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經湯

扶經湯,別名“扶經湯”。主治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或成片塊,或2-3月不行,潮熱咳嗽,飲食不思,四肢睏倦,若日久不治,則成骨蒸癆瘵。

基本信息

名稱

扶經湯

別名 扶經湯

組成

當歸5分,香附(四制)5分,鹿茸(酥炙,熱則不用)5分,熟地5分,白朮(蜜炙)5分,山茱萸(去核)5分,小茴5分,生甘草3分,生薑3片。

出處

《竹林女科》卷一。

主治

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或成片塊,或2-3月不行,潮熱咳嗽,飲食不思,四肢睏倦,若日久不治,則成骨蒸癆瘵。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加減

如盜汗,加棗仁、黃耆(蜜炙)各5分;咳嗽,加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各5分;潮熱,加黃芩(酒炒)、柴胡各7分。

中藥方劑之扶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