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優

招優

招優,是按照中國教育部門的要求,示範校拿出一些名額(招生計畫中都有數量)給一些邊遠地區的普通國中校,這些國中校按名額的1.2倍推薦優秀生(即所謂的推優生),推優生第一志願必須報考招優的學校,參加中考後,招優的學校按照預定名額在這些推優生里錄取招優生,沒被錄取的推優生參加統一錄取。

招優,是按照中國教育部門的要求,示範校拿出一些名額(招生計畫中都有數量)給一些邊遠地區的普通國中

招優中學生參加模擬考試
校,這些國中校按名額的1.2倍推薦優秀生(即所謂的推優生),推優生第一志願必須報考招優的學校,參加中考後,招優的學校按照預定名額在這些推優生里錄取招優生,沒被錄取的推優生參加統一錄取。

志願填報

中考生報考招收優秀生的學校或專業,填寫“優秀生推薦表”並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優秀畢業生,在填報志願時須將招優學校及普通班專業填報在第一志願第一專業欄內。所有參加“招優”的考生都要參加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已被“招優”學校錄取的考生要承認錄取結果,其填報的其他志願將自行作廢,未被錄取的考生可繼續參加其他形式的錄取

學校填報

中考錄取採用“分分清”的辦法,即以分數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在中考後,各區縣將所有考生按照中考成績大

招優中考錄取
排隊,再從高分到低分按考生志願依次錄取。因此,各校錄取分數線只有 在錄取工作完成後才能確定,即最後一名被錄取考生的中考總分就是該校的錄取線,而每一名考生被錄取的學校一定是他/她所填報志願中能達到分數線的最靠前的學校。報考時,考生要將最有把握的學校填報在8個志願居中的位置,心儀的學校只要有可能都要填報,不填就會失去機會,而填報了卻不影響正常錄取,最後可以有一兩個志願保底;其次,要注意各個學校的往年錄取分數線,儘量保證填報學校的順序是按照分數線由高到低排列的,因為如果次序顛倒了,即便達到了高分數線學校的分數,也會先被前面的低分數線學校錄取。

政策解讀

完善推薦和招收優秀學生的“招優”工作,“招優”作為普通高中的一種招生方式,目的是為了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均衡化發展。

在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除教育資源和師資的均衡外,生源均衡也是很重要的。“招優”政策從公辦學校中推薦優秀的學生上重點學校,把一些示範校的學生分配給普通中學,甚至向一些條件相對弱的學生傾斜,這對維護教育均衡發展是很有益處的。 

試行中招“招優”期間,北京四中每年都要接收近十名跨區推薦招收來的優秀生,薄弱校的學生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其中有很多人為操作的環節沒有嚴格標準來依據執行,以至於報考四中的跨區優秀生很大一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弱,有的甚至成績勉強達到高中分數線,導致“招優”名額出現用不滿的現象。 

學校以往在“招優”這方面自主權還是比較大的,沒有必須硬性接受。但示範高中方面確實存在對招優政策犯難的現象,由於在名額內選拔不滿理想的生源,通常用不滿這個名額。

家長心態

招優孩子負擔更重
招優給了孩子更多選擇的機會,可是孩子的心理負擔也加重了很多。首先只有“優”了學校才會推薦,怎么樣才

招優參加"招優"的考生
叫優?要學習好,有的還要是“市三好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好是基本條件。但其實還是按分數走,該學的還是得學,因為不學就落後了,落後了就不夠“優”了,不夠“優”學校不會推薦呢。畢竟目前國內好學校需要的還是能出成績的好學生。
招優降低了示範高中的門檻
在招優問題上,學生多了更多的主動性,而重點中學則失去了其主動性,孩子只要符合了招優的條件都可以參加,只要分數夠了示範高中就不能不要,如果孩子足夠優秀的話,還可以先去參加示範高中的面試,根據結果再決定要不要參加推優。而學校在這方面則相對失去了主動性,報的人如果少,在名額限制下分數線就會降低。報的人多了還是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只能按考試分數淘汰。總之招優對於學生來說不是件壞事,它降低了學生進示範高中的門檻,增加了學生進示範高中的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