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瓦德森

1770年11月19日生於哥本哈根,1844年3月24日卒於同地。 托爾瓦德森於1838年返回哥本哈根,丹麥政府授予他皇家美術學院教授職銜,還專為他籌建托爾瓦德森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於1848年正式建成開放,館內陳列著他的數百件繪畫和雕塑作品。

托爾瓦德森(Bertel Thorvaldsen 1770-1844)丹麥新古典主義雕塑家。
1770年11月19日生於哥本哈根,1844年3月24日卒於同地。1791年入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1796年獲獎學金並於翌年赴羅馬學習。其間受希臘羅馬藝術的薰陶和J.J.溫克爾曼關於古典美理論的影響,藝術上得雕塑家A.卡諾瓦的啟示,逐漸形成靜穆冷峻、嚴謹細膩的雕塑風格,早期大量的作品都取材希臘羅馬神話和歷史事件,圓雕有《埃貝》(1806)、《丘比特與普緒喀》(1807)、《拿金蘋果的維納斯》和《牧童》(1817)等。1812年,他受羅馬皇帝邀請,製作紀念性浮雕飾帶《亞歷山大攻陷巴比倫》,浮雕帶全長35米,雕刻了眾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場面,以此象徵拿破崙的勝利。他的浮雕以盛大的場面和生動的人物體態著稱。他晚期作品成就最高的要數肖像和紀念碑雕塑。他先後雕塑了175座胸像和騎馬像,其中著名的有立於華沙的《哥白尼像》(1823)、斯圖加特的《席勒像》(1835)、劍橋三一學院的《拜倫像》(1829)等。
托爾瓦德森於1838年返回哥本哈根,丹麥政府授予他皇家美術學院教授職銜,還專為他籌建托爾瓦德森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於1848年正式建成開放,館內陳列著他的數百件繪畫和雕塑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