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甘丹寺

拉薩甘丹寺

甘丹寺建造在拉薩河南岸記古爾山和貢巴山的山助至山頂處。建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拉薩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與哲蚌寺、色拉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全寺由措欽大殿、絳孜扎倉(經學院)、夏孜扎倉、赤多康拉丈(活佛公署)、昂覺拉康、康村、米村以及佛堂僧舍等50多組建築組成。“甘丹”為藏語,意為兒率天。兒率為佛教所說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是彌勒佛所教化的世界。寺以甘丹為名,是為宣揚佛教受樂知足,盼望死後進入彌勒佛之淨土。甘丹寺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拉薩甘丹寺拉薩甘丹寺
拉薩甘丹寺

甘丹寺建造在拉薩河南岸記古爾山貢巴山的山助至山頂處,此處稱王后嶺

寺建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拉薩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與哲蚌寺色拉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

全寺由措欽大殿、絳孜扎倉(經學院)、夏孜扎倉、赤多康拉丈(活佛公署)、昂覺拉康、康村、米村以及佛堂僧舍等50多組建築組成,殿堂林立,僧舍密布,重重疊疊,十分壯觀。其規模之大相當於三個布達拉宮

宗喀巴與弟子賈曹傑克主傑被稱為“師徒三尊”。賈曹傑繼承宗喀巴法位,為第一任甘丹寺座主。克主傑為第二任甘丹寺座主。 甘丹寺住持,藏語稱甘丹赤巴。甘丹赤巴是甘丹寺座主,每年一任,至1954年,已傳至96代。寺僧原定額為3300人。

措欽大殿是寺內最大的殿堂,一次可容納3000多喇嘛在殿內誦經。殿中供奉著彌勒佛像宗喀巴銅塑像,高大莊嚴,工藝精美。大殿後壁的左側,有一小殿,室門上額有一組懸塑,塑造藝術極佳。殿內中間,設有宗喀巴的法座椅子,為宗喀巴升座之處。大殿左側的廂殿,名叫“陽八間”,為該寺的護法神殿。殿內保存有清乾隆皇帝於1757年徹賜給甘丹寺的盔甲,這套盔甲為乾隆所用,上面嵌有金銀珠寶及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組成的圖案,十分精美。陽八間的上層為司東陀殿,這裡供有宗喀巴的肉身靈塔。靈塔較大,製造精細,靈塔上罩有圓形帳蓬,相傳是宗喀巴圓寂後,準噶爾王所贈。司東陀殿的上層,為壇城殿及歷世甘丹赤巴(法台)遺體的靈塔殿。壇城殿內有壇城三座。歷世法台靈塔殿中,有銀塔十幾座。赤多康拉丈是宗喀巴當年的生活居住之所,也是圓寂之處。在殿堂內靠牆處,砌有座床一台,相傳宗喀巴就在此床上圓寂。座床之背壁,繪有釋迎牟尼像,為明代早期製作。殿中的門窗之類建築,製作古樸,雕刻精緻,為明清漢地建築風格。在陽八問及拉基大殿外面的天井前,有圍廊三面,廊壁上繪有壁畫。壁畫風格純樸,簡練有力,為明代舊作。寺內其他殿堂也有很多題材廣泛的壁畫,多為後代重新描繪。 甘丹寺內保存了許多歷史文物,如明代早期的“唐繡”絲製品,共24幅,內容為菩薩和應身像,似明朝的江蘇刺繡,至今色彩鮮艷,精美華麗。

甘丹”為藏語,意為兒率天。兒率為佛教所說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是彌勒佛所教化的世界。義譯為知足、喜足、妙足、上足等。意為受樂知足而生歡喜之心。寺以甘丹為名,是為宣揚佛教受樂知足,盼望死後進入彌勒佛之淨土。1969年,甘丹寺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起,國家撥款進行修復。

十年來,修復了宗喀巴靈塔殿等多處建築,殿堂內的佛像、壁畫等也恢復原貌。僧侶們在這裡如法如律地過著正常的宗教生活,朝拜民眾和參觀遊覽者也日益增多。現在,甘丹寺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