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旋後

手臂旋後

旋後:當手臂下垂處於自然位置時,固定上臂,手掌朝前外旋轉前臂的動作。 旋後肌:為引起關節外旋的肌肉,一般跨過關節垂直軸的後方,如旋後肌。

概述:

旋後肌位於前臂背面的上方,短而扁,為肱橈肌、橈側腕長、短伸肌,指總伸肌等所覆蓋。起於肱骨外上髁、橈側副韌帶、環狀韌帶和尺骨的旋後肌嵴,肌束緊貼橈骨的後面、外面及前面,向前下止於橈骨上1/3的前面,較旋前圓肌的止點在稍高平面。骨間背側神經穿過該肌達於前臂後面,其作用為使前臂旋後。肌電圖顯示在屈肘位並前臂自旋前位旋後時,旋後肌出現電位活動,但從中間位繼續旋後至維持完全旋後時,肱二頭肌出現明顯的電位活動,而旋後肌則無活動;在伸肘位並前臂旋後時,反旋後肌出現電位活動,而肱二頭肌無電位活動。

系前臂後群深層肌之一。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橈骨上端的掌側面和外側面。其功能為使前臂旋後。受橈神經(頸5~8)支配。

臨床解剖:

檢查旋後肌有否癱瘓及癱瘓程度的方法。旋後肌由橈神經支配。其神經來源於頸髓5~8及臂叢上乾、後股、後束。旋後肌較深,起自尺骨近側部,肌纖維斜向下外,並向前包繞橈骨,止於橈骨上1/3的前面,該肌的功能,主要為前臂旋後。檢查時令病人將前臂伸直,然後由旋前位旋後,醫生對此動作給以阻抗,以測其肌力。旋後肌癱瘓時,則伸腕與腕外展均不能,表現為腕下垂與腕內收,為橈神經麻痹的徵象。旋後肌肌力檢查

旋後肌綜合徵:

旋後肌綜合徵是指橈神經深支(骨間背神經)在旋後肌腱弓附近被卡壓,使前臂伸肌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綜合徵。又稱為旋後肌管綜合徵、前臂背側骨間神經卡壓綜合徵、橈神經深支麻痹等。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

(1)症狀:①拇指外展、伸直障礙,第二至五指掌握指關節不能主動伸直。前臂旋後障礙可能較輕,腕關節可以主動伸直。②肘部外側疼痛,常為休息痛與夜間痛,可有向前臂遠端和肩部的放射痛。

(2)體徵:①畸形:拇下垂、指下垂。②運動功能障礙:前臂伸肌群萎縮,拇指主動橈側外展、拇指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伸直受限,第二至五掌指關節主動伸直受限,腕背伸時伴橈偏。③壓痛:在橈骨外上髁下方2~4cm處常有局限性壓痛。注意該體徵應兩側對比。④特殊檢查中一項或多項陽性:前臂抗阻力旋後可誘發疼痛、抗阻力伸中指可誘發疼痛、神經乾叩擊試驗(Tinel征)等。

2.輔助檢查 電生理學檢查前臂背側骨間神經有損害。但應注意,若檢查結果正常,亦不能作為否定本綜合徵診斷的依據。

3.其他 若有以下一項者則有助於診斷本綜合徵:

(1)肘部外側有腫塊,叩擊或觸壓腫塊可誘發局部疼痛和(或)放射痛。

(2)因職業(如手工業工人、電腦鍵盤操作者、某些運動員)需要腕伸肌和旋後肌過度使用。

(3)肘內翻畸形。

(4)X線檢查肘部外側有陳舊性創傷或骨折畸形癒合(例如陳舊性橈骨頭脫位,橈骨頭或橈骨頸骨折畸形癒合),或肘關節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或有突向前臂背側骨間神經的骨贅等。

4.鑑別診斷 可以排除有類似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例如上臂橈神經卡壓症、頸椎病、肱骨外上髁炎、自發性拇長伸肌腱斷裂等。

治療程式:

1.一般治療:適用於病程短而無明顯功能障礙者、不能耐受手術者。

(1)局部制動,在肘後部適用夾板或石膏托等將肘關節固定於屈曲60°位、前臂於旋後位3周。

(2)可用紅外線或中頻脈衝電療等理療,每日1~2次。

(3)對因職業引起者,進行有關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建議改變工作習慣或工種。

2.藥物治療:消炎止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3.手術治療: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1)神經探查術:包括:①探查橈側腕短伸肌、旋後肌腱弓、旋後肌管及其出口有無變異或異常;②探查肱骨小頭、肱橈關節、橈骨頭與頸、環狀韌帶等和前臂背側骨間神經的關係、神經徑路上有無其他異常結構;③確定造成神經卡壓的因素;④探查神經的病理改變。

(2)卡壓因素清除術:按卡壓因素的不同予以不同術式。主要有:①橈骨頭切除術,適用於橈骨頭脫位者、橈骨頭或橈骨頸骨折畸形癒合者;②腫瘤或囊腫切除術,適用於前臂背側骨間神經鄰近有腫瘤或囊腫者;③旋後肌腱弓切斷術,適用於旋後肌腱弓增生肥厚者;④異常結構切斷術或切除術,適用於神經表面有騎跨的迷走血管或異常腱束或纖維索帶者。

(3)神經松解和減壓術:根據上述探查所見神經的病理改變,可選擇下列術式之一:神經外松解術、神經減壓術、神經內松解術或神經束膜切開減壓術。

(4)神經端端縫合術或神經移植術:適用於神經受壓極嚴重者,即神經段顯著變細或變薄,行松解和減壓術時見神經組織變性壞死或瘢痕化,術中電生理學檢查結果提示該神經段無傳導功能者。應將受壓段切除,做神經端端縫合術;神經缺損較長時做神經移植術。

4.手術注意事項

(1)切開旋後肌管時應保護前臂背側骨間神經,避免誤傷。

(2)有些病例可有一個以上卡壓因素,應仔細探查,避免遺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