,具有不明顯的輪紋。嚴重患病的葉片上,病斑連片,導致葉片變得枯黃,直至植株死亡。  

【傳染途徑】病菌在風仙花病殘體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當環境條件適宜時,病菌借風雨飛散傳播。高溫多雨的季節,易發病。  

【防治方法】

鳳仙花喜肥沃的砂質壤土,不耐澇。因此,種植以砂質壤土為宜,以利排水;盆栽鳳仙花,雨後應及時倒盆。秋末應將病葉、病株集中銷毀,減少來年傳染源。

發病初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1.

鳳仙花喜肥沃的砂質壤土,不耐澇。因此,種植以砂質壤土為宜,以利排水;盆栽鳳仙花,雨後應及時倒盆。秋末應將病葉、病株集中銷毀,減少來年傳染源。

2.

發病初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3、立枯病

【症狀】病菌主要侵染根莖部,致病部變黑或縊縮,潮濕時其上生白色霉狀物,植株染病後,數天內即見葉萎蔫、乾枯,繼而造成整株死亡。

【傳播途徑】

主要以菌絲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殘體內越冬,土壤中的菌絲營腐生生活,不休眠。

在田間,主要靠接觸傳染,即植株的根、莖、葉接觸病土時,便會被土中的菌絲侵染,在有水膜的條件下,與病部接觸的健葉即染病。此外,種子、農具及帶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傳播蔓延。

1.

主要以菌絲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殘體內越冬,土壤中的菌絲營腐生生活,不休眠。

2.

在田間,主要靠接觸傳染,即植株的根、莖、葉接觸病土時,便會被土中的菌絲侵染,在有水膜的條件下,與病部接觸的健葉即染病。此外,種子、農具及帶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拔除病株後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多·福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4、輪紋病

鳳仙花 鳳仙花

【發病特徵】鳳仙花輪紋病危害鳳仙花葉,使葉周圍產生周緣深褐色的大型圓病斑。病斑表面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後期病斑中部變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

【傳染途徑】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越夏。分生孢子可借風雨傳播。以後的病斑上產生分孢子繼續傳播蔓延,引起再侵染。

【防治方法】常年病重區,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常用藥劑有: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

5、根結線蟲病

【為害症狀】病害學名鳳仙花根結線蟲病是南、北方普遍又嚴重的病害,主要為害根部。線蟲侵入側根或鬚根後,形成很多大小不——的癭瘤,初為黃白色,後變褐色,剖開癭瘤內生梨狀小線蟲,即雌蟲。受害植株生長緩慢,莖細株矮,葉片由上而下漸變蒼白色失綠,葉緣向背卷,皺縮枯萎,花苞黃枯或不開放。

【病原菌形態特徵】病原線蟲雌雄異形,幼蟲呈細長蠕蟲狀;雄成蟲線狀,尾端稍圓,無色透明,大小1.0~1.5×0.03~0.04毫米;雌成蟲梨形,每頭雌線蟲可產卵300~800粒,雌蟲多埋藏於寄主組織內,大小0.44~1.59×0.26~0.81毫米。

【發病特點】該蟲多在土壤5~30厘米處生存,常以卵或2齡幼蟲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病土、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傳播途徑。一般可存活1~3年,翌春條件適宜時,由埋藏在寄主根內的雌蟲,產出單細胞的卵,卵產下經幾小時形成一齡幼蟲,脫皮後孵出二齡幼蟲,離開卵塊的二齡幼蟲在土壤中移動尋找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長錐內,其分泌物刺激導管細胞膨脹,使根形成巨型細胞或蟲癭,或稱根結。在生長季節根結線蟲的幾個世代以對數增殖,發育到4齡時交尾產卵,卵在根結里孵化發育,2齡後離開卵塊,進入土中進行再侵染或越冬。在溫室或塑膠棚中單一種植幾年後,導致寄主植物抗性衰退時,根結線蟲可逐步成為優勢種。南方根結線蟲生存最適溫度25~30℃,高於40℃、低於5℃都很少活動,55℃經10分鐘致死。

【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防止有病苗的傳人、傳出,以免該病擴展、蔓延。

播種育苗或盆栽定植時,注意選用無病土。

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溫季節翻曬2~3次,司消滅大量病原線蟲。

用藥劑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環狀溝,每盆施人滴滴混劑5~10mL原液,馬上覆土壓平,熏蒸半個月後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異丙醚乳劑1000倍液,每盆施 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也可施用5%鐵滅克顆粒劑,每平方米埋藥1~3g,或澆灌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澆灌150~250mL藥液。

1.

加強檢疫,防止有病苗的傳人、傳出,以免該病擴展、蔓延。

2.

播種育苗或盆栽定植時,注意選用無病土。

3.

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溫季節翻曬2~3次,司消滅大量病原線蟲。

4.

