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鍋問到底,這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沙鍋即泥燒製成的鍋,多為人們用作熬制中藥或冬季煲湯的器具,這種鍋稍不小心極易破碎,而且一碎就會一裂到底。打破沙鍋問到底實際應為打破沙鍋紋到底,即裂紋直到底部,後來竟變成問到底了。其原意是打破砂鍋璺到底,璺讀作wèn。因為和問同聲,所以就改用問字了。璺就是沙鍋上的裂紋,砂鍋磕壞了打壞以後就會有裂紋一直延伸到砂鍋的最下面。就是比喻問題追根究底。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打破沙鍋問到底打破沙鍋問到底
好處:可以讓學生們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一步步的找到正確的結果,也就是在快樂的探究中得到知識,而不是盲目的聽從他人的講解
壞處:容易產生片面的見解,對知識了解的不全面,以至於影響對文章或者問題的理解。
解釋:打破沙鍋也要找到它的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粵語方言:打破沙鍋問到底,粵語方言表達為“打爛沙煲問到篤”,這句話,民國至今在廣州番禺等地盛行,屬於地方方言文化特色。後來隨著後現代電子科技文化的衝擊影響,電視、網路諮詢發達。廣州方言大部分受到外界分化,尤其是香港方言通過電視台傳播,成為粵語通用的學習工具,香港語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視崛起的時代,通過電視傳播整個廣東各地,嚴重影響了粵語結構,打爛沙煲問到篤一詞,因為電視語言文化不常提及,而沒落,被近義詞點解甘多問題、囉嗦等詞語取代。

成語出處

宋·黃庭堅拙軒頌》:“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為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成語例句

她為什麼不回到文工團去?不過我也並非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巴金《團圓

成語典故

“打破砂鍋——問到底”。因為“璺”同“問”同音,當打破砂鍋時,眼見從鍋邊直到鍋底裂開璺,“問到底”是“璺到底”之謂也。現代人特別是青年人已經少用砂鍋了,有砂鍋也缺少煮菜實踐,更無打破砂鍋的經驗,當然不解“璺到底”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