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樵

拾樵

《拾樵》是由司馬光所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告誡人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能見利忘義。

基本信息

原文

余見童子拾樵於道,約曰:“見樵先呼者得之,後毋得①爭也。”皆曰:“諾!”既而行,相與笑語戲狎,至歡也。②然見橫芥③於道,其一先呼,而眾童子爭之,遂相撻④擊,有傷者。余惕⑤然,亟歸而嘆曰,“噫!夫天下之利大於橫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與人游,恃⑥其歡而信其約。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無傷乎?”

注釋

拾樵拾樵
①得:能夠。
②瞲:驚訝地看。
③芥:小草。
④撻:用鞭子或棍子打。
⑤惕:憂慮、恐懼
⑥恃:依仗,憑靠。

翻譯

我看見孩子們在路上揀柴火,童子之間約定道:“看見柴火先喊的人得柴火,後面的人不可以和他爭搶。”
他們都回答道:“好!”然後繼續前行,互相談笑嬉戲,非常開心。猛地看見路上一根小柴火,其中一個人先喊了,但是所有的孩子還是爭搶那小柴火,並互相抽打,有的人因此受傷。我戒懼,趕緊往回走並嘆息道:“唉!天下的利益比橫在路上橫著的的一棵小草太多了,我沒有戒備而每天和人們交往,憑藉他們的開心的表情而相信他們守約。一旦有人先呼喊還要爭鬥,可能不受傷嗎?”

作者

司馬光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力薦德才兼備太常寺卿黃中庸為侍中兼樞密副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