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T淋巴細胞兔免疫球蛋白

抗人T淋巴細胞兔免疫球蛋白,免疫反應的抑制ATG-Fresenius S通常與其它免疫抑制劑藥(皮質激素,硫唑嘌呤或環胞菌素A等)聯合使用,抑制免疫系統,進而預防器官移植排斥。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預防作用:器官移植後應立即與皮質激素,硫唑嘌呤或環胞菌素A聯合使用,可增強免疫抑制作用。急性類固醇抵抗排斥:在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滿意的情況下,用於治療急性排斥危象。 .

基本信息

成份

抗人T細胞豬免疫球蛋白。系用人T淋巴細胞免疫豬後,取其血漿經去除雜抗體、純化、濃縮後,再經病毒滅活處理並加入適量甘氨酸穩定劑製成。不含防腐劑和抗生素。本品除活性成分外,還含有一下成分:甘氨酸50mg、氯化鈉10mg、甘露醇50mg。每盒內裝有一小瓶凍乾粉劑,一小瓶5mg稀釋液(生理鹽水)。

性狀

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可見乳光。

適應症

免疫反應的抑制ATG-Fresenius S通常與其它免疫抑制劑藥(皮質激素,硫唑嘌呤或環胞菌素A等)聯合使用,抑制免疫系統,進而預防器官移植排斥。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預防作用:器官移植後應立即與皮質激素,硫唑嘌呤或環胞菌素A聯合使用,可增強免疫抑制作用。急性類固醇抵抗排斥:在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滿意的情況下,用於治療急性排斥危象。

規格

5毫升/瓶,1毫克含20毫克兔抗人T-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

用法用量

除另有處方外,建議每天劑量如下:器官移植後的預防:0.1-0.25毫升(=2-5毫克)ATG-Fresenius S/公斤體重。一般最常用劑量為3-4毫克/公斤體重/天。療程可根據患者狀況,劑量和連用藥情況而定,由器官移植當天起治療期為5-14天。急性類固醇抵抗排斥的治療:0.15-0.25毫升(=3-5毫克)ATG-Fresenius S/公斤體重。一般最常用劑量為3-4毫克/公斤體重/天。治療期長短的變化,主要取決於移植器官的狀況及治療計畫,由診斷為類固醇抵抗排斥現象的當天起,治療期一般為5-14天。
預防移植排異反應:腎臟、脾臟、肝臟移植術後1.25-2.5mg.g/日,連用1-3周;心臟移植術後用3-10天。中止用藥時,無需減量。治療移植排異反應和急性抑制物抗宿主病(GVHD):2.5-5mg/kg/日,至臨床症狀和生物學指標改變。再生障礙性貧血:2.5mg/kg/日,連續5天。使用方法:本藥常於幾種免疫抑制聯合用藥。選擇高流量的大靜脈緩慢滴注。調節靜滴速度,使總滴注時間不短於4小時。

不良反應

滴注本藥時和用後有如下副反應報導:全身性副反應為:寒戰、發熱、頭昏、血壓低、心跳過剩、嘔吐和呼吸困難。局部副反應有:輸液處局部疼痛及末梢血栓性靜脈炎。罕見遲發性過敏反應,如初次使用後7-15日,可能會發生血清病(發熱、瘙癢、皮疹伴有關節痛、肌痛)。速發嚴重過敏反應極為罕見。常見和極嚴重的副反應多發生在第一次滴注後。有些副反應的發生機理是與細胞分裂釋放有關。套用皮質醇和抗組胺製劑進行預防治療,並減慢滴速或增加稀釋液量(等滲0.9%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可降低或減輕副反應的發生。與不良交叉反應所產生的抗體相關的副反應:在使用本藥期間和之後,有中性粒細胞降低和淋巴細胞降低等副反應的報導。這類反應可能發生在治療的前2天或治療結束後。其機理為抗體與中性粒細胞或血小板產生交叉反應。應監測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以降低此類副反應的發生。與免疫過度抑制相關的副反應:在使用本藥期間和之後,有感染性合併症(細菌、真菌、病毒及原蟲類)和罕見惡性病(特別是淋巴細胞增殖症)的報導。這類副反應常與過量套用免疫抑制劑有關。應特別謹慎考慮當前和既往協同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選用抗感染藥物(特別是抗病毒、抗真菌、抗細菌及抗原蟲治療),並縮短抗淋巴細胞製劑使用時間,可降低此類副反應的發生。與生產原材料有關的副反應:在使用血清製備產品時,極難絕對避免傳染源的感染。為降低這種感染幾率,該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入了檢測病毒項目(HIV1+2,HIVI+II,HBV,HCV)和用活性材料在60℃狀態下進行10小時熱處理的病毒滅活生產程式。

禁忌

以下情況不能使用ATG-Fresenius S治療:已知對兔蛋白過敏者血小板嚴重減少的病人,如血小板少於50,000/μl者(因ATG-Fresenius S可能引起血小板減少,有增加出血的危險)。對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的,尚未得到治療控制者。懷孕及哺乳期婦女(詳見懷孕及哺乳期婦女用藥)。警告:本藥必須在住院並有嚴密監護狀態下使用。

