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公司

拍賣公司

客戶委託。這個是拍賣公司拍賣物品的唯一來源。但是客戶委託的形式和種類很多。如個人委託、法院委託、政府委託等。拍賣公司主動聯繫有拍賣資源的單位,或者有拍賣資源的企業主動聯繫拍賣公司。這些很難說。而且還有個別的政府會指定拍賣公司的。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拍賣公司是受客戶委託。對相關物品等進行拍賣。這個是拍賣公司拍賣物品的唯一來源。但是客戶委託的形式和種類很多。如個人委託、法院委託、政府委託等。

拍賣的起源

拍賣拍賣
拍賣形成為一種獨特的行業,以其富有魅力的方式出售物品並被公眾接受,是18世紀以後的事。18世紀中期以後,拍賣業首先在英國興盛起來,相繼成立的克里期蒂拍賣行(1766年)和索士比拍賣行(1774年)是英國拍賣業興盛的有力佐證。多少受到上述二大拍賣行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先後形成了拍賣市場,拍賣成為公眾日益喜愛的銷售方式。我國的拍賣業開始於19世紀中期以後。1874年,英國最大的一家拍賣行在我國商品經濟發展較快的上海開設了一家子公司--魯意斯摩拍賣公司。從此,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藍白方格旗。隨後,一些外商洋行紛紛掛牌,開展拍賣業務。晚清文人葛元煦在《滬游雜記》中對此曾有過生動的描述:“丙子春間,華人亦仿外國拍賣物件。先期懸牌定於何日幾點鐘,是日先懸外國旗,屆時一人搖鈴號召,拍賣者高立柜上,手持物件令看客出價,彼此增價競買,直到無人再加,拍賣者以小木槌拍桌一聲為定,賣與加價最後之客。一經拍定,不能反悔。”當時,類似於上海的拍賣公司及拍賣活動,在我國其他地區,如北京、廣東等地也有出現。

中國拍賣公司的興起

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原因,拍賣業在市場上一直受到限制的排斥,最終於1958年偃旗息鼓,藍白方格旗從神州大地上消失了。中國拍賣業重新興起是20世紀80年代末的事。1986年,國營廣州拍賣行正式成立,繼此之後,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相繼成立了拍賣行。拍賣行的興起帶來了拍賣業的繁榮,文物、珍寶拍賣、名人字畫拍賣、優選號碼拍賣、稀有圖書拍賣、名人別墅拍賣、著作權拍賣、土地使用權拍賣、公物拍賣等,隨著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拍賣物的範圍逐漸擴大,從有形商品發展到無形商品,從公物拍賣規定,財產拍賣規定,立法由粗到細、調整對象由單個到綜合,調整範圍由地區到全國。中國的拍賣業在法律規範下,日益走向成熟。

中國著名拍賣企業

世界華商(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

香港榮盛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香港盛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公司的拍賣品來源

拍賣公司主動聯繫有拍賣資源的單位,或者有拍賣資源的企業主動聯繫拍賣公司。這些很難說。而且還有個別的政府會指定拍賣公司的。

拍賣公司的利潤

收取 佣金是拍賣公司唯一合法的收入方式。佣金即拍賣成功後,拍賣公司向委託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金額作為回報。

不過拍賣人是按照成交價來收取佣金,成交價越高,相對的拍賣人所收取的佣金越高

拍賣行情

2012年歲末,很多人在談論近些年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時,不約而同用到一個十分形象的詞——“腰斬”——說的是2012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成交額比2011年縮水近一半的“慘狀”。對此,樂觀者打氣說,這是“理性回調”;悲觀者嘆氣曰,這是“遭遇寒流”。藝術品拍賣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假如從2003年算起,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這一輪行情,已經持續近十年了。儘管十年間有大漲也有回調,但“長牛”趨勢基本未變。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也出人意料地迅速復甦、強勁反彈。
具體到2012年秋拍的大幅回調,其實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經濟大環境。在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捂緊錢袋子,保持充足的現金“過冬”,是收藏者和投資者的理性選擇。二是預期。在很多時候,預期比現狀更重要。買家的觀望,未必完全是因為他們真的準備遠離藝術品市場了,而很可能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以更低的價格“淘寶”。三是價格。中國藝術品日前的價位,整體而言還是很貴的,畢竟連續漲了這么多年。說實話,很多真正懂行的行家裡手都已經不大買得動了。四是貨源。經過這么多年的交易和沉澱,市場上能夠公開流通的“好東西”確實越來越少。各大北京及上海藝術品拍賣公司甚至是全國藝術品拍賣公司為什麼不約而同地去海外徵集拍品,就是這個原因。五是信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信用問題由來已久,但隨著市場的日漸火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卻日益凸顯。比如對市場影響深遠的買家拍而不付款的現象,對整個藝術品拍賣業的連鎖效應式的打擊就不可謂不大。

即使如此,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依然前景廣闊。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具有稀缺性的珍貴藝術品總是不斷升值的。就短期而言,很多人在判斷藝術品市場景氣程度時,往往將目光聚焦於總成交額指標和“天價”拍品的單價。但在我看來,更應該重點關注的是成交率指標,這是反映藝術品市場“人氣”的最直觀指標。所以,只要這個指標在真正變大,就意味著市場在回暖。藝術品市場的所謂回調很多時候其實只是“虛跌”,有“價”無“市”。總成交額是下降了,但原因可能是賣家根本無意出貨,或者是保留價定得太高。市場上沒有好東西露面,怎么會有“天價”拍品?如何會有高成交額?事實上,即使在2012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回調期,一些中低價位藝術品的成交狀況還是非常好的。只要是好東西,跌下來總有懂行的藏家接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