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子

拉片子,顧名思義,就是“拉”影視片子,拉長片子,逐格逐段地分析影片。拉片子的意義就在於通過細緻深入地觀摩、解剖一部片子,整體而全面地把握它。

拉片子多是追求以專業眼光來“看”電影、學習電影製作、影評寫作,希望更加透徹地了解電影,希望從電影中獲取編劇、導演、攝影等技巧的人分析電影的一種常見方式。拉片子是北京電影學院等影視類院校的常用教學方法。

相對於悠閒地欣賞一部影片的普通觀眾而言,拉片子的專業人士則要辛苦得多。小到一句台詞、角色的舉手投足,大到畫面流和整體結構,都是拉片子所要了解分析的。分析者要把渾然一體的片子切碎,從色彩、台詞、結構、表達技法等多個角度去思考。正因為如此,拉片子是編劇的必修課。

5月10日晚上,我拉了一遍《英俊少年》,按場景進行了記錄和分割,寫了13張稿紙,忙到23:30。然後,又仔細看了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楊健寫的《拉片子:電影電視編劇講義》開頭的十多頁。直道0點過了一刻鐘才罷休。這是第二次看這本書了。在這10多頁里,講到了開場、例證性動作、對位、戲劇性空間,等等。

從《拉片子》里,影視編劇理論的豐富與成熟,其學與術,毫不遜色於文字寫作的學與術。

例如,一部片子先是“開場”,再開端。開場是一個獨立的敘事單元。開場裡有例證性動作,要完成許多任務,長的可能達到將近10分鐘。開場分熱開場和冷開場……這些理論,以一些優秀的影片,如《阿甘正傳》、《空軍一號》為例,顯得生動、真實。

5月11日傍晚,我又拉了《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寫滿了11頁稿紙。感覺到要背熟一部片子,拉一遍是嚴重不夠的。因為劇情在發展,很多時候你來不及去記錄和深入思考。而如果第一遍看的時候,就老是播暫停鍵,那么就有褻瀆影片的嫌疑。

拉片子不但是對拉片人的考驗,也是對電影本身的拷問。拉片子就是金角大王的寶葫蘆,也好似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質量一般的片子,根本就經不起拉,一放到裡面它們就化掉了,一拉它們就成屎了。這就是拉片子必須選最經典的影片的緣故。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電影課老師,拉片子無疑也是必修課。

拉片子通常需要觀影和閱讀相關資料,國內較為著名的拉片子教材類書籍有蘇牧的《榮譽》、楊健的《拉片子》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