注意事項

本藥適用於器官或骨髓移植術後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或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有些嚴重副反應可能與滴速有關,應嚴格執行使用方法中提示的滴速要求。輸液期間必須自始至終嚴密監察患者。對以前已使用兔免疫球蛋白患者尤應加倍謹慎,如果發生副反應,必須減慢滴速或中斷滴注至症狀緩解。如果發生超敏反應,應立即終止滴注並永久性停止使用本藥。對於超敏反應或休克,應採用相應的休克急救治療。治療結束後,應繼續觀察2周血細胞技術。器官移植者,當血小板計數<8萬/mm3,或白細胞計數<25000/mm時,應考慮減量;當發生嚴重和持續的血小板降低(<5萬/mm),或白細胞減少(<1500/mm)時,應中止治療。再障患者,最好置於無菌病房、層流病房與正壓病房中。應採用口腔護理、用不被吸收抗菌者進行消化道殺菌處理,及抗真菌藥物預防各種感染的發生。
(1)本品專供靜脈輸注用。
(2)輸注期間需對病人進行密切的臨床症狀及血液學檢查,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治療1~2周后需進行腎功能檢查。
(3)初用本品常可見循環淋巴細胞減少,故應特別注意防止病人感染。血小板和紅細胞減少的情況不多見。故使用後前幾天,發生這些症狀時應暫時減少劑量。如發生在後期,應考慮是否由本製品引起的症狀,嚴重時應停用。
(4)在輸注本品時,應避免同時輸用血液、血液製品。
(5)必需準備急救治療設備以防治過敏性休克。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禁用。

兒童用藥

參照【用法用量】。

老年用藥

應慎用,在醫護人員的嚴密監視下進行。

藥物相互作用

與其它免疫抑制藥(皮質類固醇,硫唑嘌呤,環胞菌素A)合用,有增加感染,血小板減少和貧血的危險性。病人接受這種藥物治療需要審慎監視。相互配合免疫抑制治療的使用也是推薦的。謹慎聯合用藥,以免發生過度免疫抑制。
本藥能誘導產生與其他兔免疫球蛋白發生反應的抗體,因此禁忌接種減毒活疫苗。使用本藥後2個月內,會干擾與兔抗體相關的ELISA檢測結果。對免疫抑制病人,減毒活疫苗不能使用。其它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藥物過量

超量使用本藥(>5mg/kg/日)會導致白細胞降低和血小板降低。延長使用時間(超過3周),會導致嚴重感染,並增加淋巴瘤發生的危險。在超劑量情況下,應立即停用本品並使用廣譜抗菌素治療。

藥理毒理

藥理作用:本藥是一種選擇性免疫抑制劑(作用於T淋巴細胞)。
作用機理:細胞溶解/調理素作用:本品產生免疫抑制的基本原理是使淋巴細胞耗竭,T細胞被補體依賴性溶解後從循環中清除,有網狀內皮細胞系統作用形成的調理素機制將殘存部分T-細胞耗竭。本品可識別器官排異反應時出現的絕大多數T細胞表面的活性物質如:CD2、CD3、CD4、CD8、CD11a、CD18、CD25、HLA-DR和I級HAL。對T-細胞作用:在本品使T-淋巴細胞衰竭基礎上,其免疫抑制活性可引發其他淋巴細胞功能反應。體外試驗表明:0.1mg/ml的本藥溶液即可對T-細胞起作用,並通過激活IL-2和INF-γ的節點和CD25的表達,刺激其增值(同理於CD4+和CD8+的亞群)。這種有絲分裂作用首先經過CD2途徑。在更高濃度時,本品通過其它有絲分裂及對IFN-γ及CD25接點的轉錄後阻滯作用而不降低IL-2的分泌,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對B-淋巴細胞的作用:體外實驗表明,本藥對B細胞無作用,使用本藥罕見B-淋巴瘤的機理可解釋為:由於對B細胞不起作用,故不會造成漿母細胞分化。對B-細胞和成熟淋巴細胞等有抗增殖作用。第一次輸注本藥1.25mg/kg(腎移植患者)後,血清兔IgG水平可達10-40ug/ml。至下一次輸注前,逐漸降低。其清除半衰期約為2-3天。在治療11天時IgG水平逐漸增高到20-170ug/ml。停藥後逐漸降低。在2個月內,80%的患者可測出殘存兔IgG,大約40%患者表現出對兔IgG有顯著免疫。絕大多數病例在最初治療的15天內出現免疫。具有免疫力的患者表現為迅速的兔IgG水平降低。然而,這種免疫力不會影響第二療程使用本藥。例如,採用本藥治療急性腎移植排異反應時,曾經使用過兔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患者中的70%獲得完全性逆轉。與之相比,第一次接受本品治療早獲得完全性逆轉為80%
毒理學研究:單劑量和重複計量的毒性試驗顯示,本品無特殊毒性。

藥代動力學

在器官移植後選用本品治療者,最早在使用後的第一天就可獲得總淋巴細胞降低(與基數相比,可達50%以上衰減),且可持續全療程和療程結束以後。(一般有40%的患者在3個月時,淋巴細胞計數恢復到50%以上。)檢測淋巴細胞亞群(CD2、CD3、CD4、CD8、CD14、CD19、CD25),可驗證本藥對多種T-細胞的特異性。在治療開始的2周,除B-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外,所有亞群的絕對技術顯著衰減(CD2、CD3、CD4、CD8、CD25、CD56、CD57在85%以上),單核細胞先期衰減至較低的程度,B-淋巴細胞幾乎不受影響。在治療2個月內,絕大多數亞群可回升至原數值的50%以上,由於CD4/CD8的比值倒置,CD4的衰竭持續時間較長,大約6個月仍可觀察到。

貯藏

冷藏保存(2-8℃),不得冰凍。

有效期

有效期36個月。稀釋後的產品應在24小時內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