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拐

抓拐

抓拐是一種兒童遊戲。一般是由羊或豬的後腿關節之間的一段骨頭當拐。遊戲的別稱:西安的叫法是抓羊拐,關中東部又叫“抓子兒”或“抓核兒”,使用的遊戲道具不同,叫法有別,玩法大同小異。

簡介

抓拐是一種流行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兒童遊戲
拐,是或者是的後腿關節之間的一段,大小只有三、五公分,孩子們大多用的是羊拐
一般是四個一副,輔助工具是沙包。玩的時候是一人一撥,找一處平潔光滑的地方。玩法是把沙包拋起,包在空中的剎那間,用夾、捏、抓等手法活動拐的各個部位,在沙包落地之前用手接住。這算一個回合。包如果落地,就算下台。各部位如何活動是有次序的,不能亂翻。最後一個次序是將四個拐一把抓齊,再把沙包接住。如果都不出現掉包的情況,輸贏的標準是誰能在較少的回合裡面完成活動拐的所有次序。
抓拐遊戲的兒童年齡,一般在國中以下。另外,抓羊拐是女娃娃的專利,男孩子很少玩。

玩法及規則

玩法及規則:抓拐講究的是眼疾手快。一般是準備7顆圓形的羊骨頭,也可用小石子,將其中一顆扔向空中,在其落地前趕緊抓起地上其他任意一顆,然後再接住空中落下的那顆。再依次抓兩個、三個。各地玩法不同,通常的玩法是兩個人以同樣多的羊拐比賽,先抓完者獲勝;或在同樣的時間裡,抓得多者獲勝。
兒時的遊戲就像一首老歌,總是那么讓人懷念。雖然已是過去,仿佛就在昨天,那優美的鏇律常常響起在耳邊。如果說鏈子槍是男孩子的最愛,那么抓羊拐則是女孩子表現她們心靈手巧的最好遊戲。

別稱

抓拐(抓羊拐)是西安的叫法,因為羊拐是羊脊椎上的骨頭。抓羊拐在關中西部一帶叫“抓羊兒”,玩的是一些又圓又滑的小石頭。關中東部又叫“抓子兒”或“抓核兒”,玩的是小石子或桃核。叫法有別,玩法大同小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抓羊拐一直是女孩子的專利遊戲,男孩子很少玩。

回憶

在西安市一所學校任教的葉老師說,在她童年的記憶里,到處都是耐人尋味的趣聞和永遠難忘的笑聲,尤其是抓拐曾讓她很自豪。她不但技術超群,而且玩法可謂高難度,令夥伴們嘖嘖稱奇。可以說,在女孩子中她的技藝最高。那時,每到課間或放學,女孩子們都喜歡圍在一起,蹲在地上,手拿著七八顆羊拐(羊拐難以搞時就改用石子),用手往上一扔,手背接住其中的一塊,手一翻把它抓在手心,再將這顆石子往上拋,每拋一次,手迅速地在地上撿起一顆、兩顆、三顆其餘的石子。最後將所有抓取的石子一起扔向空中,再翻過手將石子接到手背上,如果接到幾顆就算幾分,看誰先掙到100分就算贏。有一種高難度的玩法叫“下蛋”,就是在抓起地上石子的同時,把手中原有的石子從手指縫中漏下去,一抓一放很難掌握,極具挑戰性。
葉老師說,孩子都有天真浪漫的童年,童年的一切對於她都成了往事。現在都市裡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像抓羊拐這種遊戲,家長們是絕不會讓孩子去玩的。說到這裡,葉老師很感慨:“現在的孩子不會再像我們那樣,為那些可笑的童年遊戲而傷感不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