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爾王朝

伊朗卡扎爾人建立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王朝(1794~1925)。亦譯“愷加王朝”

簡介

扎爾王朝(Sulalah Qajar)
伊朗卡扎爾人建立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王朝(1794~1925)。亦譯“愷加王朝”。

介紹

卡扎爾人是跟隨薩法維王朝創立者伊斯瑪儀一世的軍隊來到波斯的7個突厥部落之一。原居住在裏海東岸的阿斯塔拉巴地區,後移居靠烏茲別克邊境的沙希賈汗。1747年納迪爾沙死後,波斯分裂為幾個互相爭霸的小王朝。1779年,贊德王朝(1750一1794)卡里姆汗卒,卡加爾人首領阿伽·穆罕默德(1779~1797在位)趁贊德王朝後裔爭奪王位互相殘殺之機擴張勢力,直達亞塞拜然。1794年攻占克爾曼,消滅贊德王朝,遂統治伊朗主要省份。1795年進攻喬治亞,得勝而還。1796年,阿伽自立為波斯沙,定都德黑蘭。同年征服呼羅珊。1779年在蘇撒要塞被僕人刺死。卡加爾王朝統治時期,伊朗逐步淪為半殖民地。1797~1896年間,在國王法塔赫·阿里沙(1797~1834在位)、穆罕默德沙(1834~1848在位)和納賽爾丁沙(1848~1896在位)統治的近百年間,西方列強對伊朗侵略日甚一日。1813年和1828年在俄國同伊朗的兩次戰爭中,後者戰敗,失去對喬治亞和高加索的宗主權,喪失了亞塞拜然部分地區。1856年英國同伊朗戰爭中放棄赫拉特。從此列強在伊朗享有治外法權,西方政治、經濟的入侵,使伊朗封建社會逐漸解體,勞動人民備受壓榨。1848~1852年,爆發了反封建的巴布教派起義。卡加爾王朝納賽爾丁統治時期,進行了一些不成功的財政和軍事改革,限制封建貴族特權,為發展經濟又以關稅為保證向英國貸款,建立了電訊系統和國家銀行。卡加爾王朝後期,伊朗發生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1905~1911)。1906年10月國王被迫召開國民議會,制定了伊朗第一部憲法。1908年,大不里士又爆發了民族主義運動。1915年,俄國進軍波斯北部,英國控制了中南部。1915年,英國控制了伊朗全境,卡加爾王朝名存實亡。1925年10月,卡加爾王朝最後一個統治者艾哈邁德·阿里沙(1909~1929在位)被禮薩·汗·巴列維廢黜,卡扎爾王朝滅亡,開創巴列維王朝。卡扎爾王朝以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教義為國教。王朝將宗教事務的領導權交歐萊瑪掌管,並委派教法學家擔任各級法官,還就政府的有關決策徵詢著名歐萊瑪意見。什葉派的教法有所發展,出現了艾赫巴爾派和烏蘇勒派。教法學家突破因循守舊的陳規,用類比、推斷、一致意見的理性方法,處理教法問題。在教義學上,出現了謝赫學派,被什葉派歐萊瑪斥為“異端”,但其學說對巴布教派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響。
(郭承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