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讀史有感

《折桂令·讀史有感》是我國文學作品,作者是張可久,在這首小令中,作者借古人之酒杯,抒發了“知音”難覓的感慨。

名稱: [雙調]折桂令·讀史有感
作者
作者: 張可久
簡介
張可久
(約1270-?),字小山。慶元路(今浙江寧波市)人。曾為桐廬典史。崑山幕僚等官。生平好游,遍及江南。其曲詞藻清麗,華而不艷,善取前人詩詞名句入曲,可謂詞林宗匠。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元曲
欄目關鍵字: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 內容介紹
原文
原文
[雙調]折桂令·讀史有感
張可久
劍空彈月下高歌①,說到知音②,自古無多,白髮蕭疏③,
青燈寂寞,老子婆娑④。
故紙上前賢坎坷⑤,醉鄉中壯士磨跎⑥。
富貴由他,謾想廉頗⑦,誰效常何⑧。
注釋
注釋
[注釋]
①劍空彈:借用戰國時馮歡故事。
②知音:知己者。
③蕭疏:稀稀落落。
④老子婆娑:老子:自稱,有倨傲的意思。婆娑:放浪自得的形態。
⑤故紙上前賢坎坷:古書上記載的前賢是不得志的人。故紙:古書。坎坷:道路不平的樣子,引申為不得志。
⑥醉鄉中壯士磨跎:唐朝馬周不得意時飲酒消愁。壯士:指馬周。磨跎:一作蹉跎,消遣、消磨時間。
⑦廉頗:戰國時趙國大將。
⑧常何:唐朝中郎將。
賞析
賞析
[賞析]
在這首小令中,作者借古人之酒杯,抒發了“知音”難覓的感慨。作者從戰國時彈鋏的馮歡談起,聯想到古代的許多前賢,他們儘管滿腹經綸,躊躇滿志,卻總是道路坎坷。假如沒有常何,馬周焉能被唐太宗賞識?而趙國老將廉頗,雖然戰功赫赫,由於不遇明主,終被埋沒。作者讀歷史,有感於自身際遇,故而發出這樣的慨嘆。他空有濟世救民的雄心壯志,而不被起用,壯志難酬,因此至今只能過著“白髮蕭疏,青燈寂寞”的生活。此曲也含有對封建專制社會進行批判的含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