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濂溪先生遺像

此詩選自《永州府志》。濂溪先生,指周敦頤。全詩寫自己拜謁濂溪先生遺像的情況,高度評價了濂溪先生的成就,讚揚他有開天闢地的功績,表達了自己對濂溪先生的崇敬與景仰。

基本信息

【名稱】《拜濂溪先生遺像》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拜濂溪先生遺像⑴

北渡石塘橋,西訪濂溪宅。

喬木無遺珠,虛堂惟四壁。 

悚瞻德容晬⑵,跪薦寒流碧。

幸矣有斯人⑶,渾淪再開闢⑷。

作品注釋

⑴濂溪先生:周敦頤,號濂溪,北宋著名哲學家,理學派開山鼻祖。

⑵悚(sǒng):恐懼。德:五行之說稱四季中的旺氣。容:面容,顏色,德容:氣色面容。悴:憔悴。

⑶斯人:這個人,指濂溪先生。

⑷渾淪:渾沌,指宇宙形成前的迷濛狀態。

作品簡析

此詩選自《永州府志》。濂溪先生,指周敦頤。全詩寫自己拜謁濂溪先生遺像的情況,高度評價了濂溪先生的成就,讚揚他有開天闢地的功績,表達了自己對濂溪先生的崇敬與景仰。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雲谷,授徒孝亭,葬於唐石。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後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後創辦了考亭、嶽麓、武夷、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對創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