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剝橙

手剝橙

手剝橙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亦能將脂溶性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是名實相符的保全康抗氧化劑。德慶是手剝橙的主要原產地,有“中國手剝橙之鄉”的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手剝橙 手剝橙

手剝橙乃是橙與橘的自然雜交種,具有橙與橘的雙重優點是廣東肇慶地區的優稀農家柑橘品種,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GG中國柑 土”等榮譽稱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純正貢柑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它集中了橙類外形美和柑橘肉質細嫩、易剝皮的雙重優點。

歷史

手剝橙又稱“皇帝柑”、“貴妃橙”、“貢柑”。據考證,手剝橙最早起源於廣東省四會市貞山,是農家優稀品種。種植歷史悠久,相傳早在唐代,四會、德慶境內已有手剝橙種植。北宋年間(公元960 -1127年)由於其品質優異而被

朝廷列為供皇帝御用的貢品,因而得名“貢柑”。

手剝橙果形關觀,皮色橙黃至橙紅,皮薄多汁,果肉脆嫩,爽口化渣,清甜低酸,風味獨特,廣受消費者歡迎。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手剝橙只作為地方土特產優稀果品而小規模種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德慶縣委、縣政府等根據市場需求,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貢柑生產,建成首個大型手剝橙生產基地,2007年德慶手剝橙栽培面積8 200 hm2,產量約7萬t。德慶縣2004年獲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手剝橙之鄉”稱號,同年又獲國家質監局頒發的“手剝橙原產地域產品認證,’;德慶貢柑先後獲得“中華名果”和,“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2007年6月四會市的“四會手剝橙”獲國家商標局批准為“原產地註冊證明商標”。

營養價值

手剝橙 手剝橙

手剝橙的可食部分為78%,每100克手剝橙肉含熱量為197千焦耳,水分87.4克,蛋白質0.8克,脂肪0.2克,膳食纖維0.6克,碳水化合物10.5克,灰分0.5克,胡蘿蔔素160微克,維生素C49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33毫克,維生素E0.56毫克,鉀159毫克,鈉1.2毫克,鈣20毫克,鎂14毫克,鐵0.4毫克,錳0.05毫克,鋅0.14毫克,銅0.03毫克,磷22毫克,硒0.7微克等,還含橙皮甙、柚皮芸香甙、柚皮甙、檸檬苦素、那可汀、檸檬酸、蘋果酸。果皮含揮髮油,有七十多種活性物質,主要為正癸醛、檸檬醛、檸檬烯和辛醇等。  手剝橙味甘、酸,性涼。具有生津止渴、開胃下氣幫助消化,防治便秘的功效。正常人飯後食貢柑、橙子或飲柑汁,有解油膩、消積食、止渴、醒酒的作用。貢柑營養極為豐富而全面,老幼皆宜。 貢柑中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P,能增加機體抵抗力,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降低血中膽固醇。高血脂症、高血壓、動脈硬化者常食手剝橙有益。手剝橙所含纖維素和果膠物質,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清腸通便,排除體內有害物質。橙皮性味甘苦而溫,止咳化痰功效勝過陳皮,是治療感冒咳嗽、食欲不振、胸腹脹痛的良藥。柑橙類幾乎已經成為維生素C的代名詞。 事實上,它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亦能將脂溶性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是名實相符的保全康抗氧化劑。橙皮又叫黃果皮,除含果肉中的成分外,胡蘿蔔素含量較多,可作為健胃劑、芳香調味劑。橙皮還含一定時的橙皮油,對慢性支氣管炎有效。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胸膈滿悶、噁心欲吐者,飲酒過多、宿醉未醒者尤宜食用; 2、糖尿病患者忌食。 適用量:一天一個即可,最多不超過5個。 食物相剋:橙類忌與檳榔同食。 特別提示:飯前或空腹時不宜食用,否則手剝橙所含的有機酸會刺激胃黏膜,對胃不利。 吃手剝橙前後1小時內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果酸會凝固,影響消化吸收。  手剝橙味美但不要吃得過多。吃完貢柑應及時刷牙漱口,以免對口腔牙齒有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