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歷史

蘇聯於1980年代時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也促進了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 1991年8月21日,拉脫維亞再次宣布獨立。 自獨立以來,拉脫維亞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並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

里加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里加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
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由於技術所限,字詞轉換有時會不穩定,在剛增加標題轉換時,由於快取原因標題不一定馬上顯示轉換後的正確結果。你可以嘗試單擊強制刷新。拉脫維亞共和國國旗

拉脫維亞大部分地區古稱利沃尼亞,從13世紀開始由日耳曼人利沃尼亞劍之兄弟會所影響,並轉信基督教里加(現首都)於1285年加入漢薩同盟,與歐洲其他部分保持密切的聯繫。

18世紀時,俄國瑞典波蘭獲取了現拉脫維亞的所有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11月18日獲得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兼併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為一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1980年代時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也促進了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1991年8月21日,拉脫維亞再次宣布獨立。自獨立以來,拉脫維亞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並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北約

2006年10月7日,議會選舉舉行。人民黨獲得100個席位中的23席,綠黨和農民聯盟獲得18席,新時代黨得到18席,和諧中間黨占據17個席位,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祖國與自由聯盟為了統一的拉脫維亞人權黨分別獲得10個、8個和6個席位。艾加爾斯·卡爾維蒂斯繼續擔任總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