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漢

拾荒漢

從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拾荒老者到擁有十幾萬存款、一套房產的有錢老人,僅僅需要一天時間,拾荒老漢樓和志一夜間變成了有房族,羨煞眾人。

個人簡介

流浪老者名叫樓和志,出生於1935年,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沒有結婚,也沒有親戚(一個妹妹童年時就已經離散)。1985年,樓和志從原上海原子筆芯廠退休。 1995年後,原上海原子筆芯廠易址後,缺少生活來源、性格十分內向、又找不到新廠址領取退休工資的樓和志開始了在上海的流浪拾荒生涯。

尋找富翁

樓和志一直流浪的同時,樓和志所在的原上海原子筆芯廠其實也未放棄尋找他。上海原子筆芯廠原位於黃家厥路上,現在位於浦東新區的三林區域。廠方介紹,在樓和志退休後,廠址有過一次更改。但由於當時的通訊技術不發達,因此未能聯繫上樓和志。隨後,由於樓和志“失蹤”多年,他賬戶里的退休工資在逐年累積。 於是,最近的10多年來,廠方幾乎每年都派遣人員專程到寧波去尋找樓和志的下落,但未能如願。

出現轉機

事情在一位名叫楊薇的女同志身上出現了轉機。值班民警王建敏說,老人原先單位的財務科中,有一個名為楊薇的女同事,後者曾一度幫老人打理過工資。隨後,在值班副所長張傑帶領下,王建敏分别致電上海市經委、輕工業集團等查詢,然而均無結果。

最後,警方動用了人口信息系統查詢到了楊薇並取得了聯繫,她向警方證實,原先廠里的確有這么一位“失蹤人口”,而且從10多年前,該廠的退管會一直尋找,但因為自己已退休,不方便確認樓和志的身份。

楊薇向警方提供了目前負責該廠退管會工作、名叫劉邦彥的聯繫方式。根據警方的描述,劉邦彥在電話中告訴民警,老人真實姓名叫樓和志,隨後經過對劉邦彥帶來的樓和志的身份證等相關材料的對照,又通過全國公安綜合信息查詢系統,證實流浪漢確實叫做樓和志。

變身富翁

拾荒漢樓和志拾荒漢樓和志

劉邦彥說,樓和志有10多年的退休工資和社保養老金沒有領取,而積累至今大約有10多萬元人民幣。此外,樓和志位於寧波市海曙區還有一套動遷房。

“他是應該有這點錢的。”昨晚,楊薇向記者證實了樓和志的遭遇,她介紹說,樓和志在上世紀80年代從廠里退休,隨後就回寧波老家,中間定期會回上海領工資,楊薇說,一般年輕人可能難以理解,廠搬了不會自己找過去嗎,可實際上,像樓和志這樣並不熟悉上海、文化不高、又十分內向的老人是有可能一時找不到的。

個人願望

對於去留問題,樓和志態度十分明確,他表示,要留在曾經的工作單位所在的上海,不願回寧波老家。另外,成立家庭也是樓和志有了錢以後的願望(根據派出所提供的信息,樓和志沒有結婚,也沒有親戚),“有了家主婆,我的老年也會越來越好。”樓和志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