用藥劑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環狀溝,每盆施人滴滴混劑5~10mL原液,馬上覆土壓平,熏蒸半個月後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異丙醚乳劑1000倍液,每盆施 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也可施用5%鐵滅克顆粒劑,每平方米埋藥1~3g,或澆灌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澆灌150~250mL藥液。

6、天蛾蟲害

【為害對象】 鳳仙花、雞冠花和長春花等花卉。  

【為害特點】 主要以幼蟲啃食葉片,造成葉片殘缺不全,發生嚴重時,也食害花朵。  

【形態特徵】 成蟲體褐綠色,長40毫米。頭及胸部兩側具灰白色緣毛;腹背具2條銀白色縱線,腹面土黃色。前翅灰褐綠色,頂角至後緣基部有一較寬的淺黃褐色斜帶,斜帶內外具數條黑白色條紋;後翅黑褐色,具灰黃橫帶1條。緣毛白色。  

【發生規律】 1年發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成蟲羽化,成蟲夜間活動,具趨光性,交尾後將卵散產於嫩葉上。8月上旬幼蟲孵化為害,一般在清晨為害較重;8月下旬幼蟲化蛹。9月初第1代成蟲羽化,9月中旬第二代幼蟲孵化為害;10月中下旬幼蟲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冬季清園翻土,注意消滅土中越冬蟲蛹。

成蟲羽化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幼蟲為害期,可選用20%菊殺乳油2000倍液或90%敵百蟲原藥或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防治。

1.

冬季清園翻土,注意消滅土中越冬蟲蛹。

2.

成蟲羽化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

幼蟲為害期,可選用20%菊殺乳油2000倍液或90%敵百蟲原藥或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防治。

植物文化

花語

別碰我,源於它的英文別名Touch me not,美語為Don't touch me,因為它的籽莢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彈射很多出籽兒來。

歷史傳說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秉性溫柔善良,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愛。一天,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鳳仙這般漂亮可愛,頓生歹心,前來調戲。被鳳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鳳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縣官兒子肯定要求找麻煩。於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鳳仙只有父親,金童上有母親。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逃難。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閉經腹痛,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訪藥,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鳳仙,眼看就要追上,無奈之中鳳仙、金童拜別父母,縱身跳入萬丈深淵,以示保潔。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將鳳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臥。鳳仙和金童夜間託夢給父母,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次日醒來,果見山澗滿是紅花、白花,紅的似朝霞,白的似純銀。老人採花煎湯,服後果真藥到病除病癒。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  

