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七

扇子七

扇子七,中藥名。為蘭科杓蘭屬植物扇脈杓蘭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的根或帶根的全草。植物扇脈杓蘭,分布於陝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理氣活血,截瘧,解毒之功效。主治勞傷腰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月經不調,間日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皮膚瘙癢。

基本信息

別名

半邊蓮、陰陽扇《陝西中草藥》,腎葉蘭《貴州中草藥》,老虎蘭《黃山植物的研究》,扇子還陽《湖北中草藥志》,半邊扇、對葉扇、鐵骨傘、荷葉七、扇子草、半邊傘、二郎傘《新華本草綱要》。

入藥部位

根或帶根的全草。

性味

味微苦,性平。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理氣活血,截瘧,解毒。

主治

勞傷腰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月經不調,間日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腰痛,扇子還陽6g。煎服或泡酒服。(《湖北中草藥志》)

2、治風濕疼痛,扇子七根適量,泡酒外擦。(《甘肅中草藥手冊》)

3、治間日瘧,(扇子七)根1.5g,研粉。發瘧前1h冷開水送下。(《陝西中草藥》)

4、治無名腫毒,扇子七全草適量,搗爛,醋調敷患處。(《甘肅中草藥手冊》)

5、治毒蛇咬傷,(扇子七)鮮根9-12g,斑葉蘭6g,金不換根15-18g。水煎,沖燒酒服,每日服3次;另取鮮根60-90g,加燒酒搗爛,外敷傷口周圍。(《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研粉,0.9-1.5g。

外用:適量,搗爛,醋調;或煎水洗;或泡酒擦。

使用注意

內服本品後,半日內禁忌熱酒、熱飯;內服宜慎。

現代套用

治療勞傷腰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和皮膚瘙癢等。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扇脈杓蘭,別名菊花雙葉草、一把傘《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陸生植物,高35-55cm。根莖橫走。莖和花葶均被褐色長柔毛,但前者較密。葉通常2枚,近對生,極少3枚互生,葉片鈍波狀,基部寬楔形,具扇形脈。花苞片葉狀,菱形或寬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細緣毛;花單生,直徑6-7cm,綠黃色、白色,具紫色斑點;中萼片近橢圓形,長5cm;合萼片卵狀披針形,稍較寬,先端具2小齒;花瓣斜披針形或半卵形,長4cm,內面基部有毛;唇瓣長達4.5cm,基部收狹而具短爪,囊內基部具長柔毛;退化雄蕊寬橢圓形,長達10mm,寬約8mm,基部具耳;子房條形,密被長柔毛。花期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灌叢及竹林中,分布於陝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相關論述

1、《陝西中草藥》:“祛風解毒,理氣鎮痛,調經活血,截瘧。主治皮膚瘙癢症,無名腫毒,間日瘧,月經不調,勞傷。”

2、《甘肅中草藥手冊》:“除濕。主治風濕疼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