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臂三公

折臂三公

折臂三公,漢語成語,意為貴官墮馬,出自《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折臂三公,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典源

折臂三公折臂三公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術解》

人有相羊祜父墓,後應出受命君。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後,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南朝梁·劉孝標註引《幽明錄》曰:“羊祜工騎乘。有一兒五六歲,端明可喜。掘墓之後,兒即亡。羊時為襄陽都督,因盤馬落地,遂折臂。於時士林鹹嘆其忠誠。”
《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列傳》
祜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乳母曰:“汝先無此物。”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又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則無後,祜遂鑿之。相者見曰“猶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墮馬折臂,位至公而無子。

示例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宋蘇軾《戲周正孺》詩之一:“折臂三公未可知,會當千鎰訪權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