民謠

琉球民謠《鳳仙花》(てぃんさぐぬ花)就是以此來體現父母對子女的教導和愛以及成長的主題。

歷史詩詞

• 毛澤東《詠指甲花》

• 唐·李賀 《宮娃歌》

• 宋·晏 殊 《金鳳花》

• 元·楊維楨 《鳳仙花》

• 明·瞿佑 《渭塘奇遇記》

• 清·劉灝 《鳳仙花》

鳳仙花屬植物

鳳仙花屬(Impatiens L.),鳳仙花科的一個屬,約500種,主要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山地最多,中國約18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西南部,其中鳳仙花(I.balsamina L.)栽培供觀賞用,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顏色亦多,根供藥用,有消毒、通經、散血之效。 
輻射鳳仙花
紫花無距鳳仙花
紫花黃金鳳
紫花鳳仙花
長梗鳳仙花
棒鳳仙花
中州鳳仙花
叉開鳳仙花
側穗鳳仙花
直角鳳仙花
直喙鳳仙花
梵淨山鳳仙花
草莓鳳仙花
耳葉鳳仙花
窄花鳳仙花
鄂西鳳仙花
峨眉鳳仙花
多脈鳳仙花
越南鳳仙花
盈江鳳仙花
多角鳳仙花
翼萼鳳仙花
異型葉鳳仙花
盾萼鳳仙花
葉底花鳳仙花
短距鳳仙花
槽莖鳳仙花
雅致黃金鳳
短喙鳳仙花
羞怯鳳仙花
心萼鳳仙花
短柄鳳仙花
獨龍鳳仙花
小花窄萼鳳仙花
小花鳳仙花
香港鳳仙花
東俄洛鳳仙花
糙毛鳳仙花
細圓齒鳳仙花
細小金黃鳳仙花
細梗鳳仙花
細柄鳳仙花
西固鳳仙花
東北鳳仙花
婺源鳳仙花
無距總狀鳳仙花
無距鳳仙花
維西鳳仙花
微絨毛鳳仙花
微萼鳳仙花
彎距鳳仙花
頂喙鳳仙花
透明鳳仙花
銅壁關鳳仙花
同距鳳仙花
條紋鳳仙花
白花鳳仙花
滇西鳳仙花
泰順鳳仙花
太子鳳仙花
滇西北鳳仙花
蘇丹鳳仙花
松林鳳仙花
四川鳳仙花
撕裂萼鳳仙花
斯格瑪狀鳳仙花
白漢洛鳳仙花
水鳳仙花
雙角鳳仙花
束花鳳仙花
疏花鳳仙花
神父鳳仙花
少脈鳳仙花
山地鳳仙花
安徽鳳仙花
散生鳳仙花
三角萼鳳仙花
滇東南鳳仙花
銳齒鳳仙花
波緣鳳仙花
柔莖鳳仙花
髯毛鳳仙花
秋海棠葉鳳仙花
淡黃綠鳳仙花
巧家鳳仙花
蕎麥地鳳仙花
蕁麻葉鳳仙花
單花鳳仙花
匍匐鳳仙花
平臥鳳仙花
貝苞鳳仙花
大旗瓣鳳仙花
念珠鳳仙花
那坡鳳仙花
慕索鳳仙花
大理鳳仙花
墨脫鳳仙花
大鼻鳳仙花
膜苞鳳仙花
緬甸鳳仙花
米林鳳仙花
迷人鳳仙花
蒙自鳳仙花
大苞鳳仙花
梅氏鳳仙花
錯那鳳仙花
脆弱鳳仙花
粗壯鳳仙花
芒萼鳳仙花
馬紅鳳仙花
羅平鳳仙花
粗莖鳳仙花
路南鳳仙花
隴南鳳仙花
川西鳳仙花
柳葉菜狀鳳仙花
瘤果鳳仙花
硫色鳳仙花
菱葉鳳仙花
川鄂鳳仙花
林生鳳仙花
裂距鳳仙花
鐮萼鳳仙花
鐮瓣鳳仙花
川滇鳳仙花
藍花鳳仙花
闊萼鳳仙花
抱莖鳳仙花
寬距鳳仙花
塊節鳳仙花
齒葉鳳仙花
具鱗鳳仙花
具角鳳仙花
九龍山鳳仙花
九龍鳳仙花
井岡山鳳仙花
近無距鳳仙花
齒萼鳳仙花
金黃鳳仙花
齒苞鳳仙花
睫毛萼鳳仙花
睫萼鳳仙花
睫苞鳳仙花
齒瓣鳳仙花
包氏鳳仙花
黃麻葉鳳仙花
長翼鳳仙花
環萼鳳仙花
華麗鳳仙花
棒尾鳳仙花
湖南鳳仙花
湖北鳳仙花
厚裂鳳仙花
紅棕鳳仙花
紅雉鳳仙花
紅紋鳳仙花
橫斷山鳳仙花
海南鳳仙花
貴州鳳仙花
長距鳳仙花
關霧鳳仙花
長角鳳仙花
貢山鳳仙花
高山鳳仙花
高坡鳳仙花
高黎貢山鳳仙花
高貴鳳仙花
腹唇鳳仙花
華鳳仙
野鳳仙花
總狀鳳仙花
紫萼鳳仙花
舟狀鳳仙花
長距天目山鳳仙花
直距鳳仙花
浙皖鳳仙花
浙江鳳仙花
展葉鳳仙花
平壩風仙花
丁香鳳仙花
雲南鳳仙花
英德鳳仙花
異萼鳳仙花
羊坪鳳仙花
岔河鳳仙花
小穗鳳仙花
小距鳳仙花
緊萼鳳仙花
狹花鳳仙花
矮小無距鳳仙花
瓦氏鳳仙花
毛鳳仙花
建始鳳仙花
遂昌鳳仙花
黃頭鳳仙花
色果鳳仙花
二色鳳仙花
棣慕華鳳仙花
牯嶺鳳仙花
中甸鳳仙花
窄萼鳳仙花
短尖棒尾鳳仙花
東川鳳仙花
滇水金鳳
西藏鳳仙花
天全鳳仙花
滇南鳳仙花
大葉鳳仙花
瑞麗鳳仙花
柔毛鳳仙花
秦嶺鳳仙花
奇形鳳仙花
扭萼鳳仙花
木里鳳仙花
膜葉鳳仙花
美麗鳳仙花
毛萼鳳仙花
毛柄鳳仙花
綠萼鳳仙花
龍州鳳仙花
林芝鳳仙花
瀾滄鳳仙花
闊苞鳳仙花
康定鳳仙花
赤水鳳仙花
匙葉鳳仙花
管莖鳳仙花
鳳仙花屬
藏西鳳仙花
封懷鳳仙花
豐滿鳳仙花
尚比亞鳳仙花
鴨跖草狀鳳仙花
纖裊鳳仙花
天目山鳳仙花
水金鳳
蒼山鳳仙花
藏南鳳仙花
金鳳花
黃金鳳
鳳仙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